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推行“新体制”

  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柯西金,是苏联重要的国家领导人之一。长期以来,他主要领导经济工作,在苏联党内有“经济专家”之称。1964年10月,赫鲁晓夫倒台以后,柯西金出任部长会议主席,和勃列日涅夫、波德戈尔内三人组成“三驾马车”的政府。柯西金上任伊始,便着手准备全面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农业方面,强调广泛开垦荒地、大面积种植玉米。工业方面则实行“经济区体制”。赫鲁晓夫不懂得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凭“长官意志”办事,结果造成了农业减产,工业产量下降,劳动生产率降低,整个苏联经济状况日趋恶化。

  1965年9月,苏共中央召开全会,研究讨论了柯西金所作的《关于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的报告。后形成决议,决定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国营企业中,分期分批地推行“计划工作和经济刺激新体制”。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对企业进行全面经济核算,以产品销售额和利润额作为评价企业的标准。第二,国家只给企业下达产品销售额、主要品种等8项指标,其余由企业自行决定。第三,国家通过价格、奖金、贷款和利润等手段进行经济刺激。实行生产基金预付制度,实行新价格制度。第四,取消经济区和各级经济委员会,恢复中央和各共和国专业部。这些就是所谓“新经济体制”。

  会后,柯西金领导部长会议开始实施“新体制”。10月,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关于工业管理机构改革的法令,重建了中央和各共和国的专业部,并扩大它们的权力。同时,部长会议公布了《国营企业条例》,规定了企业的权利:企业有权占有、使用和分配其财产;企业有权制定生产财务计划,招收和解聘工人,确定企业编制、工资水平和奖金;企业实行一长制,经理、厂长对企业负责,等等。

  新体制逐步推进:1966年起开始试验、推广“新体制”;1967年,首先在20个城市中的43个工厂试验,年底扩大到拥有200万工人的704个企业。

  1968年5月,柯西金主持召开了全苏工作会议,在对前几年试行的“新体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又作出了几项具体规定:把“新体制”的主要原则——物质刺激推行到各个企业内部的每一个环节;把过去各种形式的奖励制度改成单一的按“稳定的”定额从利润中提成的办法。对国民经济的领导体系实行改组,全面推广建立大型生产联合公司的“试点经验”,把生产资料的调拨改成自由买卖。国家取消对企业的预算投资,企业改由银行的长期贷款来进行建设;各企业可以用提高技术水平、兼职等办法,提高生产率、裁减工人。会议要求1969年要把“新体制”推行到整个国民经济领域。

  这次会议以后,“新体制”在各个部门迅速推广开来。1968年底,实行“新体制”的企业共有2.7万个,其产品占全部工业产品的72%以上,上交利润占全部利润的80%。到1969年,实行“新体制”的企业达到3.6万个,其产值占工业总值的83.6%。1970年,实行“新体制”的企业又增加到4.2万个,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93%,利润占95%。这表明新经济体制的改革已基本完成,运输业、邮电业已全部实行了新体制。

  柯西金的经济改革适应客观需要,对苏联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推行也比较慎重、稳妥,从提出基本改革思想到试点和在全国普遍推广,中间经过1965—1970年大约5年时间,准备比较充分,其内容和采取的步骤也都比较稳重。改革具有针对性,调整了生产关系的某些具体环节,从而使生产组织形式比较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旧管理体制和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时期,苏联的经济发展速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60年代仅次于日本,70年代超过日本居世界首位。经济的发展,使苏联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与美国处于同等的地位,成为全球性的军事超级大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