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智泉流韵》特邀作家阿贞原创《山顶村,那片废弃的石头房》

山顶村,那片废弃的石头房

在夏店几所学校采风后,顺便去了慕名已久的山顶村。

山顶村位于夏店乡海拔848米的打虎坪山顶上,自明朝中期以来就有人居住,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了。如今因村民整体搬迁,而变成了一座废弃的村庄。

通往村子的是一条简单开凿在半山腰的土路,小路非常狭窄,似乎仅可容一辆小车勉强通过。地面遍布着棱角分明的碎石,车轮在石块中间打着滑,摇摆着艰难向前慢行。

道路两旁随意生长很多不知名的杂木,遒劲的枝桠交叉伸展在小路的上空,扑拉拉地掠过车身,把鞭子一般的枝条横扫进车窗,唬的平子急忙招呼我们关紧车窗,以防被树枝打花了脸颊。

不时有直上直下的大坡度,和着九十度的急转弯一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山路的另一侧就是深谷。虽然有平子这样的高手开车,胆小的我,还是忍不住就捏了一把冷汗。

半个小时后,终于平安地到达了山顶村,那颗一直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印象中的村庄,是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房舍、院落、牛棚、石碾等组合的鲜活画面,房前屋后有青青的菜园、成片的果树,牛儿卧在草垛旁慢条斯理地反刍,孩童你追我赶地嬉戏,农妇手中拿着针线活,三三两两地坐在门口的青石板上,一边闲聊,一边做着活计。

悠闲和散漫,古朴与淳厚,似乎永远是村庄的主题。

眼前这座全是石块垒砌而城的小村子,村庄应有的元素一样不少地掩映在绿树丛中,石榴火一般的花儿和满墙的仙人掌花依旧开的如火如荼。

只是,整座村庄却是凝固般的寂静。 没有房东的热情招呼,没有鸡鸣狗吠的吵闹,没有炊烟在村庄上的升腾,没有笑语在巷子里的喧哗......

那边,一张犁地用的犁耙斜靠在门口,一株盘曲葱茏的老槐树像哨兵一样站在门前。只可惜,那把锁在木板门上的、锈迹斑斑的铁锁,仿佛在告诉我们:主人早已离去,此屋现在无人。

沿着石头铺就的村中小路漫步前行,细细打量。

村子的第二家,想必是个耕读之家吧。在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之余,把一个小家布置的如此具有诗意。

你看,门口墙垣上的仙人花,墙角边的石榴花,屋檐下的月季花,虽然缺少主人的精心呵护,依旧怒放开的叫人心动。

接下来的这一家,只一瞥之间,就让我心里涌起了一种无以言表的酸楚:

多么整齐的上房和厦房啊!曾几何时,这座小院内应该是炊烟袅袅、牛羊哞哞,一派恬静而充满生机的生活情景。

而今,昔日光洁的院子里长满了没膝的蒿草,腐败的味道在身边萦绕,屋旁的树木也把有力的根系伸到墙根下,然后长出新株,不动声色地占领曾经不敢问津的空间。

老屋一旦失去了人气竟会呈现出如此凋败的景象,那曾经装满幸福的房屋,此刻却显得那样贫瘠,仿佛一个褴褛的乞丐呆立草丛中......

接下来的几家,大门早已遍寻不见,只有裸露的石墙横亘在街边。

许是刚下过雨的缘故,路旁的青草长得分外茂盛。门口的石凳平整而洁净,让人忍不住就想坐上去小憩片刻......

村子中间一户人家的门前,有一座石碾。据说这座石碾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全村人加工粮食的主要工具,曾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村民日复一日地度过春种秋收、饥馑与饱暖的日子。

轻轻走过石碾,仿佛又看到了村民趁着月光碾粮食的情景:大人们一边用力地推着碾子,一边用小小的刷子把溅到外围的粮食扫到中间。而淘气的孩童们,则趁着大人忙碌之际,围着圆圆的碾盘捉起了迷藏。

如今,曾经的热闹早已随风而去,碾台下青石板的缝隙里杂草丛生,那熟悉的生活场景早不见了踪影,空留这盘老碾孤零零地弃在荒芜的野草丛中,一任风雨剥蚀。

曾经纷至沓来的小路上,也只有我的脚步声踢踢踏踏,落寞而空寂。

侧耳细听,石碾轱辘吱吱的响声,村妇半喜半嗔吆喝孩子的声音,仿佛依旧在四周回响着、荡漾着......

