散文:我的姥姥| 王亚英 主播| 刘素霞
长风文艺
欢迎关注:changfeng1710
我的姥姥
王亚英
谨此,写出以下拙字纪念我的亲人——姥姥!
我姥姥叫张玉荣,几乎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姥姥在家 排行老五,当时家里人都叫她五姐或五姑等。姥姥生于上世纪初,逝世于一九九四年,享年八十四岁。
大约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姥姥的娘家家境比较殷实, 她的父亲是个商人,常年在外做生意,据说在北京·天津·开封 等地都有商号,家里的宅院也甚是讲究,听姥姥说他父亲不但给自己家里盖了四进院落,还给其他兄弟置办了几进院落,并修了漂亮的后花园。当时家里用的瓷器都是专门烧制,上面有张家的印记。
姥姥长大后,出嫁到修武周庄,生了两个女孩,大的是我姨,小的便是我母亲了。可惜姥爷因病早早离世,当时姥姥才二十九岁,年纪轻轻带两个孩子不容易,姥姥的父亲便把姥姥娘仨接回娘家,我母亲就是在姥姥家长大的。
姥姥的娘死得早,生了三老姨和姥姥便去了,她的父亲续了弦,生了两男两女,长大后分别在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定居。
当时因为兵荒马乱,姥姥随着她婶(后母)及孩子们辗转到开封·洛阳·许昌躲兵乱,带着孩子长时间住娘家,使姥姥养成了少言内向、谦和温良的性格。与娘家的兄弟姐妹相处的非常好,一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老姊妹几个还通信不断,经常走动。现在姥姥已去世多年,几家仍各在天南海北,生息繁衍,但血脉的亲情依然在延续,相隔千里却经常问候,相亲相爱。
也许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姥姥非常聪明,勤劳好学,心灵手巧,大人孩子的衣服自己裁剪缝纫,上面还绣字绣花,到现在我还记得姥姥做针线时的神情,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针脚缝得又小又匀,缝好的衣服平平整整,根本不用熨烫。穿到身上又合身又漂亮。当时会做女红的不少,像姥姥做得这么好的,少之又少。那时我们姊妹三个的衣服·鞋子都是姥姥一针一线缝出来的,穿出去 总比其他孩子的衣服板正·漂亮。
姥姥的手艺传给了我姨,缝衣绣花样样精通。现在我还留着当年姨给我做的小兜兜,上面绣有我的名字,比买的还漂亮!妈妈由于是老二,比较娇惯,加上姥姥和姨都会做,她没学会女红,但工作很出色,这是后话。姥姥常对我说:男人出门在外,身上带有女人的手,女人巧不巧,看男人身上的衣就知道,只有学好女红,才能让自己的男人走出 家门不丢人。我受姥姥的耳濡目染,竟也学会一些,以至后来家里买了缝纫机,大部分也是我用,虽说衣服鞋子都会做,但手工始终没有赶上姥姥。记得姥姥空闲时买些麻,拧出好多麻绳,以备纳鞋底用,还说:等以后我死了,这些麻绳也够你们用些时了,看见麻绳也能想起恁还有个姥姥。老人家万没想到,没几年大家都买鞋穿了,麻绳已经派不上用场。但姥姥亲手拧的麻绳,我们将永远珍藏 !
