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谈论90后立遗嘱时,人们在谈论什么?

90后作为网络全面普及后成长的一代人,可以说从小到大都是被网线另一头的网友们看着长大的,从小到大,他们身上落下了不少标签。

Example

第一批90后已经垮了!
第一批90后已经上大学了!
第一批90后已经脱发了!
第一批90后已经离婚了!
第一批90后已经已经没有性生活了!
最近的一次,第一批90后引起大家关注的点是:
第一批90后已经开始立遗嘱了!
“立遗嘱”这个标签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是,近期,中华遗嘱库发布了《2019中华遗嘱库白皮书》,首次公布年轻人立遗嘱大数据。白皮书显示,2017年有55位90后在库登记保管遗嘱,截止2019年底,总人数已增至344人,也就是出现了3倍增长。
很长时间以来,“死亡”两个字一直是被传统社会声音所忌讳的,甚至连新申请的电话号码里有“4”这个数字都会被看做不吉利。
谈论起遗嘱,可能大多数人脑袋里首先出现的是一个头发花白或者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家,要么就是家财万贯的富人,怎么也不会想到是正值青壮年时期,而且大多数财富积累并不多的90后,难不成是单身数量庞大的90后们早早地想要有人继承未还完的贷款或者花呗?
那么90后的遗嘱里究竟都有些什么内容呢?
继承内容有相当一部分与网络相关。
不久前有个新闻,浙江杭州某95后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上任11月贪污595万,其中有一大部分用于网友充值,这个新闻虽然显得有些极端,但同时正是部分90后的缩影。除了游戏里的虚拟财产之外,社交账号同样对于年轻人分外重要。很多年轻人并不喜欢在家长和各种复杂关系网云集的朋友圈发表动态,而更喜欢在WB等社交网站出没,当然还有个人色彩丰富的电脑C盘、网盘等。
还有年轻人考虑将宠物列为第一继承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到了一定年纪仍旧单身的年轻人不约而同地选择宠物作为自己的“家人”,而且这一流行趋势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国外其实是真的有继承了主人遗产,坐拥3.75亿美元的“富豪狗狗和坐拥9700万美元的富婆猫咪。
就算财产不多,增值服务才真正使人心动
小编注意到,中华遗嘱库的一项名为“情感录像“的增值服务,这项服务是工作人员提出可以在遗嘱中考虑到的引导性问题,然后将回答以录像形式代为保管,可以在留言者指定的时间交付给指定的人。
问题
“ 有没有一些特别想跟家人表达的,但是却难以说出来。”
“ 这一生,有没有您想得到的原谅?”
“ 您还牵挂哪些事情?”
这些问题其实是在梳理个人生命里最重要的羁绊,也许只有“死”过一次,才知道该怎样更好的活。
谈到遗嘱,这个年轻人谈到了“临终关怀
在前去给自己立遗嘱的年轻人中,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说:“我妈妈是医生,我从小算在医院里长大的。看过很多病人可能只剩一两个月的时间了,卧床不起,强忍病痛靠机器与死亡抗争。这整个过程可能病人本身难受,身边的人也难受。那时候我就下决心,以后不要被这样治疗,后来有次偶然了解到了生前预嘱。于是我便毫不犹豫地选择前去签订。”
另外,公布的数据显示,立遗嘱的年轻人群99%将父母选做财产继承人。在这群年轻人中,近四成是单身人士,他们以后还会成家立业,生儿育女,随着财富数量的增加和家庭结构的变化,遗嘱内容还会更改,它与我们的社会发展状况息息相关。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看着每天世界各地不断上升的化作数字的生命,每个人可能都有一肚子话想要表达,留言区等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