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602期】《特别推荐》【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最新原创散文《卢氏卢园抒怀》

【郭进拴原创】卢氏卢园抒怀在卢氏县参加奔流文学院第七期作家研修班的一星期时间里,我几乎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到我们住宿的迎宾馆附近的卢园转一转,看一看。当我站在卢园中心的卢氏历史文化雕刻柱前,我心潮激荡,热血沸腾,浮想联翩,思绪万千:是的,当我站在卢氏历史文化雕刻柱前,想念一段时光的掌纹;当我站在卢氏历史文化雕刻柱前,想念一个站在来路也站在去路的,让我牵挂的卢氏的人和事;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乡,不爱曾经,不爱可如生命的记忆。——如果我过奈何桥,就绝不喝孟婆汤。因为,我爱回忆,那些残留在心灵深处,花一样华美,有如花一样脆弱的记忆。

那些记忆或黑或白,或大或小,或完整或残缺,但都是属于我自己,即使是撕破了的碎片,也张张记录着我的历史。至少,还存留着我走过的六十年风雨人生路。它们,不,应该称呼为她们,拥有永恒不变的美丽容颜的她们,恍如月光下的薄冰,虽然不堪一击,却仍然透明,如此的单纯不已。她们散发出令人心头一颤的微光,她将辉煌的照耀我们将来的传奇,一个个被标上未知数的奇迹...如果记忆如钢铁般坚固,我该欢笑,还是哭泣?如果钢铁如记忆般腐蚀,那这是欢城,还是废墟?我拥有回忆,一寸寸渐渐拔节,再渐渐腐朽的回忆。我拥有回忆,一枚枚缓缓升起,再缓缓坠落的回忆。我拥有回忆,一朵朵悠悠挪移,再悠悠止步的回忆。我拥有回忆,一注注慢慢清澈,再慢慢浑浊的回忆。我拥有回忆,一绺绺徐徐扬起,再徐徐散落的回忆。我有过去,宛如蔷薇花热烈绽放的流年。我有过去,恍如水晶石砰然断裂的年华。我有过去,犹如羊皮纸悄然泛黄的时代。让我们留住记忆!雕刻记忆!

卢氏历史悠久,古称"卢氏国",由远古时期的"尊卢氏部落"演变而来,从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建县至今,2100多年县名未改、县址未变。卢氏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1934年红二十五军转战于此,曾在官坡镇兰草小学设立军部,1994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3个革命老区县之一。在《龙猿揖别》雕刻柱上,记载了1956年,卢氏县发现沉埋4千多万年的“卢氏跗猴”化石;1976年,又发现距今10万年的“卢氏智人”化石;1993年2月,又出土了一窝恐龙蛋化石,多达36枚。这些实物,不仅为中国乃至世界研究人类发展提供了珍贵的标本,而且说明:卢氏是龙猿揖别的故园,是河洛文化的发祥地。在美丽的湖畔林间,一群恐龙游走觅食;曾几何时,地球的霸主灭绝了,这里已然是卢氏跗猴的乐园;回想历史,类人猿就是在这儿变成卢氏智人,他们赤裸裸的离开森林,直立着向我们走来;男人手握石器开凿洞穴,女眷翻动骨针连缀树叶裙,先民们用劳动编织人类的文明;早期的弄潮儿,扎起木筏顺洛水而下,去探寻外面的世界。记得双龙湾那幅著名的照片吗?本柱构图,仿洛水走势,呈v型。第3幅是主画面,安排在v最下部,也即柱子正面。然后左右各两幅依次展开。

在《神禹导洛》雕刻柱上,记载了揖别人类童年,遭遇原始洪荒。大禹治水来到卢氏,研究河图,巧劈山河口,疏导洛水东流,末了还镌刻古“雒”、瑞兽祥禾于崖壁。《尚书·禹贡》以大禹“导洛自熊耳”盛赞此举。清代卢氏知县刘应元题写“神禹导洛处”,表明卢氏人民对治水英雄推崇备至。远古洪荒,生灵惨遭水深火热;大禹劈山开河,顶天立地气贯长虹;大禹剑刻古雒,先民竞相瞻仰。《卢氏古国》雕刻记载了排除了水患,各部落迅速繁衍。尊卢氏不仅统一各部落形成氏族国,而且颇具军事实力。《史记·周本纪》载,武王伐纣时,庸、蜀、羌、苗、微、卢、彭、濮8个小国都率兵来会。其中的卢就是卢氏古国,亦名卢国。首领尊卢氏身披虎皮,高擎画着虎头的部落图腾,登高而呼,面前男的打着虎头旗、戴着虎头盔,女的系着虎头裙,小孩带着虎头帽,围绕“卢器”,载歌载舞;画面2:平王迁都洛邑后征伐小国,卢氏归顺虢国。龙山山腰建起富丽的虢王行宫,彰显出一派繁华;画面3:虢国太子来卢氏避暑,不幸假死。幸逢神医扁鹊来卢氏访胜,将太子起死回生。

