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的前世今生:曾经是欧洲第一大国,也占领过莫斯科,如今怎么衰落成小国了?
立陶宛是一个拥有辉煌文明的历史古国 ,自古以来(波兰立陶宛联邦时期)与俄罗斯一直在北欧和东欧争雄,后由于国力衰退,成为俄罗斯帝国的附庸国并最终遭到吞并。一战后独立,苏联承认立陶宛拥有主权。
立陶宛是波罗的海三国之一,与白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为邻。国土面积6.6万平方公里,人口280万,是一个典型的小国。但是咱们可别小瞧立陶宛,这个国家不光是欧洲的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悠久,而且还曾经是欧洲强国。
在16世纪时期,当时的立陶宛建立了波兰立陶宛联邦,这个国家国土广阔,人口众多,盛极一时,成为当时欧洲强国。立陶宛强大的时候,连当时的德国,俄罗斯都是手下败将,甚至连其他欧洲强国都对其无可奈何。所以立陶宛那也曾是欧洲霸主啊,这也可以看到立陶宛人的强悍之处。
立陶宛强大的时候,对周围邻国也是丝毫不手软啊,尤其是不断入侵和打击俄罗斯,让俄罗斯损失惨重。正是因为如此,俄罗斯强大后,就追着立陶宛打,到苏联时期还直接吞并立陶宛。在俄罗斯打击下,立陶宛失去90%国土和人口,只剩下现在的弹丸之地,国家那是非常凄惨的。
而且国家现在又弱又小,更加严重的是,立陶宛从苏联解体后开始,人口不断下降,自杀率居欧洲第一,甚至超过日本。整个人口不断移民欧美,使得在几十年内,人口下降了30%以上。即便是到现在,立陶宛人口还在不断大幅度下降,按照这个趋势,未来几十年,立陶宛人口将只剩下百万不到。
再过上百年,这个国家可能就没有人口了,一旦如此,没有人口的国家,那无疑将会消失了。所以对于立陶宛的历史,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兴衰,那是多么的激烈啊。强大时可以雄霸世界,而弱小的时候,那是凄惨无比,而且国家未来都保不住,绝对的凄惨啊。
立陶宛大公国:欧洲最后一个多神教国家,62年内与立窝尼亚骑士团战斗75次
某个版本中的欧洲的地理中心就在立陶宛
先从立陶宛说起。立陶宛是欧洲最后一个信奉多神教神话的地区。
欧洲的地理中心位于北纬 54°54′、东经 25°19′,正是如今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郊外。
13世纪初,天主教势力持续以军事行动试图强迫立陶宛改信天主教,并在立陶宛北方的立窝尼亚地区,即现在爱沙尼亚及拉脱维亚两国所在地,建立了天主教军事组织立窝尼亚骑士团,不断侵优。
12世纪的波罗的部落
在外部威胁之下,立陶宛各部落被迫联合起来。第一次显示立陶宛的统一的历史文献是在1219年,立陶宛21位公爵与乌克兰西部的加利西亚-沃里尼亚签订的条约,条约是立陶宛各部开始合作的有力证据。
13至15世纪的立陶宛大公国
所谓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立陶宛在1201年至1263年间,向周边的立窝尼亚、波兰及俄罗斯发动了共75次军事行动。
15世纪立陶宛大公国鼎盛时期
据仅存的历史文献,明道加斯在1236年成为了立陶宛第一位统治者——立陶宛大公。4年后的1240年,蒙古人攻陷基辅(今乌克兰首都),并在次年入侵波兰。
明道加斯,绘于阿历山大·瓜格尼尼编年史
立陶宛在明道加斯的领导下,趁基督教军队忙于应付蒙古人之际,挥军解除了北方立窝尼亚的威胁,立窝尼亚骑士团在节节败退之下,几乎全面崩溃,只能靠并入占领了普鲁士地区的条顿骑士团,成为附庸,才能苟延残喘。明道加斯同时向东南进军,一连夺取了多个俄罗斯城市。
利沃尼亚骑士团全身装备
