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依扎错失白玉兰视后,不是演得不好,而是戏份实在太少

2021年白玉兰奖揭晓,热依扎没有获得视后奖杯,让很多 《山海情》的观众,自发地为她不平与惋惜。

热依扎在《山海情》饰演的“水花” ,肯定是这一年最惊艳的女性角色。但吃亏在戏份太少,还不如同剧的黄尧(“麦苗”)。全部23集的电视剧,戏份总时长加起来连50分钟都没有。

这样的角色,哪怕演得演得再好,报名竞争最佳配角,拿奖完全是理所当然的。但如果报名竞争最佳主角的话,肯定有相当大的劣势。

一部影视剧,因为角色设置的不同,有各种不同的类型:

有的影视剧,男女主角戏份相当,角色定位旗鼓相当,这样的男女主角,肯定是正常报名,竞争每个奖项的最佳男/女主角。

但也有很多影视剧,可能是大男主剧,女主角戏份完全镶边;或者大女主剧,男主角戏份完全镶边;或者甚至是双男主、三男主剧,那么这种剧里,镶边女主角的角色定位和戏份,其实就和配角区别不大了。

而在奖项竞争时,以女性角色为例,大女主剧的女主角,正常男女主剧的女主角,双女主/多女主剧的第一女主角,都是肯定要报名竞争女主角的。

但诸如大男主剧的镶边女主,多男主剧的镶边女主,双女主剧的女二号,三女主剧的女二号、女三号……

这种角色在报名奖项时,就非常灵活了,既可报主,又可报配,全凭片方和演员本人的意愿,也是从国际到国内各个奖项评选的惯例。

如果报名了女主角,本身演得确实优秀,提名名额又充足,是不会在提名阶段,就直接以戏份不足为理由,直接卡掉不给提名的。

但是相应的,这种戏份不足的角色,如果和其他戏份正常的女主角竞争,那么戏份时间上的短板,就是很明显、甚至最明显的不利因素了。

所以,一个戏份不够多的镶边女主角色,往往会为了增大获奖几率,直接报名竞争配角,而这种角色对那种真正意义上的配角,又可以形成【降维打击】,胜算更大。

——这些都是关于任何奖项评选的基本常识。

所以从奥斯卡奖到国内奖项,几乎每届都会有为了更大把握获奖,“主报配”“配转主”的例子:

西蒙斯(《爆裂鼓手》),维坎德 (《丹麦女孩》),万茜(《军中乐园》),袁泉(《中国机长》)等等等等,

极端例子还有莱温斯基(《朗读者》),作为一个戏份比男主角只是略少的正常女主角,在金球奖时为了加大获奖几率,强行宣布自己是"女配角",然后无悬念的获奖,

之后,发现同届的女主角们“都不能打”,于是到奥斯卡奖时,又果断报名女主角,拿下了奥斯卡影后……

而白玉兰奖的规定,是允许每部戏,最多可以报名2个男主角,2个女主角。其余角色则只能报名女配角。

而对多女主剧来说,就可能导致两个角色本身戏份可能相差无几,但基于片方安排与演员本人的意愿,最后一个报名了女主角,另一个报名了女配角。

比如《欢乐颂》“五美”,刘涛/蒋欣报名女主角,杨紫/王子文报名女配角。

比如《三十而已》三位女主,江疏影/童瑶报名女主角,第三女主毛晓彤因为名额限制,只能报名女配角。

在白玉兰奖历史上,有很多在理论上,论角色定位,戏份时长,完全可以报名竞争男女主角的优秀角色,都退而求其次,改报配角获奖。比如《小欢喜》陶虹、《芈月传》刘涛、《红高粱》秦海璐、《都挺好》郭京飞……等等。

也有一些同等演技水准的精彩角色,报名竞争主角,但因为戏份到角色分量,都比不上真正的主角,最后与奖项无缘,比如袁泉的“唐晶”(《我的前半生》),蒋欣的“樊胜美”(《欢乐颂》),秦海璐的“仙草”(《白鹿原》)“谷三妹”(《老酒馆》)……等等。

比如《我的前半生》,袁泉的角色发挥,公认比马伊琍更出色,但戏份时长少了差不多1/3,所以两人同时提名视后,最后马伊琍得奖,那么再喜欢袁泉的人,其实也无话可说。

具体到热依扎的“水花”这个角色,优势很明显,惊艳的完成度与观众好感度,一部豆瓣9.4分口碑剧里,画龙点睛的一笔,难怪有这么多人自发地为她不平;劣势也很明显,戏份实在是太少了,总共50分钟戏份,可能还不如大多数年份的最佳女配角多。

而且,《山海情》这部剧,既是群像剧,又是黄轩的“大男主剧”,热依扎的“水花”,戏份少且分散,相对来说,黄尧的“麦苗”,好歹还是有完整故事线和角色成长历程的,戏份明显更多。

严格地说,本剧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女主角,“麦苗”已经很镶边了,“水花”只有更镶边……

热依扎报名最佳女主角,其实说不好听,某种程度上已经是在“钻空子”了。要不是同剧戏份比她多的那些角色,就黄尧一个女角色,要不是白玉兰允许了每部戏可以报名2个男主角,2个女主角……

而她可以获得视后提名,已经是评委们充分考虑到这个角色的出彩程度,以资鼓励。

所以,如果要给这样一个角色,颁发最佳女主角奖,是需要评委们有相当大的胆略和勇气的,类似于某年奥斯卡奖,把影帝发给了《沉默的羔羊》里,16分钟戏份的安东尼霍普金斯。

——此事之所以被影迷们津津乐道,正是因为百年电影史册,几乎绝无仅有的一例。

此外,影史上,另有三位同样只有20分钟以下戏份的演员,也只是获得了奥斯卡配角奖。因为即使是奥斯卡配角奖的争夺,也有很多的镶边男女主角,凭着超过1小时的戏份,【主报配】来竞争。

终究,评委们必须考虑到一点关键因素:如果热依扎这回当真凭这么少的戏份,获得白玉兰视后了,又何尝不是对此前众多选择报名获得配角奖、或者止步于视后提名的众多优秀演员和角色的不公呢?

只不过话说回来,既然白玉兰奖明确区分了主角配角奖,不像不分主配的飞天奖金鹰奖。

那么一个戏份不够多、可主可配的镶边角色,按历年惯例,要么要么报配角,增大获奖几率。要么报主角,刷一个视后提名也很满意,这都是人之常情。

终究,并不是「只要演得好,反响大,那么被提名后,戏份再少也该获奖的」,否则,各个影视奖项区分主角配角的意义何在呢?如果仅仅按演技、或者角色出彩,做为评奖第一指标,以于和伟老师的演技,何必苦等到今年50岁,才终于获得第一个男主角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