姥姥会做菜,我们姐弟三个都是吃姥姥做的饭长大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粮油定量供应,副食品缺乏,可姥姥总是变着花样做出各式饭菜,那时粗粮多,姥姥就粗粮细作,用粗粮蒸馒头,做面条,还用粗粮包饺子。到了七十年代,姥姥去上海弟弟家(我叫舅姥爷)住了几个月,学会几样菜品,回来后做给我们吃,有糯米莲菜,土豆沙拉等,沙拉酱是自己用香油和蛋黄经长时间搅拌而成,作出的土豆沙拉色香味俱全,正所谓没齿难忘。我因为爱吃,做沙拉酱的绝活只有我学会了。
那时过年,家家都会买个猪头,(肉是定量的,不够过年用)煮上一大锅就过年了,一般要吃到元宵节。爸爸下班回来,姥姥就从锅里捞出一块肉,边切边嘱咐我们:你爸上班累了,让你爸多吃些啊!但到吃饭时我们的筷子头比大人下的都快,姥姥从不去夹肉,她不是不想吃,是舍不得啊。说起过年,姥姥从腊八便开始忙活,打扫卫生,给我们姊妹几个赶做新衣服,剪窗花,蒸花馍,我最愿意看姥姥蒸馍时的神态,那么慈祥,那么心满意足,经她的手做出各种各样小动物,有小兔子,小蛇,小刺猬,真是栩栩如生,姥姥微笑着拿在手里端详一番,才不舍地放入笼中,等蒸熟后,我都舍不得下嘴吃它们啦!
大年初一醒来,我们每个孩子的枕边就都会放着一身新衣服,好像一下子变出来的,高高兴兴地穿上新衣,就依次给姥姥,爸爸妈妈拜年,挣几元压岁钱,这些钱由我们自己支配,通常都让我们买零食了,每次用三,五分钱,可以用很长时间。
由于姨去世早,姥姥很早就跟我们过,她承担了照顾我们和全部的家务,让我的父亲母亲毫无后顾之忧地工作,让孩子全心全意的学习。因此,父母在单位积极工作,得到好评,我们在学校认真学习,年年得奖。我在学校是大 队委,手臂上带着三道杠,那时走在街上,很神气的!
在六十年代,为补贴家用,姥姥从居委会拿些纸盒半成品在家加工,白天没时间,晚上等我们睡了才有空。常常是我一觉醒来,夜已深沉,看到姥姥还带着老花镜,背微微驼着,在微弱的灯光下,仔细地糊着纸盒,这样忙一个月,也就几元钱的收入。但姥姥挺有成就 感, 认为给家里增加了收入。
我参加工作后,每月领到工资,便先从工资中拿出五元钱孝敬姥姥,美曰:给姥姥发工资,让她买好吃的增加营养。收到钱后,姥姥总是笑眯眯地用手绢一层层包起来放好,从不舍得花。以后弟弟妹妹陆续上班,都会在发工资的当天给姥姥发工资,这已经成了我家的传统。姥姥把这些钱积少成多,在我们每人需要时,拿出来贴补我们,她老人家不图回报,心里装的全是我们,让我们时刻感受到她那似海的亲情!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女儿出生,我家从此成为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姥姥升级为太姥姥,坐月子时姥姥怕我饿着,每天给我做无数顿饭,,闲时坐在床沿,一条腿盘在床边,把孩子放在腿上,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全身,眼神中充满了慈祥。
姥姥几十年如一日,照顾我们全家老小,还照顾她的重外孙,他老人家的恩情比水长,比海深,她心里装的是我们全家。家里的每个人,每件事都是她的整个世界!姥姥无怨无悔的操劳了一生,为我们奉献了她全部的生命,献出了一个母亲,姥姥,太姥姥全部的聪明智慧和全部的爱,因为我们是她至爱的亲人!
2019年8月
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王亚英:从事文字和企业管理工作。长风文艺主播。笑容里沉淀了文学、书法和绘画的宁静,也洒满了旅途中、合唱里、诵读时的阳光。
主播简介
刘素霞,长风文艺主播,河南省老干部朗诵协会会员,群星朗诵艺术团团员。一生从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热爱诵读、音乐、舞蹈,追求一切与音乐、韵律有关的美好事物,喜欢在音符的跳跃下诵读文字那种美好的感觉。
往期回顾
听见,你内心深处的回声
长风文艺朗诵平台
《长风文艺》编辑部
主 编: 上京风珺
朗诵部: 荆阳 乐乐
编辑部: 上官云儿
校对部: 雪影儿
推广部: 东城西就
投稿邮箱:369889005@qq.com
微信:shangjingfj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