但是,西边的波兰和条顿骑士团,始终实力强大。此外,与天主教国家持续争战,也不是长久之计。至于天主教世界正受强大的蒙古人入侵,对他们而言,多一个盟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于是,明道加斯在1250年与罗马教皇达成协议——明道加斯将改信天主教,换取教皇赐封王位,以及教皇促成立陶宛与条顿骑士团议和。1253年,明道加斯获加冕为第一任立陶宛国王。
条顿骑士团于1300年极盛时的势力范围
事实上,明道加斯在“改信”天主教后其实仍然有继续参与异教仪式,而且当地的人民及贵族都没有改宗,异教徒仍占大多数人口。
考纳斯城堡废墟
此后8年,立陶宛都未有与天主教国家交战。明道加斯趁此机会,继续向东边的俄罗斯地区推进。与立陶宛化敌为友的立窝尼亚骑士团,也转而对内巩固自己在波罗的海沿岸的领土。但是,立窝尼亚骑士团对当地人民,尤其是异教徒的专横统治,导致大规模起义,持续了10多年。明道加斯见有机可乘,竟然入侵立窝尼亚,更在1261年把所有基督徒逐出国土,重新改信传统多神教。
立陶宛
2年后,明道加斯的妻子莫尔塔去世,他随即娶了莫尔塔的姊妹。此女子是有夫之妇,原本的丈夫是立陶宛贵族道曼塔斯。道曼塔斯一怒之下,刺杀了明道加斯和他的2个儿子。明道加斯死后,立陶宛陷入一片混乱,此后的3个继承人,在7年内先后被刺杀。
库洛尼亚沙嘴是立陶宛最独特的自然景观
由于立陶宛重新信奉多神教,统治者也没有再使用教皇赐封的国王头衔,只使用原本的“立陶宛大公”,明道加斯因此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位立陶宛国王。
立陶宛新格鲁多克城堡遗址
南宋造就的立陶宛崛起,为继承权问题迅速陷入内乱
1386年至1434年的波兰和立陶宛
一转眼,时间来到50年后。1316年,格季米纳斯成为了立陶宛大公。此时的立陶宛,已经从内乱恢复过来。格季米纳斯把国家从领主割据的松散状态,摇身一变成为了集权的强国。
维尔纽斯格季米纳斯塔
另一边,在13世纪初,东南方的罗塞尼亚地区,即现在的乌克兰、白俄罗斯及俄罗斯西部,基辅罗斯处于地方割据的状态。
示意图
蒙古人在1240年攻陷基辅后,割据势力纷纷独立,成为臣服于蒙古帝国的附庸国。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进攻南宋期间在钓鱼城(重庆合州区)战死(也有说法是染上疫症病逝,但肯定不是被杨过掷石杀死),随即爆发争夺大汗之位的内战。忽必烈虽然成功夺位,但再没有能力控制其余各部。蒙古帝国一分为四,由西北部的金帐汗国继续统治罗塞尼亚。
示意图
罗塞尼亚的各小国,与蒙古人本来就只有松散的纳贡关系,拥有很大程度的独立。蒙古经历内战和分裂后,金帐汗国对于当地的控制大大减弱,正好就成为立陶宛觊觎的一块肥肉。
示意图
立陶宛甚至只靠外交手段,就使很多公国并入其统治之下。1321年,格季米纳斯攻陷基辅。金帐汗国虽然尝试反攻,先后两次入侵立陶宛控制的斯摩棱斯克,但都被立陶宛军队击退。
蒙古西征
1362年,格季米纳斯之子,继承为立陶宛大公阿尔吉达斯在青水之战大败蒙古军,终于吞并基辅大公国全境。
立陶宛大公国
阿尔吉达斯在东方征战之时,西方的领土由其弟凯斯图蒂斯管理。阿尔吉达斯在1377年逝世,立陶宛大公一位由儿子约盖拉继承,但继承权纷争又随即爆发。约盖拉的长兄安德烈找来立窝尼亚骑士团和莫斯科大公国作为盟友,起兵夺位。另一边,凯斯图蒂斯趁约盖拉分身不暇,也加入战团,更成功把约盖拉赶出首都维尔纽斯,成为立陶宛大公。
欧洲地图
约盖拉为了夺回大公之位,不惜与立陶宛的世仇条顿骑士团结盟,并承诺会改信天主教。最终约盖拉假意与凯斯图蒂斯议和,实则摆鸿门宴,凯斯图蒂斯被囚禁起来,一星期后离奇死亡。凯斯图蒂斯的儿子维陶塔斯成功逃脱,走到了条顿骑士团的领土,受洗为天主教徒,以换取保护。
立陶宛国旗
不过,事情转变之迅速却实在令人吃惊。内战过后,约盖拉没有兑现承诺,割让土地予条顿骑士团,令条顿骑士团倒戈入侵立陶宛。同一时间,维陶塔斯却竟与约盖拉这个杀父仇人谈好条件,重获所有父亲的领地,维陶塔斯并且起兵掠劫几座条顿骑士团的堡垒。
维陶塔斯
