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靠什么活下去?

1

我们靠什么坚持活着呢?这是一个挺悲观的话题。

但生活中不都是激情澎湃的冲动,谁都有悲观的时候。生理学家认为,悲观是生理保护反应的一种,目的是阻止人高兴到发疯。就像脑垂体分泌一种引发食欲的物质出来的同时,也分泌一种抑制食欲的物质,以免吃撑死。

既然有悲观的时候,人在悲观的状态下,特别是那种万念俱灰的情况下,靠什么活着呢?

金钱?信念?亲情?

都万念俱灰了,这些东西都没有了。

其实,无论一个人是到了悲观到极点的时候,还是能积极进取的时候,能让一个人活下去的都不是财富、信仰、责任这些东西,而是希望。

希望是生存的唯一动因。

想过好日是希望、想发财是希望、想升官是希望、想实现理想是希望、想恪守传播信仰是希望、想吃顿好吃的也是希望。

穷人有希望,富人有希望,伟人也有希望,不懂事的小孩子也有希望。

希望是啥呢?

希望是对未来的想象,是人类为自己编织的故事。所以,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说人类活在谎言里,人不但向别人说谎,也对自己说谎。

2

为什么会有希望呢?

是对现实不满。

即使现实已经很好了,因为人类有喜新厌旧的习性,也会对现实产生厌倦感。

把对现实的不满表达出来就是抱怨,是对现实的抱怨推动了人类进步的历程。也就是说,时代是在牢骚满腹中前进的。

后来人类定义出了文学,把这些牢骚装到了文学的筐里,叫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最典型的表达方式是民歌,民歌也是最早的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河边芦苇都变白了,白露凝结成了冰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为什么在水一方呢?为什么在水中央呢?为什么不在我的怀抱呢?这就是牢骚和不满。

小白菜呀地里黄,

两三岁呀死了娘,

跟着爹爹好生过呀,

就怕爹爹娶后娘。

娶了后娘三年整,

生个弟弟比我强。

弟弟吃面我喝汤,

端起碗来泪汪汪啊,

我想亲娘谁知道啊!

亲娘想我一阵风的啊,

我想亲娘在梦中啊。

真想跟着亲娘走啊!

又怕爹爹不答应。

这更是对现实的抱怨和不满。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更是怨。为什么人生如过往,朝来晚去、寒暑更迭。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又是在说什么呢?边塞的美景吗?不是,也是怨,“都护在燕然”,主将还在前线,是对战争的抱怨。

所以李白说: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要等于什么时候啊,良人才能罢远征!

钱钟书写过一篇文章《诗可以怨》,是一篇文学批评论文,大概的意思是诗并不是只言志,更多的是可以埋怨。

为什么要埋怨呢?不满,诗歌是对不满的一种宣泄,而实际表达的是一种积极态度。

正是有了对怨的宣泄,才有了有诗、有歌年代的积极和繁盛,盛唐是这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是这样。

怨是什么呢?不过就是发牢骚,通俗地说,诗是可以用来发牢骚的。很客观,我们也常把诗人称为文人骚客。

这就是诗,诗可以怨。

3

我们经常说,人不但需要现实的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更需要诗和远方。

那么诗和远方又是什么呢?

是希望。

诗的抱怨是为了点燃希望之光,中国人最熟悉的就是那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就是对希望的点亮,这就是我们生活中为什么需要诗,可是诗好像早已离我们远去了。

当然,诗不一定是有格律、有哲理、语言优美的句子排列,只要你认为它能给你带来希望,它就上诗。

不过冯梦龙说,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做诗做文的都有假,奉承、拍马屁、写违心的话都有,但山歌没有假的。

因为有些诗文是做给别人看到的,而山歌是唱给自己听的。

爱尔兰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叶芝说过,我们在和别人争论时产生的是雄辩,在和自己争论时产生的是诗。

当一个时代有诗人的时候,说明那是一个开明的时代,这个时代允许怨,允许发牢骚,这个时代就是一个有教养的时代。

英国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略特说,诗是安慰有教养的人所作的游戏。

其实这些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唐诗歌盛行,因为大唐是一个开放而又有教养的时代。唐朝把写诗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在选拔能安慰自己的、有教养的人。

余光中也说,诗是让你用来抱怨的工具,诗可以让老头子不去小酒馆。

意思是,你在家和自己争论,用诗来抱怨,免得到小酒馆去找茬,借酒消愁。

早春,繁华的巴黎大街上,一位老年盲人乞讨者在自己的摊位前树立一个牌子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但并没有几个人给钱。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路过,见此情景,把牌子上的字修改为:

“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下午诗人再次路过时,老人笑着对诗人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钱的人多极了!”。

这也许就是诗的魔力,能把抱怨牢骚化为热爱春天、拥抱生活。

我们的生活需要诗,因为我们活下去需要希望。

希望从哪里来,希望来自对现实的否定和批判。如果现实无限完美,现实让我们流连忘返,我们躺在现实里睡大觉就好了,就不在需要希望了。

这两天贾平凹女儿贾浅浅的诗遭到了批判,但批判的矛头多指的是人。我没有看过贾浅浅的诗,昨天我做了一期视频顺便聊了一下,在公号的第二篇。我的视频都是随便说的,将就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