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城市记忆里的上海建设者 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卢素平  通讯员  邱求金

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

在三明,当你穿过绿树掩映的沪明路,不经意间听到一口吴侬软语,瞧见建设初期的老照片……不难发现,有关上海支援“小三线”建设的那段记忆,早已融入三明的发展浪潮,跟随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三明是我的第二故乡。”周彭年今年92岁,三明纺织厂退休职工。1970年,他和妻子章雅青,带着3个儿子,从上海乘坐火车缓缓驶入三明地界,支援三明建设。不曾想,一待就是半个多世纪。

由于时代需要,当时,原上海市国营第26棉纺织印染厂纺织车间迁到三明,近4000名上海职工随厂入明。在“边建设、边搬迁、边安装、边生产”的原则下,这支“精锐部队”撑起了三明纺织厂。

那是一段艰苦奋斗的岁月。“吃住简单,每天早上6点上班。下班后,我们还帮着农民下地干活……”虽然条件艰苦,但和所有老建设者们一样,他们满怀激情,苦日子过出了甜滋味。

三明和上海,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特殊感情。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全国10万大军支援三明重工业基地和“小三线”建设,上海人民积极响应号召,从1959年至1970年间,以三星糖果厂、立丰染织厂、永久皮鞋厂等为代表的18家上海轻工企业迁入三明,为三明建设发展注入了蓬勃向上的力量。

长笛一声,车轮滚动,数以万计的上海子弟跟随列车向南飞奔入明。挑土开荒、搭盖工棚、建设厂房……这批远道而来的建设者们,坚韧实干、不辞辛苦,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三明。而三明人民,从未忘却上海建设者的付出,点点滴滴落在纸上,记在心间。

1959年10月20日,《三明日报》刊登《上海姑娘在电厂》一文,其中提到:三明的物质生活条件比不得上海。当姑娘们刚来这里时,热电厂的厂房刚开始动土,住处就连一间像样的工棚也没有,用水可就更困难了。倔强的姑娘们可没因此动摇;17岁的潘慧铃告诉我说:“那时每天起床只用干毛巾擦一擦脸就去上工了,谁也顾不上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唯一的信念就是学好技术,'没有今天的艰苦,哪有以后的甜呢?’我们小姊妹几个总是这样互相勉励。”

“听党话,跟党走,建设三明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那段奋斗的时光,三明印染厂退休职工顾阿奎记忆犹新,如今,他已满头银发。

1966年,顾阿奎坐上了一列包乘专车,与其他立丰厂随迁职工一起前往三明。站台上,数百名亲朋好友前来送行。9月23日中午,一路颠簸的火车终于到站,许多人列队欢迎。新厂食堂的工作人员早已准备好热水和饭菜,为大家接风洗尘。

原三明印染厂保卫科科长陈谦林在《三明印染厂迁建过程回眸》中这样回忆:“党支部一班人身体力行,做出榜样。书记沈相如带头表决心,带着老母亲,和在外厂的妻子及4个儿女举家搬迁。工会主席傅春连,也决心搀扶70多岁老父母和妻子、儿子全家6口随迁……”

年复一年,老建设者们在三明安家落户后,生儿育女,渐渐地,三明市区形成了不少由上海人组成的社区、新村。有关上海职工支援三明建设的那段记忆,总能在不经意间被唤醒。

沪明小学的“前身”,是三明纺织厂的一部分。去年,在沪明小学开学仪式上,其中一个节目就是演绎三明纺织厂迁建的往事。“取名'沪明小学’,也是为了纪念老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感谢他们为支援三明作出的贡献。”沪明小学常务副校长、党支部书记叶文香说。

老建设者们是三明发展变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是三明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开通三明至上海的动车、航线,成立三明市沪明乡亲联谊会,开展在沪“小三线”三明建设者乡亲联谊活动……而今,沪明两地的情谊还在延续,三明人有关上海的记忆,也在日渐累积。

(0)

相关推荐

  • 用镜头聚焦建设者:中铁上海工程局益阳高铁项目摄影活动掠影

    (徐云龙 郭莎莎)日前,中铁上海工程局益阳高铁项目施工一线迎来职工业余摄影兴趣小组采风创作,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吸引了众多的"长枪短炮". 常益长铁路益阳建设指挥部组织30余名参建单 ...