立陶宛与波兰联姻:约盖拉取了个波兰名字,两国结为共主邦联,雅盖隆王朝的开始
11世纪波兰版图
而约盖拉继续积极寻找更多盟友,波兰的故事登场了。正好毗邻的波兰,在路易一世逝世后,贵族选出路易的小女儿——11岁的雅德维加成为波兰女王。雅德维加虽然已有未婚夫,奥地利公爵威廉,但是波兰的贵族却对这门婚事极力反对,深怕奥地利会施加太大影响力。再加上,波兰和立陶宛之间长期的战事,对波兰的领主一直造成很大压力。于是,让约盖拉与雅德维加成婚,成为了双方乐见的结果。
雅德维加
1385年,双方经历一系列谈判后,达成协议,称为“克雷沃联合”:约盖拉皈依天主教,天主教成为立陶宛国教,并迎娶雅德维加。
示意图
次年约盖拉获加冕为波兰国王,而且另取了一个波兰名字,瓦迪斯瓦夫二世·雅盖隆,开始了波兰的雅盖隆王朝。波兰和立陶宛两国,因此结为共主邦联。
1387年立陶宛改宗
虽然女王雅德维加没有多少实权,而且25岁就难产而死。但是她短短的一生中,对波兰有着极大的贡献。她曾经两次领兵亲征罗塞尼亚,成功让摩尔达维亚(摩尔多瓦及罗马尼亚东北部)臣服波兰。
1377年至1434年波兰和立陶宛与条顿普鲁士的冲突
在国内,她大力发展波兰的教育和文化,同时开设很多医院和教堂。1979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出访波兰时,特地前往雅德维加的墓前祈祷,并为她封圣。
特拉凯岛城堡
约盖拉最初把立陶宛的政事交由兄长斯基尔盖拉代为管理,但斯基尔盖拉能力不足,国内怨声四起。野心勃勃的维陶塔斯,于是乘机起兵。约盖拉为了国家稳定,于是与维陶塔斯达成协议——维陶塔斯成为立陶宛大公,获得立陶宛的统治权,但继续臣服约盖拉,大公之位将由约盖拉的子嗣继承,约盖拉则改称“最高公爵”。
格伦瓦德之战,中间的人物是乌尔里希·冯·荣金根和维陶塔斯
维陶塔斯在位近40年,在国内进行不少改革,经济大大增长,政治制度上亦更趋向中央集权。军事上,维陶塔斯继续立陶宛多年来向蒙古人进军的政策,虽然维陶塔斯对金帐汗国发动的十字军,以惨败收场,但是立陶宛的领土至此已伸延至黑海沿岸。
波兰地形图
维陶塔斯被称为“维陶塔斯大帝”,成为了立陶宛的民族英雄,他的名字亦是现在立陶宛十分普遍的一个名字。1429年,在神圣罗马皇帝西吉斯蒙德的支持下,维陶塔斯获封为立陶宛国王。
至1434年之前立陶宛大公国的疆域位置。
可惜的是,王冠在次年终于送到立陶宛时,维陶塔斯却刚在几日前去世,无缘正式称王。
欧洲地图
不过,波兰和立陶宛之间的联盟,也不是一切顺利。
波兰-立陶宛联邦领土最大范围
黄金时代的开始:波兰立陶宛联邦短暂占领莫斯科两年
波兰立陶宛1569-1795
约盖拉死后,由其2个儿子瓦迪斯瓦夫三世和卡齐米日四世分别继承波兰和立陶宛。不过瓦迪斯瓦夫在领兵入侵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战死,波兰王位于是又落到卡齐米日手上。
在1618年杜里诺休战后,构成波兰立陶宛联邦的6块主要区域的大致轮廓,叠加于现在的国界
波兰和立陶宛两国,在这百多年间经常如此,时而由两兄弟管理,时而落在同一人手中。
齐格蒙特·奥古斯特
1569年,当时的波兰国王及立陶宛大公齐格蒙特二世·奥古斯特,历经三场婚姻仍然没有子嗣。眼见雅盖隆王朝快将结束,波兰和立陶宛很可能落入继承权纷争之中,于是他作出了对两国影响极为深远的决定:波兰和立陶宛两国,正式合并成一个国家——“波兰—立陶宛联邦”,纹章旗帜上除了波兰王室的红底白鹰之外,还有些绣了象征立陶宛大公的白色骑士。国王不再世袭,而是由所有贵族投票选出,国内大小事务则由贵族议会决定。波兰—立陶宛实行的这套贵族民主制,在欧洲历史上可算是独一无二。
《共和的巅峰》。贵族民主制。1573年的国王选举
齐格蒙特二世的正式头衔真的很长,全称为“齐格蒙特·奥古斯特,蒙上帝恩典,波兰国王、立陶宛大公、克拉科夫、桑多梅日、谢拉兹、文奇察、库亚维亚、基辅之领主与继承人,罗塞尼亚、沃里尼亚、普鲁士、马索维亚、波德拉谢、库尔姆兰、埃尔宾、波美拉尼亚、萨莫吉希亚、立窝尼亚等地之世袭领主。”一共96个字!
