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建造时间设计师是谁】跟任何艺术中心都不相同
1977年2月2日落成的技术时代的“高技术”建筑——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反响。有人说它雄伟高大是座“纪念堂”,有人说它完美无缺是“神话中的建筑”。但喜欢18世纪巴黎庭院和酒吧间锌皮柜台的传统主义者却看不起这个中心,讥讽它不伦不类,是“文化猴戏”,挖苦它“像条碰巧驶到巴黎来的邮船”,更有评论者说中心的设计人太过于歌颂科技,而不是宣扬艺术文化,因而违背建筑使命。假如客观地评价它,它确实像座“炼油厂或宇宙飞船发射架”,但是仅仅给它下“成功”或“失败”这样简单的结论,又显然太草率。
巴黎虽然已有以罗浮宫为首的很多艺术博物馆,但都不过作为承袭传统古物的堆栈,缺乏陈列的灵活性,缺乏现代多种多样文化的广泛交换与流通措施,难以普及。60年代法国文化部长马尔罗建议建立一座20世纪大型博物馆并邀著名的建筑师柯布西埃参与设计。但柯布西埃认为馆址应在市中心而不该选在偏僻西区而谢绝合作。总理蓬皮杜从1969年开始就要求在市中心区建一新图书馆,恰巧布伯格高阜两年前拆除了百年以上的商场而让出一片空地,于是就在商场原址按蓬皮杜设想的图书馆再扩大,包括艺术作品展览、电影音乐演奏、戏剧音响研究以及工艺美术,把视听觉艺术活动完全集中于一座大厦之内;另外又设餐厅、商店、饮食店、停车场,准备每天接纳1万人,使它成为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参加活动的“文化超级市场”。计划就绪,便举行了建筑设计竞赛,向世界各国的建筑师征求设计方案。当时共收到来自49个国家的681个方案。经过由世界著名建筑师约翰逊、伍重、尼迈耶尔以及几位法国建筑专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的评论,结果选中了意大利人皮阿诺和美国人罗杰斯联合设计的方案。工程于1972年动工,5年后完成。这时,支持兴建这座中心的蓬皮杜总统因病逝世,为了纪念他对兴建这座建筑所作的贡献,便将建筑物命名为“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这座中心由4个不同部分组成:一个是1.6万平方米的图书馆,一个是1.8万平方米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一个是4000平方米的工艺美术设计中心,另一个是5000平方米的音乐和声学研究中心。加上其他部分,这个中心的总面积达10.3万平方米。大楼的一条长边临街,另一条朝着空地。柱梁楼板都是钢的,而且全部暴露在建筑物外面。在沿街的那一面,毫不掩饰地挂满了许多设备管道,黄色的是电气设备管,绿色的是供水管。朝向广场的那一面,悬挂着一条透明圆管,它从地面蜿蜒而上,里面是一部供人上下的自动扶梯。因此这座建筑物的外观令人眼花缭乱。然而这座建筑的内部却极其简单,7层的大楼每层都是7米高,每一层都是一个长166米、宽48米(剩下两侧的12米用来布置自动扶梯和各种管道)的一个极大的空间,里面没有一根柱子,没有一堵墙。使用的时候,只要用家具、屏风、活动隔墙临时分割一下,不管是办公室、图书馆,还是演出大厅都是这样。
皮阿诺和罗杰斯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座建筑?他们坦率地说:“我们把建筑看成是人在其中应该按自己的方式干自己事情的自由的地方。”“建筑应当设计得能让人在室内和室外都能自由自在地活动,自由和变动的情况就是房屋的艺术表现。”
乔治·蓬皮杜夫人说,她的丈夫“希望艺术回到巴黎,而且还希望巴黎拥有一个非凡的艺术中心,这个艺术中心跟世界上任何地方的艺术中心都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