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评论我的校友,你在哪里?

三十年前评论我的校友,你在哪里?

清理既往文稿,偶然发现夹在书报之中的一份纸剪报,很是感概。

自成年起,我历来有收藏自己文稿和发表过作品样刊样报的习惯。可惜的是,上大学前的文稿和刊发作品的样刊,在一次搬家时不慎丢失,让我心痛了好久一段时间。好在我进入大学后的“文物”,包括读书笔记、来往信件、诗文底稿、作品剪报,奖状奖证,以及对我个人和作品的评论等,无论是纸质的还是电子文档,均保存完好,收藏在一个专门的书柜里。这次发现的剪报,竟然不是出自这个书柜,是一个意外的发现。

这是来自我母校的《湘潭大学报》剪报,一篇小评论,题目叫《做一个普通人》,署名苏宜。刊发的栏目是:青春寄语,刊发时间是1987年10月10日。文章从听了我的一个报告讲起,称赞我谈的“做一个普通人”的题目,“富有哲理性,带有社会的普遍性和现实性”。文中述说的情况,与先进的情况虽然有所不同,到论述还是很清晰的。尤其是三十多年前对我的评述,还透着油墨清香,弥足珍贵。

恕我忘性大,记不得这个作者“苏宜”是哪位朋友了。或许这是一个笔名。当年编辑这张报纸的何先义老师,已经调到东莞理工学院多年。我们好多年没有联系,没有办法求证。即便找到了,他也未必记得起来,除非是他自己写的。根据行文风格,应该不是何先义老师的文笔。

那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年代,也是我朝气蓬勃的青春岁月。1987年下学期,我应邀回母校做过一次报告,讲的是我作为地方报纸记者,赴西沙群岛采访海军官兵的感受。记得这是在一个晚上,听众很多,门口和窗口挤满了人。我讲了很多普通士兵故事,说了踏踏实实做人,“做一个普通人”这个话题,学弟学妹们似乎很有兴趣,掌声不断。写这个小评论的苏宜,应该是当时的听众之一。刊登小评论的《湘潭大学报》,应该是何先义老师寄给我的。我将剪报夹在书报中,一直静静地留存到了今天。

这个叫“苏宜”的校友谁?你现在何处?我们是很熟悉的朋友,还是很陌生知己?

如果你看到了这个帖子,请你联系我。咱们找个机会一起坐坐,喝喝茶,聊聊天如何?如果有哪位校友知道这个作者是谁,现在哪里,烦请告诉我,或者帮我联络一下?先行叩谢了。

谢谢啦,亲爱的校友们。

附原文:

做一个普通人

苏宜

最近,校友张效雄在《来自社会的思考》的报告中,再三强调,在校大学生应该做好“做一个普通人”的思想准备,此话值得深思。

人,总希望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更何况大学生。可是当一些大学生听到有人献身于中学教育事业或基层行政工作时,便不免寒心,斗志顿减,觉得读大学没甚奔头,有的甚至憎恨自己可爱的母校与专业。当今教育事业日新月异,人才辈出,能人如林,大学生的价格也“下降”了。在美国,养狗养猫是极普通的事。而在我们中国,却至今受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使得想象与现实形成巨大落差。“堂堂大学生去做个公务员”似乎在心理和观念上难以承受。

众所周知,祖国培养大学生,使之成才,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不是培养进士式和贵族式的上层人物。据调查,社会上某些单位宁肯花本钱让自己的员工受训、进修,却不愿意接受大学生,其原因之一,乃是少数大学生本质欠佳,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老是把自己扮成上层人物。其实,真想干一番事业,就应当从平凡中升华。在校期间,掌握博而精的知识,把自己培养成多功能型的人才,自己把握自己,超越自我,这样坚持下去,何愁不能展翅腾飞?

人生来便是一普通精灵,悠悠史河留下了无数普通人的搏击之浪,然而真正去做好一个普通人,又岂是翻掌之易?试观古今中外之伟人,哪一个不是普通人?