《1569年卢布林联合》,扬·马特耶科,绘于1869年
两国的合并对各自双方来说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波兰立陶宛国徽
对立陶宛来说,与俄罗斯接壤,存在着很大的边境隐患。俄罗斯的壮大也的确使立陶宛面对的威胁愈来愈大,因此东方防线的强化尤为重要。与波兰合并后,整体国力得以增强,东方防线也能得到巩固。
1637年绘的波兰贵族
而波兰则是个面积较小的国家,与立陶宛合组联邦王国,正好为波兰解决土地的需求,也就是说,波兰和立陶宛双方体会到唇亡齿寒的道理,让缔造波兰立陶宛联邦顺理成章。
“谷物对我们没好处”。这两幅画阐述了农业曾经对联邦的贵族而言非常有好处,但自17世纪后期起作用就不大
1572年,齐格蒙特逝世,在次年举行第一次选举,选出了来自法国王室的亨利。不过亨利才刚到达波兰,就因兄长法王查理九世逝世,而继承为法国国王亨利三世。亨利最后决定放弃波兰王位,回到法国。
1569年卢布林联合的法案
波立联邦是当时欧洲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联邦的建立亦是黄金时代的开始。军事上,波立联邦的军队面对几方的强敌,包括瑞典、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仍能站稳阵脚,而且在1610年短暂占领莫斯科两年。这个时代的波兰翼骑兵(在背后装上一对翼而得名),成为波兰的标志。
联邦轻骑兵
另一方面,在贵族把持政局之下,波立联邦并没有参与1618年爆发的欧洲大战,三十年战争(1618-1648),成为了欧洲少数没有被战火蹂躏的国家。
1570年的波兰和立陶宛联盟
衰落与灭亡:内忧外患不断的波立联邦,不治之症却是贵族民主,3次被瓜分
战争示意图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齐格蒙特给予贵族的极大权力,却也是导致国家衰落的原因。
瓦迪斯瓦夫四世统治时期的波兰立陶宛联邦(约1635年)
由于国王是贵族投票选出,贵族手中的选票自然变得举足轻重,要成为国王的候选人,得设法拉拢这些手中有宝贵选票的贵族,被选为新一任国王的人在加冕时必须宣誓尽力维护贵族的权利,贵族权力于是越来越大。这代表国王在法理上是为贵族效力,而非贵族为国王效力。
合并后波兰-立陶宛的领土构成,蛋黄色为波兰、亮黄色为立陶宛,条纹为普鲁士公国、利沃尼亚以及库尔兰。
每一名议员都有“自由否决权”,结果是几乎任何改革都无法通过议会。在周边各国越见强盛之下,联邦却一直停滞不前。
哥萨克军队
这种畸形的“贵族民主”制度导致了一个很怪异的现象:绝大部分的国家权利,都掌握在只占总人口10%的贵族手中,而余下的90%人口,却只拥有非常有限的甚至毫无任何权利。
16世纪波兰贵族服饰
内政方面,波立联邦境内的游牧群落哥萨克始终是一大隐患。外患方面,波立联邦所处的地理位置,注定他们长期要面对着北方瑞典、东方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的威胁。
哥萨克婚礼
1648年,乌克兰爆发大规模起义,俄罗斯趁机吞并乌克兰东部,是为波兰衰落的开始。1700年,波兰立陶宛联同萨克逊、丹麦—挪威、汉诺威及俄罗斯等国家,联合起来对抗当时北欧的霸主瑞典,史称大北方战争(1700-1721)。
俄波战争
丹麦在几个月内就因战事失利,被迫退出战争。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接着领兵入侵波兰,两场会战击败萨克逊—波兰联军,波兰国王兼萨克逊选侯奥古斯特二世被迫放弃波兰王位,波立联邦因此成为瑞典的附庸。
瓜分波兰
