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草书《千字文》

祝允明(一四六○—一五二六),明代著名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弘治举人,官广东兴宁知县,迁应天府通判。

一生仕途蹇顿,嗜酒,性豪放,疏钱财,晚年窘困潦倒。他的草书融合唐宋,得怀素狂草之势脉,豪荡纵肆,奔蛇走虺,有纵横不羁之意,而驰不失范,中而有矩;笔法上则尤得高闲之遗踪。草书瘦劲易而肥劲难。笔法遒媚丰活,备极变化,此亦齐梁之王慈、王志草书遗风流韵,直接奠定了晚明草书的基础。

《千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启蒙读物之一,与《三字经》、《百家姓》一起,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三大启蒙读物。

《千字文》流传甚广,后世书法家大多写过,有的临摹集王羲之《千字文》,有的自己创作。临摹过或者写过千字文的书法家非常多,例如褚遂良、欧阳询、怀素、李阳冰、孙过庭、米芾、赵孟頫、祝允明、董其昌、文征明、徐渭、傅山等,另外有蝇头小楷,有篆书、行草、楷书等不同字体的《千字文》。本文所分享的则是祝允明的作品。

临《千字文》之风始于智永和尚,他是书圣王羲之七世孙,第五子王徽之后代,号“永禅师”。智永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他创立了“永字八法”,为后代楷书立下典范。所临《真草千字文》八百多份,广为分发,影响远及日本。即使现在,依然是书法学习的经典教材。

祝允明书法主张是“性”与“功”并重超然出神采,祝允明的书艺思想以“神采”为最终归宿。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他认为必须“性”、“功”并重。“性”是指人的精神,“功”是指书法创作的能力和功夫。

他认为只有功力而无精神境界,神采就没有,而有了高尚的精神境界,如果没有表达的功夫,那么神采就不能实在地显露。两者不可缺一,必须兼备,在他的代表作《闲居秋日》《致元和手札》《燕喜亭记》《乐志论》《饭苓赋》《云江记》等就秉承了他所倡导的“性”、“功”并重的原则。

对于“功”,祝允明认为只有在向前人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因此他对时人不愿好好学习传统而把这称为“奴书”的说法很愤慨。特地写下了《奴书订》予以反驳。在这一点上,他晚年在《书述》中还批评了他的岳父李应祯。他强调必须“沿晋游唐”,这是源于他对书法史的深入认识。

祝允明书法史上最巨大的影响莫过于其重新倡导北宋尚意书风,并上承唐人狂草之路,使唐宋后狂草一脉的没落的局面有所改观,使得狂草重新出现在书法史的畛域里。他将黄庭坚草书与唐颠张醉素的草书通过自己的整合而成为一种新式的草书图样出现在明代书坛,并使之成为明代草书的典范,开此风气之先河。为之后的徐渭、黄道周、倪元璐、张瑞图、王铎的草书崛起起了引领作用。

自祝允明以后的书家显然不满足于元代赵孟頫帖学仿古、拟古的书学思想与审美观念。因此,祝允明草书审美风格的确立开创了明代浪漫主义风格,同时也为后代的书家将这种风格推向高潮埋下了一颗种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