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231-240条

231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弦为少阳脉,浮为太阳脉,大为阳明脉。腹都满且短气,说明里有水气。胁下及心痛、嗜卧、时时哕、耳前后肿为少阳证。久按之气不通,鼻干、潮热属阳明证,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为黄疸。不得汗出为太阳证。故属于三阳合病兼有湿邪。这时候如果脉续浮者,用小柴胡汤治疗。

31

232

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如果脉只表现浮而无其他表现,就用麻黄汤治疗;不尿腹内水气不消,所以仍然腹满,如果出现哕甚,说明胃气大衰,预后不良。

233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阳明病有汗出,如果再用发汗法会导致津液损伤,此时如果小便仍然自利的话,会导致大变硬,但是这时候不可以用攻下法治疗。应当在有便意时用蜜煎通导大便,或者用土瓜根或大猪胆汁。

234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阳明病如果表证还没有解除的话,先用桂枝汤解表。

235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太阳表实证用麻黄汤发汗治疗。

236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小便不利说明体内有湿邪,湿热互结,瘀阻体内,会出现黄疸,用茵陈蒿汤治疗。

237

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阳明蓄血证出现喜忘,大变硬且色黑易排,用抵当汤治疗。

AUT

231

重回孩提时代

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曾经知已再无悔,已共春风何必哀。虔诚地呼唤风。那一刻,人与天有种神秘又真诚的交流。光才是现实世界,而树木不过是用来反映和折射光线的间隔物。

238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阳明病经过下法治疗,心中懊恼而烦,说明热邪未除,如果有燥屎的话,用大承气汤治疗。如果腹部满而不实,属于虚证,这时候就不能攻下治疗了。

239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好几天不大便,如果出现肚脐周围疼痛且出现烦躁症状的话,说明体内有燥屎。

240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通过脉象辨别不汗出烦躁使用大青龙汤解除后,出现定时发热,通过脉象鉴别,如果脉实属于阳明病,应使用大承气汤治疗,如果脉浮虚则属太阳病,用桂枝汤治疗。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方原文、配方组成与方解

    葛根四两,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甘草(炙)二两. 煎服法同原方. 方解:本方是于桂枝汤加治项背强急的葛根,故治桂枝汤证而项背强急者.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 ...

  •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关于神志病治疗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关于神志病治疗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48 ...

  • 桂枝加葛根汤方证学习笔记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理论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全面剖析桂枝加葛根汤方证,弄懂仲景本意,学好用活桂枝加葛根汤 ...

  • 《伤寒论》第21条解密

    第二十一条,原文:太阳病发汗,随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薇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一),文意.太阳病,太阳经层面感受六淫而成外感病的总称.究为何种太阳病?须看下文方知为太阳风寒病.发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240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240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240.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 ...

  • 伤寒论.第240条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辅所发潮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见<论>.第240条). 作者:蒋远东 太阳病是万病之源,太阳经表 ...

  • 1000个小确幸:231~240:困难的路越走越简单

    今天是萱萱历,第237天 每天2分钟,分享生活点滴 01  早上出门,天气晴朗,预报的有雨,没有当回事,晚上果然下雨了,寒冷中才能体会温暖的可贵 02  如何提升效率?明确目标,明确路径,明确时间限制 ...

  • 《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273条浅析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病是三阴病的开始阶段,意味着邪气由六腑往五脏方面发展了.之前讲的都是阳经病,就是六腑为病.从现在开始,邪气就入五藏了 ...

  • 《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277条浅析

    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自利就是拉肚子,泄泻.吃了就拉.基本上就是吃什么拉什么,没咋消化呀.注意啦,虽然拉,但是这个时候并不想喝水.这就是太阴自利的特点.一 ...

  • 【伤寒论】52条,【金匮】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3,【医案】急性肾炎.麻黄汤,【补血药】阿胶,【清热...

    . 热爱105°C的你 阿肆 [声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导读]本文部分内容摘自<刘渡舟伤寒论讲稿>,作者/刘渡舟,转载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 ...

  • 《伤寒论》398条条文白话版整理完毕,中医必学!(卷中)

    白话版伤寒论(第101~200条) ▼ 101.外感寒邪或风邪,有柴胡汤证的征候,只要见到一二个主证的,就可以确诊为柴胡汤证,不需要所有的征候都具备.凡是柴胡汤证而用攻下的,如果柴胡汤证仍然存在的,可 ...

  • 《伤寒论》第一条,脉之浮沉迟数

    《伤寒论》第一条,脉之浮沉迟数

  • 伤寒论132,133条:大结胸病为什么下早了也不行,下晚了也不行

    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132) 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133) 结胸证,脉浮大者,证明还有表证,大为虚,所以这个体质还不是太好,不能下,下之后邪陷胸中,而正气虚,所以这个时候邪实正虚 ...

  • 告诉你伤寒论第12条方后注的秘密

    单位:易县中医医院 作者:王海龙 "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