不过,查理十二世挥军进入俄罗斯那年,刚好遇到几乎是欧洲史上最寒冷的一个冬天,瑞典军队受到寒冷天气、补给线过长等等问题困扰,最后在波尔塔瓦被俄罗斯军队彻底打败(一百年后的拿破仑,在领兵入侵俄罗斯之前,已经仔细读过查理十二世的失败,不过似乎没有动摇他的信心),查理十二世撤退到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开始转守为攻。
第一次瓜分
1717年,波兰议会在俄罗斯军队在场“监督”下,把奥古斯特二世重新放上王位,但贵族权力再次被扩大,更把军队人数限制在24000人,相比之下,俄罗斯单在波尔塔瓦一役就投入了75000人,波兰基本上只由瑞典的附庸变成俄罗斯的附庸。
第二次瓜分
波立联邦虽然终于尝试改革,但周边的强国当然不会让其重新强大起来。波兰贵族多次起兵,皆被俄罗斯镇压,更成为正式吞并波兰的借口。在1772、1793和1795年,俄罗斯联同另外两个强权普鲁士和奥地利,先后三次瓜分波兰,波兰—立陶宛自那时候正式从地图上消失了。
第三次瓜分
1918年,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俄罗斯因十月革命的爆发,新成立的苏联退出战事,并签订极为苛刻的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波兰和立陶宛(还有此前在波立联邦统治下的拉脱维亚、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重新获得独立。
二战
不过立陶宛在二战期间又被苏联吞并,在1990年苏联快要解体时才再次独立。
欧洲地形图
至于波兰则在1939年被德苏两国瓜分,战后虽然获割让德国东部,几百年前曾经属于波兰的西里西亚和波美拉尼亚,但却一直未能重新获得苏联所占的国土。
立陶宛的悲剧
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在1939年波兰被苏联,德国瓜分前一直被波兰控制。30年代,波兰曾经利用军事威胁逼迫立陶宛订立不平等条约让立陶宛割让维尔纽斯地区,波兰政府随后在维尔纽斯实施打压立陶宛族人的政策。
不过对于立陶宛民族最惨痛的是1940年到1991年的亡国记忆。
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订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条约没有问题,但随后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洛夫又订立了关于战争爆发势力范围“秘密协定”,立陶宛和它的波罗的海邻居全部被划归为苏联势力范围。
1939年10月,苏联突然召见立陶宛驻苏联大使,提出要求苏联可以在立陶宛沿海驻军的条件,立陶宛开始不答应,但苏联调集大规模装甲部队到苏联,立陶宛边境,最终使立陶宛屈服了。他们答应了苏联的要求。
1940年1月,是立陶宛最惨痛的一个月。1月5日,苏联在立陶宛的驻军突然改变驻扎地,占领立陶宛各个战略要地和关键隘口,切断立陶宛国防军所有的陆路联系,之后的25天,苏联在立陶宛境内大规模逮捕立陶宛精英:知识分子,教师,工程师。他们有的被处决,有的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立陶宛政府虽然存在,但由于苏联的武力,不敢做声。立陶宛事实上已经被灭亡。
1940年6月14日,就在德军进入巴黎的同一天,苏联以“苏联红军有人在立陶宛失踪,立陶宛反苏势力猖獗”为借口,大举越过边境,由于立陶宛国防军进退无路(苏联占领着关键隘口),当天立陶宛宣告灭亡。苏联逮捕立陶宛政府人士(总统,总理,国家议会人员),并开始搜捕民间的资本家,地主,他们大部分被送往西伯利亚,再也没有回国。
1940年8月6日,最高苏维埃宣布根据立陶宛“公投”结果,苏联接纳立陶宛成为一个加盟共和国。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德国进攻苏联,6月,立陶宛被德国占领,德军进驻后,大量犹太人和亲苏分子被处决。