效雄同志涉足社会六年之久,“做一个普通人”的思想的提出,富有哲理性,带有社会的普遍性和现实性。

做一个普通人吧,以此为基点,去力行,去起飞。

作者大学四年级时。上图摄于母校第一教学楼,下图摄于学生宿舍。

作者介绍

张效雄,写新闻和报告文学出身的作家。出生于湖南湘阴一个教师家庭,青少年时期生活于国营汨罗江农场(现岳阳市屈原区)。1977年参加高考,进入湘潭大学中文系,毕业后长期在新闻媒体任职。湖南日报社(集团)原副总经理。高级编辑、教授。湖南省新闻阅评专家。湖南省广告协会副会长。作为中宣部、教育部的专家之一,担任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教授,有多种公共关系学、新闻学著作。出版过报告文学《谁来当股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广佬启示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通讯集《到洞庭湖去》(香港国际展望出版社)和论著《现代公共关系》(湖南大学出版社)、论文集《新闻文化随想》(湖南人民出版社)等。以开放的视野、独特的视角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著有各类散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百万字。代表作有畅销长篇小说《风起》(东方出版社),美国美南新闻集团报纸和电视媒体曾作专题推介。

(0)

相关推荐

  • 寄语毕业三十年的校友

    王纪人 在正常情况下,许多大学每年都会举办校庆活动.一则让历届的毕业生有重返校园共话当年回首青春岁月的机会,二则也让他们知晓当下母校发展的新气象.校友不论届别都能返校,除了学校的主会场外,各学院还会提 ...

  • 谭松韵许魏洲《亲爱的麻洋街》定档,带你回到三十年前的南方街巷

    今年对谭松韵来说,可以说说丰收的一年!从年初的<锦衣之下>,到年中的<民初奇人传>,再到暑期档大火的<以家人之名>,每一部都给观众呈现了一个不一样人物角色,此次,她 ...

  • 三十年前,国人如何“鉴表”

    把腕表放在耳朵边上,如果听得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这块是机械表,听不到的话,那就是石英表啦. 这是许多年前,改革开放初期,石英表刚涌入中国那会儿,办公室里.学校里.工厂里,人们聚在 ...

  • 四川人后代打工,浙江人后代当老板,只因三十年前选的路不同

    现在是什么时代?现在是一个万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几十年前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最大胆的是四川人和浙江人,他们是最早开始出去闯荡的一批人.但是这两个不同地方的人却有着不同的命运,四川人闯荡出去在沿海城 ...

  • 三十年前的国产片,能有多大胆

    随机抽取一位幸运读者来告诉社长: 下面这张比基尼走秀的剧照,你猜得出是来自哪个年代的电影吗? --答案是1988年. 电影<顽主>,讲的是三个年轻人秉持"活着就要乐呵" ...

  • 三十年前五月份的“预选”考试,你还记得吗?大半的学子无缘高考

    文:黄元军 图:来自网络 我读高三时,是1991年,至今已经30年,那时的高考是7月的7.8.9三天,但要想参加高考,还要经过一次奇特的考试--预选. 我不知道当年要"预选"的真正 ...

  • 三十年前心梗很少,为何现在越来越多?专家:3个因素要引起深思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心梗去世. 就在五一假期的前两天,前国足队长张恩华去世.据媒体报道,张是因饮酒后引起的心梗突发,而28日那天,正好是他48岁生日. 2020年11月,一代球王马拉多纳也因心梗去 ...

  • 农村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邻里之间的变化:由互帮互助到嫌贫仇富

    你是否经常听见这样一句话: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但现在的农村是否真的是大家印象中的民风淳朴呢?恐怕值得商榷与推敲吧,就算是有,可能那也是在过去.还记得三十年前,村子中邻里之间关系和睦,谁家有什么事儿 ...

  • 三十年前的10元钱,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10元钱,在物价不断攀升的今天能干些什么呢?吃一顿还算丰富早餐,或是去饮品店买一杯较为实惠的奶茶?在现在大多数成年人的眼中,10元钱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连一顿快餐都很难吃得上. 不过,在三十年前,10 ...

  • 你好,三十年前的嘉兴

    晨光绚丽的一个早晨,阳光透过窗户,暖暖地落在建国路老字号"五芳斋"里靠窗静静坐着的老谢身上,一个中肉粽,一碗小馄饨.看看窗外人流渐渐增多的建国路,再看了下依旧有节律走动着的上海牌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