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为何要给小孩发压岁钱?这一风俗起源于哪?古人发多少钱?

新的一年马上就要来临,爆史君在这里预祝大家新年快乐。而过年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便是给小孩发压岁钱。随着时代的发展,压岁钱也是水涨船高。一些地区,过年发压岁钱就要花费好几万,不少年轻人不堪重负,甚至不想回家过年。那过年为何要给小孩发压岁钱呢?仅仅是为了表达长辈对晚辈的厚爱?爆史君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压岁钱”的来历。

压岁钱的来历

想必很多人都听过“年”的来历,说的是年是古代的一种怪兽,每到除夕,就会爬上岸,吞噬牲畜伤害人命。因此到了这一天,老百姓便会扶老携幼,躲进山里。后来村里来了一位老人,用爆竹赶跑了年兽,人们便学习老人的方法,每到这一天便贴红对联,燃放爆竹,驱赶年兽。久而久之,年兽便不敢来了。家家户户开始庆贺,有了“过年”这一习俗。

过年

而“压岁钱”的来历,与“年”的来历也差不多。相传古代有一种小妖,名叫“祟”,黑身白手,每到年三十夜里便出来害人。它最喜欢吃孩子的智商,只要拿手在孩子头上摸一下,孩子便开始发烧,然后讲呓语得病。等到几天后孩子退烧,聪明机灵的孩子也变成了痴呆儿童。人们怕祟来害孩子,便点亮灯火,坐在孩子身旁不睡觉,俗称“守祟”。

管氏夫妻

浙江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老来得子,所以对孩子极为宠爱。到了年三十的晚上,为了防止祟来害孩子,夫妇二人便一直与孩子玩。他们给了孩子八枚铜钱,用红纸包好。孩子将这八枚铜钱,拆了包,包了拆,玩得不亦乐乎。但孩子毕竟年幼,最终还是累得睡着了。这八枚铜钱就放在孩子的枕头边上。

祟逃跑

管氏夫妻不敢合眼,一直在替孩子守祟。到了半夜,一阵风吹灭了屋内的蜡烛,祟趁虚而入。当祟正打算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枕边的八枚铜钱突然裂出一道刺眼的白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原来这八枚铜钱乃是天上的八仙所化,就是为了帮助孩子吓退祟。

管氏夫妻不知道钱的来历,只看到包着红纸的钱救了他们的儿子,便将这一方法告知了邻居。从此,大家便在年夜饭之后用红纸包上钱放在孩子枕边,俗称“压祟钱”。因为“岁”与“祟”同音,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压岁钱”。

压岁钱的变化

而据现存史料记载,压岁钱最早出现应该是在汉朝。当时被称为“压胜钱”,或“大压胜钱”。这种钱并非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为了佩戴玩赏,专门铸成钱币样式的避邪品。这种特制的钱,正面通常写着“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吉祥语,背面则刻着龙凤、龟蛇、双鱼等祥兽。

古代压岁钱

唐朝时,春节是在立春那一天,宫廷内盛行春日散钱之风,相互朝拜散钱,但民间并没有这一传统。宋元之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正式成为春节特定的日子。春日散钱的习俗,也变成了给小孩压岁钱的传统。明清时期,大人们通常是将压岁钱以彩绳串起来给孩子。如清人富察敦崇就在《燕京岁时记》记载道:“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压岁钱

到了民国时期,长辈们通常喜欢用红纸包100文铜钱给晚辈,取“长命百岁”之意。新中国成立后,大多家长喜欢用连号的新钱给孩子们做压岁钱,取“连连好运”、“连连高升”之意。而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小孩子拿压岁钱也有了一些“规矩”,必须恭恭敬敬的给长辈磕头才能拿到压岁钱。

发压岁钱

结语

随着生活的日益富裕,一些孩子的压岁钱越来越多,有的甚至高达十几二十万。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帮孩子把钱存起来,以免他们养成奢侈的习惯。一些财商专家也建议家长,可以把孩子每年的压岁钱存为“压岁钱基金”,成立专门的账户,家长和孩子共同监管。家长掌握卡,孩子掌握密码。当孩子在学习上有需要时,也可以使用这笔钱来进行支出。对于压岁钱,大家认为孩子应该交给父母保管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燕京岁时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