1944年,苏联反攻占领立陶宛,开始大规模逮捕处决和德国合作的立陶宛人,苏联为了防止立陶宛人反抗,大量立陶宛爱国人士被装进火车,流放到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
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叛逃到西方的苏联党政军高官的揭秘,西方社会发现,苏联一直不承认的“秘密协定”是存在的。
1986年8月23日,在西雅图,华盛顿,巴黎,伦敦,赖斯,西柏林等35个西方城市爆发了有300万人参加的黑丝带抗议运动,强烈抗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协定订立以后苏联政府对三小国: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的非法侵占,要求苏联当局重视人权,停止对三国的奴役,殖民行为。
1987年8月23日,西方有23个城市参加黑丝带日抗议,立陶宛维尔纽斯,爱沙尼亚塔林也第一次被苏联政府允许参加抗议运动
1)出行便利:护照可以免签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韩国,英国,所有欧盟及申根国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2)申请条件简单:无学历,无语言,无银行存款等要求,无移民监;
3)办理周期短:8-10个月即可获得欧盟护照;
4)欧盟公民:除了可以享受立陶宛本国的各项福利,还可以自由迁徙到其他欧盟国家定居、生活、工作、学习等。
5)可在国内采集指纹,无需登陆,规避疫情风险等;
1989年8月23日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协定订立50周年的日子,从爱沙尼亚塔林,途经拉脱维亚里加,到达立陶宛维尔纽斯波罗的海三国超过1/3的200万人民走向街头手挽手组成超过650公里的人链,他们向苏联乃至世界抗议小国主权不能被剥夺,人权不能被侵犯,史称“波罗的海之路”。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最高苏维埃宣布独立,苏联不承认。
1991年1月,苏联妄图镇压立陶宛独立,苏军企图占领立陶宛维尔纽斯的电视塔,立陶宛人民坚决抵抗,十几位保护国家电视塔的公民在冲突中丧生。
1991年9月6日,苏联外交部承认立陶宛独立,并委婉表达了1940年对立陶宛吞并的歉意。
独立后的立陶宛,并没有加入俄罗斯和其他国家共同创办的独立国家联合体。而是积极加入北约和欧盟迅速融入到西方政治,经济体系当中。
立陶宛经济状况
立陶宛经济发达,早在苏联时代就是苏联最富裕的加盟共和国之一。在苏联时代,人均GDP就达到8000美元。
独立后,立陶宛率先完成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立陶宛的经济主要依靠采石业,矿业,工业制造,能源建立起了较为齐全的工业部门:以食品,木材加工,纺织,化工为主;近些年来,立陶宛的石油,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电子工业,金属冶炼等部门发展迅速;立陶宛国内生产的机床,电子产品和精密仪器仪表。行销全球八十多个国家。
立陶宛全面倒向西方国家
独立后的立陶宛急于摆脱来自俄罗斯的影响,全面倒向西方国家。长期接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援助。2004年3月29日,立陶宛加入北约,成为北约对抗俄罗斯的前沿阵地,为北约东扩和欧盟的扩大摇旗呐喊;同年5月1日立陶宛加入欧盟,在经济上更加紧密的融入的西方经济体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