《元鼎建县》雕刻记载了由于偏安一隅,卢氏在大国争霸的夹缝中得以稳定发展。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周亚夫抄小路从卢氏直下洛阳,顺利平定七国之乱。卢氏特殊的军事位置,令汉武帝刮目相看,元鼎四年下令设卡建县,传说以卢敖得道之乡,扁鹊降升之地而命名为卢氏县。《汉书·地理志》载,汉代卢氏县西接上洛,东邻宜阳,拥有今洛宁的西半部。南接析,东南接陆浑,包括今栾川和嵩县一部,北连弘农,包括今灵宝市苏村乡和朱阳乡。熊、崤对峙,洛水中流,堞垛环绕,房舍俨然;画面2:秦博士卢敖来到卢氏,在伏虎山洞炼丹不辍;画面3:瘟神肆虐,民不聊生,卢敖组织人们采药、服药扑灭瘟疫;画面4:卢敖修成正果,得道成仙。《大唐元勋》雕刻记载了隋末天下大乱,卢氏张士贵聚众起义,震动朝野。投拜唐高祖后,出则平定四方,入则禁卫皇宫,屡建奇功,受封虢国公、左领军大将军等。唐高宗显庆初年病逝,追赠为都督,陪葬昭陵。唐代大学士上官仪为其撰写墓志铭,盛赞他文武兼备,是卢氏大地孕育出的杰出人才。画面1:张士贵在卢氏登高而呼,聚众起义;画面2:东征西战,平定刘武周、王世充;画面3:横马立刀,禁卫皇宫。在《明朝三杰》雕刻中,记载了耿九畴,卢氏高村人。明朝永乐年间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他为官公正廉明,朝野称颂。1460年病逝后谥“清惠公”,葬于卢氏城东耿家坟。其子耿裕,官至吏部、礼部尚书。因才华超众而有“国器”之称。1496年死于京城。谥号“文恪”。与父亲一起被称作“父子两尚书”。李炳,卢氏涧西人。明万历癸未科进士,以政绩突出而擢升大理寺卿。因直言被杀,归葬涧西南塬。传说耿九畴曾在望云庵读书,石罅长出莲花,这年他参加科举,果然高中;画面2:传说给耿裕打墓时,发现一个石碣,上刻“文恪长老墓”五字,与其谥号相符,令人不可思议;画面3:传说皇上宴请群臣品烘柿,李炳直言获罪被错杀,皇上为其铸金头平反。

《闯王屯卢》雕刻柱记载了明崇祯六至十四年(1633至1641年),李自成三次攻克卢氏城,并且打开监狱,救出举人牛金星。卢氏名士尚炯、卜人宋献策等联络饥民纷纷参加义军。闯王屯兵卢氏,留下了屯军岭、岗台、东营、西营、高夫人寨等许多遗迹。屯兵玉皇山;画面2:攻打卢氏城,营救牛金星;画面3:挥师东进。

尤其引入注目的是《一代宗师》雕刻柱,记载了:曹靖华(1897.8.11-1987.9.8),原名联亚,五里川人,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他五四时期投身学生运动,大革命时期参加北伐。在苏联应鲁迅之约翻译《铁流》,“给起义了的奴隶偷运军火”。新中国成立后,任北大俄罗斯语言文学系主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等。1987年8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他各国人民友谊勋章。曹培元,字植甫(1869——1958),清末秀才,终身致力于家乡教育事业。鲁迅写有《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问曹靖华:“卢氏,有位曹植甫先生……” 曹靖华没待毛主席问毕就答道:“那是家父”。曹靖华接着就问主席:“家父一生在山区教书,从未出过门,主席怎么知道这名字?”毛主席答道:“我从鲁迅先生文章知道的。鲁迅给他写过教泽碑文。那真是不朽之文,传不朽之人。可惜我不曾到卢氏。有朝一日倘能到那一带时,一定去拜访他的。” 投身五四运动,宋门禁日货;画面2:与鲁迅二仙传道,翻译《铁流》;画面3:中苏协会与毛主席对话;画面4:曹植甫为裸浴立规;画面5:曹植甫为解放军募捐。