踩着没膝的青草走进那些几乎坍塌的院落,呈现在眼前的是触目惊心的死寂和荒凉,只有那红似火的榴花和比比皆是正在盛开的仙人掌花儿,给这静寂的村庄增添了些许生机。

迈步踏进凌乱的居室,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农具依旧忠实地守在原地,似乎在述说着遥远的过去。

那 破了大洞的水缸瓦罐、黑魆魆的灶台案板、锈迹斑斑的镰刀斧头、散落一地的碗筷竹篮,无不显示着这个废弃村庄的破败和没落。

村子西头,出乎意外的出现了一所漂亮的院落。

整齐的院墙、拾级而上的台阶,就连门上的大红福字对联依然醒目红艳。以至于踏上门槛的时候,真想轻扣门扉:悄然探头询问:“ 家里有人吗?”

院子里的地面平整而干燥,荒草似乎也少了很多,仿佛不久前,这里依稀有人生活。但屋子里传来的那股浓重的腐朽味道,提醒了我们:这里,也已经是人去屋空了。

许是这家人经济状况比较好的缘故,所有的房间内,无一例外地用高粱秸秆打成漂亮的小方格子,做了吊顶。粉刷过的墙壁上,也贴满了花花绿绿的年画。

对门墙壁上,那张2005年的挂历,似乎在无声地告诉我们,这家主人离去的时间。

村子的最西头,是一片空地,一条细细的小路,指引着我们走向原野,走向无垠的世界。

准备驱车回行的时候,巧遇了一位手拿麦穗、回来看油菜是否成熟的村民。他告诉我们说,虽然现在他们搬迁到了山下,但是每隔一段时间,总要回来看看,也只有回到了这个从小生活过的小村子,他的心里才会踏实。

故土难离、故园难舍。

也许,他们的搬迁,是一种社会文明程度不断进步的结果。但从老人那期期艾艾的话语中,我分明感受到了一种对故土浓浓的不舍和深深的依恋。

回来的路上,远远近近地可以看到错落有致的小村子,疏疏落落分布在山腰间,看似参差不齐,却极有情趣地聚成整体。

不知道若干年以后,这片清淡恬静的村庄,是否也会最终重蹈山顶村的覆辙?

车轮吱吱呀呀地碾过碎石小道往村外驶去,窗外茂密的灌木不断地向车后掠过。

再见了,山顶村。再见了,石头房。

我不知道你的明天会走向哪里?是作为古老文明的活标走进影视里?还是重新修葺后,成为人们休闲观光的场所?

但我知道,你会永远存在:在我的镜头里!在我的记忆里!在我未来与你相见的日子里!

(2015年6月2日,和老果、平子,至山顶村一游。 )

《智泉流韵》微信平台

原创版权声明

凡是作者投稿《智泉流韵》的各类文章都属原创首发,因不是原创而造成平台封号的,后果作者自负,并赔偿平台相应的费用。本刊严打剽窃,拒绝抄袭,若有侵权行为,文责自负,《智泉流韵》公众平台概不负责。刊发文章的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相关图片由作者提供给平台。

《智泉流韵》平台上的任何文章不得在任何公众号或媒体上擅自刊载,违者必究。但是欢迎转发,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文字的地方就有江湖,若由于私怨而用卑鄙的手段肆意报复诽谤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定,这是一种犯罪行为,必将交于法律制裁。

特此声明

投稿通知

微刊《智泉流韵》从2017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投稿事项,具体如下:

(1)   凡是给《智泉流韵》投稿的作者必须首先要加主编郭进拴的微信wxid_qum74fzwx9zd22,以便了解详细情况并及时发放稿费。

(2)   《智泉流韵》要求投稿者必须是原创首发,严格强调是首发。不是首发一律不刊登。

(3)     投稿者除了文章正文以外,必须随邮件附上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张。投稿者专用邮箱1493061055@qq.com 。

(4)     平台实行稿酬赞赏制,赞赏费的50%发放给作者,另外50%留给平台运作经费。没有赞赏费就没有稿酬。

(5)   稿酬按自然月发放,满一个自然月后结算,一个自然月过后一律不再做任何结算。稿酬以红包形式发放,月累积稿酬不足10元的就不发放了,留给平台做运作经费。

(6)     平台实行阅读奖励制,凡是作者的作品点击阅读量在一个月内超过500,留言点评达到50条奖励10元,一个月内阅读超过1000,留言点评达到100条奖励20元,依次类推。  

(7)    平台实行文章采用奖励制,凡是每月用稿20篇以上的作者奖励100元。

(8)优秀作品推荐给《智泉流韵》合作媒体发表并组织研讨活动和结集由国家级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同时举办评奖活动,对获奖作品颁发证书和奖金。

合作支持媒体与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

河南省平顶山市文联创研室

《平顶山日报》落凫文艺副刊

《鹰城》杂志

中华网络作家协会

中国作家协会精品电子旬刊

《鹰城企业家》杂志

《晚晴诗词》杂志

《鹰城炎黄》杂志

主编:郭进拴

稿费:郭进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