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的父亲在华县戏院门口卖锅盔!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的父亲(续) 作者 张发虎 我家在华县西关药王桥村,小时候,父亲在我眼中,就是一个严父,每当我张口向大人索取的时候,总先向慈祥的母亲张口.在老母 ...
-
上世纪华县农村生产队的拉脚伕
邮箱:3125136050@qq.com 拉脚伕的艰辛路 作者 秦获幸 华州曾有俗语"骑驴的不知道赶脚的难".所谓赶脚的,一是步行者,二是牵牲口驮货的人.人们把赶牲口车拉运货的人称 ...
-
六十年代第一春(徐丽仙)1960年录音
到了1960年春天,評彈團的領導和演員下生活,參觀工廠,看到工廠裡技術革新運動轟轟烈烈地展開,就抑制不住創作的熱情,像朱雪琴.徐雪月的"思想上插上大紅旗".薛惠君.薛筱卿的&quo ...
-
罕见!四五十年前的生产队,错过不会再有(值得收藏)
罕见!四五十年前的生产队,错过不会再有(值得收藏)
-
成才卜子,依然恋你(下)
本文作者:卢丰 成才卜子,依然恋你(上) 成才卜子,从人文历史上说推崇教育.育人为先.大约五十年代初,第一个创办私塾学堂的便是这个村.我从小就听说这个私塾学堂有个姓杜的好老师,现已年逾八十的退休老教师 ...
-
越度阡陌
汪华 稼穑艰难.漫长的农业社会,或云农事是劳动的样本,农民是辛劳的典范.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避风尘,夏不避暑热,秋不避阴雨,冬不避寒冻.古人以此描写农民的辛苦,农事的艰辛.当然,最典型的莫过于 ...
-
奋蹄:不同样的母教,决定了孩子不同的命运 一一 鲁文《圣母颜征在》读后感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圣母颜征 ...
-
依然 ‖ 我的父亲
用文字纪念父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做儿女的似乎没有资格评价一个给了自己生命的人.故此,二十年才有了这些文字. 父亲名讳卢文波. 1934年正月十四,父亲生于河北文安韩安祖村.冀中平原文安洼老家一带的风俗 ...
-
回顾四五十年前的生产队!(太珍贵了)
回顾四五十年前的生产队!(太珍贵了)
-
【郁氏文化】五六十年代农耕文明掠影(文/范俊来)
郁氏文化 五六十年代农耕文明掠影 文/范俊来 这几幅图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坝上春播的画面,春播使用的农具有:犁.耙.耱.耧及其砘子.其中犁的作用是把板结的土地翻松,翻土的过程叫耕(jing)地.当然,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