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1.7

一、

无论古方今方,都是临床经验的积累,虽然都是配伍巧妙之方,但我们后学者在应用这些方剂时,一定要遵其法而不能拘泥其方,临证之时一定要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或取全方,或从方中取佳对以应病情,灵活加减或化裁,常收良效。

二、

生地黄一药,色黑入肾,既可养阴,又可清热,但脾胃素弱者,恐其腻膈碍胃,用时不可不知。

三、

任何患者作为医生永远也不能耍态度,不管病人有何不对,记住“医乃仁术”这句话。

四、

脾虚者若屡用温燥之品必致脾阴受损,脾之阴血不足,心无所主则悸,神无所依则烦,脾络失养则痛,津不上滋则口干,阴虚火旺则舌红少苔。此证小建中汤可治。小建中汤桂枝汤芍药饴糖组成。方中桂枝、生姜、甘草、大枣温中补虚,芍药、甘草、饴糖益阴平肝、缓急止痛,大枣、饴糖、甘草性润而滋养。方中重用芍药补脾阴,活脾络,养血柔肝。

五、

应用经方治病的原则在:用某方治病,不求病因相同,只要病证表现及病机相同,即可应用。

六、

做为一名中医人,一生之中,最大之快乐,莫过于看到自己诊治过的病人服药后病除,那种病痛后的笑脸及病愈后的真诚感激,令人欣慰和幸福。病人康复后的口口相传,胜过医疗广告,患者的口碑胜过金碑银碑。医生分享患者病愈后的喜悦和幸福,这比升官发财,更比官场虚情假意的阿谀奉承痛快百倍。

七、

医道虽平凡,但医者受人尊敬,君不见有些为官之人,晚年门庭冷落,自觉灰头灰脸,此因在任居人之上,谢任居人之下难以适应也。为医之人,平等看待就诊之人,凭医技生存,不可势利而厚此薄彼,来者均为患者,医者只为病人尽心尽力尽责任就行了,心平如水面带笑容慈悲为怀遣方用药,只图为患者除疾疗伤,不图患者钱物及感激话语。天长日久,真心为患,天地可鉴,此人方算做医中“真医”也。

八、

茯苓重用有利小便,宁心神之效,临证与桂枝相伍则能通阳化气利小便,可使水寒之气从下而排出体外。

九、

当今占中医主导地位的“学院派”医家中,尤以缺少缺少临床实践者,他们中有一部分人著书立说,莫泊洋洋洒洒,论述头头是道,文章内容东抄西摘,看似有理,其内容做为中医文化宣传尚可,然细思之则感空洞无物,若信之则让人无所适从。对于医书可泛泛阅读,取其可效可法之章句,可放到实践中应证,验之效者再细细悟之,变成自己的经验,然后再指导临床实践。正确的途径,应遵仲景之训“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大胆探索,万万不可拘泥于医书也。治病之原则,应循病人实际,四诊合参,“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十、

行医之要,贵在医理明,临床熟,辨证细,用药巧,方可治大症,启沉疴,奇难怪病也能应手取效。其功力只在平日潜心临床,广读医籍,胸中自有百万兵,临证才能遇病不慌,用药如用兵,遣方如布阵,举手即效矣

(0)

相关推荐

  • 小建中汤的方证表达

    (1)桂枝人: 豆芽身材.形削白瘦.皮肤白润.潮湿.纹理细腻:舌体柔软.柔嫩(桂枝舌): 脉浮高虚缓(桂枝脉.因体型瘦弱,故脉浮高易得):易出汗.易烦热(气上冲):易肢体酸痛(外证未去,营卫不和):腹 ...

  • 经方:小建中汤(虚劳,腹中虚寒而痛)

    小建中汤 [原文]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小建中汤,以甜故也. [作者] ...

  • 《医理真传》2.02:头面畏寒者,何故(译文)

    问曰:头面畏寒者,何故? 答曰:头为诸阳之首,阳气独盛,故能耐寒.今不耐寒,是阳虚也.法宜建中汤加附子,温补其阳自愈. 译:头为诸阳之首,阳气独盛,故能耐寒.今不耐寒,是阳虚也[阳虚].法宜建中汤加附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8

    一. 秦艽苦而不燥,为风中润剂,祛风胜湿,和血止痛.善治游走性疼痛,肢节肿疼发热,其效甚佳. 二. 紫草.紫参.茜草三药凉血.解毒.活血,治肝炎有效.三药加石菖蒲(重用)可医肝硬化腹水. 三. 生地祛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3.28

    一. 白术性能燥湿,其多脂,多脂则燥中有润.陈修园曰:"白术主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而除湿之功则更大焉." 二. 江西抚州中医学校陈忠章认为大黄利小便之功不可废.临床酌情用少量大黄(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7

    一. 川军久煎则泻下通腑之功不著,而清热解毒活血破瘀之效尚存. 二. 冠心病胸闷,其本在虚,故冠心苏合丸.复方丹参片等香窜破气之药,宜暂用而不宜久用. 三. 慢性肾炎,尿蛋白日久不消属脾虚者,可用参苓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6

    一. 胃的病理特点突出一个滞字,寒则凝而不通,热则壅而失降,伤阳者滞而不运,伤阴者涩而不行. 二. 朱丹溪认为:眩晕嘈杂乃火动其痰,用二陈汤加栀子.黄芩.黄连之类. 三. <本草经百种录>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4.29

    林佩琴<类证治裁>:"夫膀胱仅主藏尿,主出尿者,三焦之气化耳." 先贤谓:"攻伐之剂,中病而止,勿使过之,伤其正也." 学不好中药就学不好中医,重医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4.17

    一. "阳明寒(胃)不能食,阳明(胃)热善消谷." 二. "离经之血就是瘀","瘀不去则血不归经","祛瘀生新",&qu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3.14

    一. 睡觉时头北脚南,顺地球磁场南北方向睡觉,会产生生物磁场效应,使体内的生物电压电流增加,体内器官和机能得到调整和加强. 二. 青春期面部痤疮,每天饭前饮用新汲冷水一碗,大便稀无妨,据说效良好.此法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2.27

    一. 诸呕吐酸,皆属于热. 胃寒呕吐,生姜半夏相伍效佳. 湿热呕吐,苏叶黄连为必选之品. 胃虚,水药俱不能受之呕吐,伏龙肝有立竿见影之效.伏龙肝质重性降,气香性温,暖脾温胃镇吐. 治呕吐偏方:苏叶1~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1.31

    一. 牡蛎与赤芍.海浮石相伍有软坚散结,化顽痰之殊功,临证对咳喘之人痰粘难咯者可用之. 二. 清代医家汪文绮说过:"治咳嗽者,外感仅得其半,孰知肺肾相关,以土生金之理?"咳嗽之治,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3.18

    一. 邓铁涛教授治风心病时,对利水和消瘀,强调中病即止,切勿过急过猛,或饮以重剂.利水过快易伤阴,祛瘀过剧多耗血破血,徒加重病人临床症状. 二. 齿松动龈肿,病在肾胃,所病为实,每责之于胃.久病肾阴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