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

现代汉语对“知足常乐”的解释是:知道满足就会经常(长久)快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到这个成语的时候,往往表达的是满足于现状的意思:房子不要太大,能遮风避雨就行;车子不求多豪华,能开就行;钱不求太多,能满足基本的生活就行等等,这个成语往往在达不到更高的目标时被用来自我安慰,能做到知足常乐的人似乎还以此为傲,觉得自己挺有高风亮节似的!

在弟子班听了周正教授的讲解,我才明白,原来是我们曲解了这个成语、把“足”的标准定的太低了。其实,这个成语是很积极,很有正能量的!——“足”,是“足够”的意思,当我们需要什么的时候,只有足了、够了,我们才能享受到这个事物带给我们的快乐,尤其是在幼年时期。

比如:孩子三岁以前,恨不得妈妈天天在家陪着,当妈妈满足了孩子这方面的需求,孩子觉得妈妈的陪伴足够了,会有发自内心的快乐;孩子在一岁的时候,要经历口欲期,拿着什么都想往嘴里放,父母只需要在保证卫生、安全的基础上,让孩子吃个够,孩子就会有发自内心的快乐;这样的例子我们还能举出很多,先有足,才有乐!

我们一直曲解了这个成语,认为知足是一种心态,把它理解为要知止、要安于现状,不要奢求、不要奢望,把这个原本很积极很正能量的成语,变成了一个充满消极意味的词语。所以,直到现在生活相对富足了,我们依然要不断地给孩子制造各种不满足感:剩饭要吃,不能浪费;零花钱不要花,要攒起来;衣服太贵不能买;玩具太多不能再买了……我们给了太多限制,怕孩子得到得太容易,就失去了进取精神,殊不知,你家里有1000万,你的日子却过得像家里只有1000块的时候,你给孩子所带来的心理上的匮乏感,可能他一辈子都填不满了!

物质上是这样,精神上也是这样,童年时期该给孩子的爱和陪伴,如果没有给够,可能孩子一辈子都不会快乐!所以,我们要让孩子过富足的生活,不光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当然,这样的“足”的标准,不是唯一的,而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家庭条件决定的。比如服装费,家庭条件好的,一季度1000元;家庭条件差一些,一季度200元,要让孩子能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同时,将这些和契约结合起来去执行,不要让孩子的需求无限制地膨胀。比如零花钱,原则上零花钱一周发一次,最开始是一天一元,一周七元,等孩子稍大点,零花钱也要适当上涨,一年级时可以每周发10元,整个小学阶段,可以涨到每周15--20元,中学阶段一般是20-50元,如果住校,还要另发生活费!

零花钱就是让孩子花的,家长不要过问,他一天花完,或是一天也不花攒起来,都是他的事。要让孩子享受到自己支配钱财的乐趣!我们想想,就现在的物价,一个小学生,一周20元,能干什么呢?只不过对孩子来说,这就是一笔大财富罢了!要的就是一种支配钱财的感觉,今后他长大了,才有能力支配更多的财富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