  • 记忆中的老虎灶

    沪语朗读:赵永芳 朗读者 记忆中的老虎灶 作者:郑自华 沪语改写:郭莉 朗读:赵永芳 推荐:丁迪蒙 阿拉屋里对过有只老虎灶.阿拉此地个马路邪气狭窄,像上海所有小马路一样呒没一点名气.小辰光我对老虎灶也 ...

  • 【徽章上的武汉】硚口申新纱厂的记忆

    公私合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政府主导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枚"公私合营汉口申新纺织厂"证章采用五星闪闪放红光,是解放初最流行的图案设计.中间的纱锭和梭寓 ...

  • 曾经辉煌一时的浙麻记忆复活了!一群老人一大早赶到这里找青春

    居民众筹黄麻织机 留住半个世纪的"浙麻"回忆 七八十年代的拱宸桥,在杭州人眼中还是"篱笆墙外面",但是运河两岸工业兴盛,以浙江麻纺织厂为代表的大厂林立,更是拱宸 ...

  • 【建筑可阅读】三友赤子心 实业救国路——沪上第一家纺织厂的百年变迁史

    在老城厢南部南车站路上,曾经有一家上海最大.最早的纺织厂--三友实业社.1912年,三位宁波人陈万运.沈九成.沈启涌集资450银元,雇工六七人,在上海横浜桥鼎新里(今四川北路.海伦路附近)开办了一家烛 ...

  • 《黑狗的大学生活》(36)

    黑狗的大学生活 2013-2017 爱汇聚,在上海 这个城市中有一群人,他们或是为了生计.或是为了梦想.或是为了其它各种原因来到这里,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来沪建设者",远道而来 ...

  • 记忆里的上海味道:闲话馄饨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闲话馄饨 馄饨是用面皮把馅包起来,然后在水里煮,就是水里煮的包子,古人称"汤 ...

  • 记忆里的上海味道:食堂里的老味道

    转载自:影像上海 "上海音像资料馆"馆藏历史视频资料 有人说,中国有八大菜系,而食堂里的菜肴就是第九大菜系.上海人之所以对过去吃食堂的那段经历有那么深的记忆,是与这座城市的特点有很 ...

  • 沪明记忆②:半个世纪前,上海迁入三明的18家企业,你知道几个

    三明市食品厂.三明市五金厂. 三明市印刷厂.三明市皮鞋厂 三明市第一服装厂-- 这些企业, 你是否熟悉或可曾听过? 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 一支支建设大军相继 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三明, 奏响建设三明的乐 ...

  • 城市记忆:寿光温泉·梦里依稀

    ​寿光温泉,作为一邑名胜却毁于那个时代.如今,温泉的旧模样,只能从文字的记载和长者的叙述中想象它的清幽雅致了-- 关于温泉及温泉的位置,民国<寿光县志>是这样记载的:"温泉在县城 ...

  • 鲁文蕴《暑假里的上海记忆》|中国少儿文学微刊第100期

    中国少儿文学微刊  第100期 写作班暑假 作品 鲁文蕴  浙江省长兴县第三小学503班 雏笔生花实战班第5期(小七写女成员) 暑假里的上海记忆 暑假里,是我们学生旅游.游学的旺季,有的人选择去国外, ...

  • 为福建三明城市绿道征联特意创作的对联

    □华  戈 一.为绿道沿线五个驿站撰联         (一)         题畔岭驿站         畔涯无际,先把风光收眼底:     岭腹有头,再邀日月至樽前.              ( ...

  • 上海老城记忆里,有一抹乡愁叫“顺昌路”

    上海旧改再提速 黄浦区最大的成片旧区 --建国东路67-71街坊旧改项目 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为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保留城市文化符号 日前,焕活城市新生主题展 --<顺昌路:一个对话的机会>开 ...

  • 城市记忆|弄堂里的游戏

    弄堂游戏 曾是上海石库门里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时过境迁 今天它虽然离我们远去 但是却为几代上海人留下 深刻而美好的记忆 这些弄堂游戏体现了 浓浓的上海市井生活 生动地反映 "上海风情&quo ...

  • 《上海家门:消逝中的城市记忆》诞生记~

    Hey,独特的它 诞生于19世纪末的上海里弄房,是中国传统庭院住宅和西方排屋的混合体.作为上海独有的房屋类型,里弄房模糊了公共和私人生活空间的界限,以其独特的风格展现出上海家门的风貌,构筑了上海独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