在《红色土地》雕刻柱上记载了:1932年11月19日,贺龙、关向应率领红三军进入卢氏,在横涧处决土豪,在官坡血战敌顽,第一次给卢氏播下红色种子。1934年12月4日,红25军抵达卢氏,在前堵后追的危急关头,货郎陈廷贤挺身而出为红军带路。红军从铁锁关进入陕南,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卢氏青年参军参战,瓦窑沟出了个万司令。1946年8月,中原解放军北路突围部队到达豫陕边境,在卢氏、洛宁一带三战三捷,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发电报嘉奖。主力北撤后,留下的小股部队在群众掩护下坚持战斗,直到卢氏解放。在《解放卢氏》雕刻柱上,记载了1947年8月,陈(赓)谢(富治)大军强渡黄河,挺进豫西。4纵12旅于9月7日包围卢氏县城,10日18时开始攻城,激战3个小时,我方伤亡百人(其中牺牲48人),全歼守敌2000余人,缴获美式武器千余支。卢氏虽然解放,但敌特反动势力活动猖狂,一度出现“七进六出”的拉锯局面。直到1949年夏,125师进卢氏剿匪以后,全县形势方才稳定。

将卢氏厚重的历史文化注入石刻,彰显了卢氏县独特的文化魅力,是卢氏发展历史的一幅立体画卷和卢氏精神的载体,为广大卢氏人民又增添了一处县情教育基地。雕刻柱的开放,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观看。石刻展现了卢氏的发展历程,是卢氏开发建设的缩影。石刻文字精练,画面精美,对于广大市民了解卢氏的历史有很大帮助,为激发大家热爱家乡的热情提供了重要窗口。

鲁迅说过:“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路,大的路、小的路,直的路、曲的路,长的路、短的路,经的路、纬的路,空中之路、地上之路,大河之路、大江之路……路,宏阔向阳,是这方山水间的民心所向!路,稳定持久,便于承接载物,便于纵横发展,也便于向远方延伸!路,却是那般盘曲起伏,那般坎坷泥泞,多么像一首绵密冗长的抒情史诗啊!多情却素昧,冷酷却热烈!现实写成了历史。现实已写了多年。现实还在书写着!关于路,长歌短吟,仿佛都在并不平仄的绕口令之中;关于路,短吟长歌,却又好像在抑扬顿挫的和谐之中!英雄的卢氏人民,已形成了克难攻坚,不断进步的文化。卢氏人靠着自己的雄才大略,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那也是一条通往成功之路,希望之路!

这里,原来也有一条乡间小路。但那是山风刻出的路,树叶飘飞的路,弯弯扭扭,像遗弃在乱石草莽中的一条草绳。这条路穿过荒草丛生、萤火明灭的乱坟岗子,跟洛河交叉在一起。小路边,一片白茫茫的碱地,枯黄的蒿草在山风中颤栗着,因属于两省三县交界的三不管地带,很少有行人敢于穿越。我的思绪没有停留,越过时间的空间,飞向古老的蛮荒时期。山风怒吼,车骑交辙,刀剑撞击,我仿佛听到了千军万马喊杀的声威。雄将劲卒,争霸一时,留下尸骸遍野,血骨狼藉,一切又归于沉寂。一世之雄而今安在?无人再来问及。沉寂呵,沉寂了几千年,冬风夏云,雨雪霏霏,白苹衰草。岁岁枯荣,谁人问津?如果让时针倒转回解放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野岭,终年被云掩雾埋,沉睡在地老天荒的深山野谷之间。这里的山民以土地为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袭着古老的方式生息着。人们只知道地面农作物的长势、收成、春播秋藏。直到新中国的建立,卢氏在沉睡了亿万年之后,才终于苏醒过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建设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了这里,他们的帐篷就扎在洛河岸上。洗、吃、饮用的都是洛河水。那时的洛河是多么美啊——风烟俱静,绿水凝碧;河清鱼跃,直视见底;急湍似箭,激浪若奔,好鸟和鸣,横舟上 蔽   ,白昼犹昏,疏枝交映,有时见日。沿河景色更是一幅活的山水画屏,朝暾晚霞中更是仪态万方,沁人心脾。

