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夯
过去在农村,“盖房、娶媳妇、生孩子”是老百姓的三件大事。而建房首先要把地基打牢,只有地基打硬实了,建起来的房屋才牢固。要想地基坚实,是完全靠人力打夯实现的。夯的制作比较简单,就是在一块大约高40公分、边长30公分的方石的两边,用铁丝绑牢一长一短两根木棍,用时根据人的多少,在方石的四周拴上绳子,几个人就可以打起来了。有的时候干脆就用碌碡绑上木棍做成夯。打夯一般以五人的居多,一人手扶夯把担任领头的,其余4人一起拉绳子,松绳子,使夯上下起落,来砸实地面。用碌碡做的夯由于很重,一个得有一百斤左右,所以打夯时需要八个人,六个拉绳的,两个扶把的,扶长把的是领头的,管着喊号子指挥。
在我们农村,每年春天盖房的特别多。一听说谁家要盖房,乡亲们都去帮忙。盖房的地基选好了,开始挖地槽。地槽挖好后,就开始打夯。有时,我们小孩子在家里听到打夯的叫声,就赶紧跑了去看。由于那时候文化娱乐活动很少,打夯时人们边干边叫,觉得很好玩,很有意思,很热闹。
打夯最关键的是要步调一致,配合协调,用力时一齐用力,松绳时则同时松开,这样,夯才能直上直下,不偏不斜,把地基砸实。如果不协调,他用力你没用力,或者他松了绳而你没有松,那夯是没法打的。为了能够做到整齐一致,打夯时就要喊号子,以协调人们的动作,达到一致,同时还有指挥的作用。领头的一般是富有经验的老把式,脑子灵活,嗓门大,叫起来悦耳好听,富有号召力。喊的号子曲调虽固定,但所说的词是要根据不同情况现编现说。看吧,领头的手抓夯把,叫一声“同志们加油干呢”,几个小伙子便齐声喊道:“噢里来呀!”边喊边一齐用力拉绳,夯高高地提了起来,然后一齐松开绳子,夯自由落下,重重地砸在地上,一下一下把地基砸结实了。一个地方往往要打好几下,喊号子的就要不断地变换着词,比如:这个地方暄呀,猛使劲呀!再加把劲,高高地起啊!等等,大家就跟着号子,用力拉绳子,有时,夯提得有一人多高。有时,因为松绳不齐,夯落下时不稳,领头的便喊:“齐松绳呀,别晃悠啊!”如果需要往前挪动了,便叫道:“挪一挪,换个窝呀!”随着一声“噢里来呀”,大家便向前拉夯,夯就落到前面了。
打夯时喊的号子能够传到很远,往往引来很多人看热闹,有小孩子们,也有大闺女、小媳妇的,这个时候,小伙子们就更有劲了,喊得也更加响亮了。
现在,盖房不再用人力打夯了,改为电动打夯,一个人操纵着一台机器,像磕头虫似的,“吭哧吭哧”不停地上下震动,既节省了人力,又打得平整。虽然那打夯的号子早已听不到了,但仍然感到是那样的熟悉,好像就在耳边回响。
另外,在我们这里,还有一种类似打夯的娱乐方式,那就是在一些喜庆场合,特别是在婚礼上,几个人把新郞新娘或其父母抬起来向上抛去,落下之后接住再往上扔,连续好几次。这种方式也叫作“打夯”,参与者一般是那些特别熟悉的同事或者亲朋好友。有时,小伙子们来了劲,把伴娘也打一顿,而且用的劲也大,抛得也高,叫伴娘吃些苦头。这样做,就是为了使婚礼更加活跃,进一步增强喜庆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