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说|| 琪琪(146):苏轼(四)
上篇少年说是提到了变法派和反对派双方激烈的斗争着,要我说王安石增加国家收入是对的,但是过多的争夺老百姓的利益是不对的。反对派一味的求稳,忽略了国家的收入也是错的,就在双方都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苏轼重返京城,担任殿中丞、直史官,差判官诰院(负责颁发官史授官的凭证机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苏轼会站在哪一边呢?他站在了王安石的对立面,成为了反对派。苏轼首先觉得变法改变的是朝廷的根本制度,而且用人也有很大的问题。其次,他认为王安石这个激烈的变法是严重错误的,应该循序渐进,慢慢的改变现在的问题。其实我也是同意苏轼这一个观点,王安石太心急了。
在我看来,苏轼和王安石都是有思想有能力的人,但他们俩的性格实在是太不一样了(可能苏轼是慢性子,王安石是急性子),所以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一定是相反的。就算是都为了国家好,他们两个也不会成为朋友。苏轼把一系列反对变法的理由都写了奏章给宋神宗,宋神宗很欣赏苏轼的才干,对他的意见也特别的重视。而王安石这边也在继续推行着变法,甚至重新解释儒家著作,在科举考试中把自己的解释弄成标准答案,这样苏轼特别反感,于是苏轼总是找机会嘲弄王安石,王安石几次被气得爆炸,于是就想办法减弱苏轼的影响力。就连宋神宗想让苏轼担任更重要的官职王安石都明确反对。慢慢地,就连之前无比信任苏轼的宋神宗都渐渐对苏轼有点意见了。我想三十多岁的苏轼在那个时候可能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太嚣张了。
聪明的苏轼觉得情况不太妙,于是不想在这变法中消耗下去了,他觉得这样会引火上身,于是他申请离开京城到外地去做官,为老百姓做点实事。
这一次,苏轼被派到了杭州这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担任通判,于是苏轼在这里开始了新的工作。
作者简介:
高琪琪,女,2009年9月生于北京,喜欢运动、大笑的快乐女孩儿。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