透过卢园的历史文化雕刻柱,我看到了卢氏县历届领导班子用大手笔写就的大气魄、高起点、超常轨、快速度、大跨度、跳跃式的鸿篇巨著,这需要何等宏大的气魄和胆识啊!是的,过去的岁月,对于每一个卢氏的领导和同志来说,其所表示的意义都已经远远超出了年号本身。昨天,卢氏人民用效率驾驭时间,用劳动和汗水浇铸质量,终于才换来了今天的累累硕果。这些丰功伟绩引动着卢氏人为昨天的劳动而微笑,也激励着他们为明天的战斗而扬眉。谁看了,谁就添了劲儿,长了胆略,无论多重的担子,都敢挺起腰板儿挑上肩去,无论多远的路程都敢一步一步从头迈起!卢园雕刻柱,雕刻了卢氏的成长史、奋斗史、辛酸泪、点滴情,描绘了世间冷暖,人间阴晴,使卢氏人“不上高山难捉虎,不入大海难擒龙”,知难而上,豪爽大度的性格,历历在目。记忆石刻,文字铿锵,激情四溢,吞吐时代风云。洛河在流动,壮歌一曲曲。这是改革潮奔腾溅激的浪花,是时代风雕凿镌刻的群像。这不仅仅是歌赞的篇章,而且是艰难崛起的铮铮足音,认识这些创业者,使人感慨不已!当初,这里曾是一片荆棘遍地,杂草丛生的地方。卢氏人用血肉之躯,在这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如今巍峨林立的高楼拔地而起,排排松柏含翠欲滴,簇簇鲜花争奇斗艳,亭台长廓,曲径通幽,座座楼房,廊腰蔓回。卢氏人有着大山一样的情怀,有着豪爽、大度的气魄。卢氏人面前的图画是那样的绚丽多姿,五彩缤纷,他们用芬芳的鲜花编织青春的花环,用美好的希望绘制人生的蓝图,欲效雏燕凌空,欲慕鲲鹏展翅,欲学骐骥驰骋。从他们身上,人们会真正感受到大山的沉重,黄土地的厚实,感受到岁月的艰辛,更感受到卢氏的创业者的胆识与气魄,男子汉的坚韧与顽强。他们为了改变卢氏一穷二白的面貌,披肝沥胆,立下鸿鹄之志,弄潮于涛峰浪尖;面对千难万险,他们挺身而上,不屈不挠。而今,当你抚摸那些雕刻精美的卢园雕刻柱,吟读那些历史名人留下的华章词赋,你难道没能因古老历史文化的恢宏气韵与现代经济大潮的相互撞击而魂魄颤动吗?!哦,落后与进步共存,创新与保守交替……悠悠历史,长长话题,从来如此,依然如此。翻阅那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卢氏史册,浩繁卷宗,情结如玑,你为那丰富璀璨的古老文化大唱赞词的同时,你是否也为那定势久长的传统思维方式而深感遗憾呢?!古老历史文化的磅礴气韵,浸透了这方山水的血脉骨骼,因此,她显得博大精深,气宇非凡。然而,毕竟封建制度在此盘踞数千年,那劣根幽灵,基础不浅,至今不散!因此,卢氏又显得那般忧虑而负重。然而,卢氏却从不甘寂寞。历史永远有一扇敞开着的小窗,就像一个简朴的画框,嵌着昨日的天地,昨日的阳光。尽管这绵绵的眷念被不尽的岁月渐渐地冲淡了,但它留下的却值得我们回想。但是,无论是这沉沉泥土中裹挟的几多秦砖汉瓦,抑或是萋萋荒草间掩映的几段城墙古垣,几通碑石,几片朱檐,甚至连这车水马龙似的街道,如梦如诗般的田园,一切又都告诉你: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所有的故事,都连接着历史。在岁月年轮碾过的地方,先民们用生命造就出一片金黄色的灿烂,他们使卢氏这片厚重的土地上有了多姿多彩的欢乐,至今仍在感染着人们、鼓舞着人们,并成为一道耀眼的风景线。卢园雕刻柱所珍藏的艺术魅力是永恒的。每一件雕刻都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故事!每一件雕刻都闪烁着古代文明的光辉!透过历史的烟云,仿佛还看得见我们的先民那曾衣丰食足时的盛喜姿容,听得清丰收共庆时的欢愉之声!卢氏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然而,若沿着中华民族发展的长河溯流而上,会使你感受到这座奔涌着新时代改革开放春潮的城市下面,曾激荡过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历史狂澜。发掘文化底蕴,作足山水文章,是卢氏城区规划的精髓所在。我所站立的卢园,与洛河风景区形成了一条景观轴线,传承历史文脉,山水相依,一气呵成,真是太绝妙了!我觉得:卢园广场是个美男子,湖滨景区像个美少女!它们互相映衬,自成一家,缺一不可。“只有文化的才是持久的”。一位年逾古稀的老教授如是说:“厚重的历史赋予这块土地极大的潜在价值,用心的去保护它,发掘它,建设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你们责任更重啊!”