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
中小学教师该不该做教科研工作?中小学教师做教科研的话,该做什么,怎么做?这些问题困扰着很多中小学教师和学校管理者。
从清华附中多年的实践经验看,我认为做教科研是让新教师迅速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熟悉课堂教学、站稳讲台的好方法,也是让教师个人及学校的教师团队快速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途径。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完全可以做到教学和教科研“鱼与熊掌”兼得,二者相得益彰。中小学教师应该从教育教学中的“小问题”入手,通过教科研工作的推动,努力让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
中小学的教科研与高校或专业研究机构的科研不同,我们并不提倡教师做纯学术理论的研究。如果教师能一边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同时有时间、有兴趣对某个专业的学科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甚至能攻克学科难关,取得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这当然是可喜可贺的,但这样的人毕竟很少。实际上,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中小学教师的第一要务是把课上好、把学生培养好。我们更希望教师能专注本职工作、聚焦课堂教学和开展与教书育人有关的教科研,并将教科研成果反哺教学,这样“教”“研”相长、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形成良性循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中小学的教科研工作应该紧密围绕教育教学、学生培养、学校管理等与学生成长发展有关的问题确定选题,围绕教学和育人中的“老大难”问题和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新现象确定选题,寻找破解之策,特别是要下功夫对尚未认识清楚的教育教学规律、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等重点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改进教育教学提供参考依据。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觉得某个知识点自己讲得很清楚了,但是学生理解总是不到位,再讲一遍学生还是听不懂,但是有的教师三言两语一点拨,学生马上就学会了。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就是对规律的把握。这不仅包括课堂教学的经验和规律,还包括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研究教学对象,这样才能把教学和育人的全流程各个环节都设计好。基于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是中小学教师做教科研工作的基础,也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一个青年教师要想快速成长,就要多反思、多总结、多实践、多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这里所说的反思,不是上完课后在脑子里过一遍,或者口头上跟其他教师交流一下得失,而应该付诸文字,字数多少不限,也不一定要公开发表,但一定要把发现的问题说清楚,把实践探索的做法写明白,把改进和创新的思考写出来,通过不断的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一个不研究问题、不善反思的教师,只会不断地在原地打转,日复一日的教学只是量的积累,而得不到质的提升。可以说,会做教科研工作是优秀教师的一项基本功。特别是对于新教师来说,要用研究的态度、科研的思维对待难以驾驭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教科研的过程,也是教师快速成长的过程。清华附中鼓励教师做教科研工作。学校有一个口号:不做教书匠,要做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他们能用研究的眼光去对待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他们对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把握比一般教师更深入。一个只知道照本宣科的教师和一个善于研究、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哪一个更受学生欢迎,哪一个教学更有成效?答案不言自明。从学校层面来说,除了鼓励教师做教科研工作,更要关注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问题,结合国家在课程教学改革、中考高考改革、育人方式变革等方面的文件精神,基于学校的实力和特色,组织开展“大兵团作战”,即针对一些重大、重点问题设立课题,组织教师团队,抓住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集中团队的力量进行研究,寻找解决办法。清华附中非常重视教师的教科研工作,学校层面建立了论文年会制度,每年以教研组为单位向教师征集教育教学论文并组织评审,以此鼓励教师以教科研指导教学。学校还设立专门的教育教学研究基金,用以支持校内教研组建设、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新课程理念下校本课程的建设、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比如本学年清华附中共计有14个校内课题申请开题,其中,“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研究”“科普阅读与超级数学建模”“数学之王——学科综合活动模式探究”“经典名著阅读教学”等12个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的课题获得通过。清华附中还鼓励、组织教师研究带有区域性或全国性特征的一些问题。比如专门设立课题,集体研究体育和美术人才培养方式及文化课要求问题,研究特殊人才全面培养与个性发展的匹配问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已经应用到“马约翰班”(体育)和美术创新班的人才培养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清华附中还组织团队研究开发了“中国大学先修课程”,针对当前基础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解决方案以及实践经验。有的学校可能不具备组织本校教师开展大课题研究的条件和力量,而实际上,中小学开展教科研工作,不一定局限于本校单打独斗,可以联合其他高水平学校、联合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的专家教授协同开展研究,以提高学校的教科研水平,拓展视野,提升教育教学的境界。跨越围墙、跨校联合、大中小学协同研究,用“众筹”的思维实现“众创”,也是中小学推进教科研工作的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