古老的卢氏大地在丰厚地域文化的濡润中越发显得文明、灵性、大气和厚重!卢氏人为自己生活在这块文化积淀丰厚的土地上而庆幸,卢氏人为能汲取到家乡古老历史文化的琼浆玉液而自豪,卢氏人为能耳濡目染如此厚重的地域文化而骄傲!文化艺术的诞生和发展需要土壤和环境,更需要为其甘愿奉献和牺牲的人们。卢氏曾是一片诗的丛林,卢氏的山川秀水哟,是多么的醉人肺腑,摄人魂魄,魅力无穷啊!观赏着这些令人难忘的雕刻柱,梦忆着往昔的峥嵘岁月,怎不让人奋发前进呢?纵观雕刻柱,使我看到了卢氏的历史,是一部创业史,更是一部奋斗史!在卢氏史书的页缝里,每一座桥梁,每一条道路,无不渗透着卢氏人的汗水。今日卢氏,你是卢氏人树起的丰碑,他们创造了你,他们更不会忘记你——你将永远昭示后来的卢氏人!……我仿佛听到天籁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如松柏之语,如清涧之音,幽美而深沉;我仿佛看到一只洁白的仙鹤,鹤鸣清远如无言之歌,在蓝天白云间展翅翱翔;我仿佛登上霞光浴照的峰巅,一览众山,清风徐来,涤澄心胸……我站在卢园雕刻柱前,寻找着卢氏人的足迹,也探寻着卢氏人心灵的历程。尽管如寻找雪泥鸿爪,尽管如拣取断线遗珠,但我一直兴味蛊然,就像一页页翻读着一部深深吸引我的大书。这是一部风云跌宕、意蕴深远的书,这是一部才华横溢、光彩照人的书,这是一部启迪心智、激荡热血的书。卢氏人,大地所生,大地所养,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爱情,无私地奉献给了卢氏的事业。他们历尽苦难,百折不悔。他们走过曲折坎坷的小路,也走过铺满鲜花的坦途;他们尝到过摘到果子的甘味,也品到过吞下黄莲的悲苦;他们是一群大江东去、大浪淘沙式的人物。其间,他们的劳累,他们的爱憎,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意志,他们的精神,他们的襟怀,他们的坎坷,他们的影响,都深深地凝结在了卢氏大地的泥土山石之中……此时此刻,在雪亮的强烈的“聚光灯”下,突现在“观众”眼里的是一长串标志着卢氏人成功的数字,一串沉默的数字。生活旅途上的风雨、泥泞;艰难地跋涉过的丛莽和沼泽;命运的危舟勇猛撞击过的激流旋涡;奋力攀登过的事业的悬崖陡壁;在云层中射下来的一束束振奋人心的阳光……现在都悄悄地退后了,变成了色泽模糊的背景。哦,背景,那和卢氏人的命运连成一片的背影,其实早就融进了卢氏人生命的年轮!卢氏人在卢氏大地上写下了不朽的史诗!这是一卷浩繁的史诗,它书写了卢氏县历届领导的气魄和才干;它书写了卢氏人的无畏精神;它证实了卢氏人的力量完全可以排山倒海,顶天立地!卢氏人民的事业万岁!

《智泉流韵》微信平台原创版权声明凡是作者投稿《智泉流韵》的各类文章都属原创首发,因不是原创而造成平台封号的,后果作者自负,并赔偿平台相应的费用。本刊严打剽窃,拒绝抄袭,若有侵权行为,文责自负,《智泉流韵》公众平台概不负责。刊发文章的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相关图片由作者提供给平台。《智泉流韵》平台上的任何文章不得在任何公众号或媒体上擅自刊载,违者必究。但是欢迎转发,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有文字的地方就有江湖,若由于私怨而用卑鄙的手段肆意报复诽谤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定,这是一种犯罪行为,必将交于法律制裁。特此声明

投稿通知微刊《智泉流韵》从2017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投稿事项,具体如下:(1)   凡是给《智泉流韵》投稿的作者必须首先要加主编郭进拴的微信wxid_qum74fzwx9zd22,以便了解详细情况并及时发放稿费。(2)   《智泉流韵》要求投稿者必须是原创首发,严格强调是首发。不是首发一律不刊登。(3)     投稿者除了文章正文以外,必须随邮件附上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张。投稿者专用邮箱1493061055@qq.com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