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内丹功初步入门入手法

回光返照,守中抱一。

凝神于虚,合气于漠。

上下相顾,心息相依。

【必虚无淡漠久之,始能静极阳生。】

功法:盘腿坐在软垫上,两眼上眼帘自然垂下,不紧闭、不开缝、不外视,做到心平气和,心无杂念,万念归一。身心皆空,万念俱无,如古井无波而又必须活活泼泼地。

练功姿势应该把脚盘起坐下,男左脚抱右脚,女右抱左,这样既利坐稳又便久坐,有助于思想入静。男以左手、女以右手的大指尖置无名指内关节近掌处,将四指附盖于大指上,使手成筒状。将另一只手的大指插入筒内,合成“太极手印”放置怀中,以舒适自然为好。

盘脚扣手能把十二正经如环无端闭合起来,形成人体闭合环状,有助练功。

入坐后,首先调整自己的呼吸,做到自然、活泼、轻缓。吸气时应缓慢,感觉腹内气体轻轻上升,不能再吸时,稍微停顿2~3秒左在,(要自然,不要勉强;)再缓缓呼气,此时感觉腹内气体下降,不能再呼气时,稍作停顿,再开始吸气,如此周而复始,这个时间大概需要5到10分钟左右。然后以眼观鼻,以鼻视脐,默想自己的脐下一寸三分处(也是脐下离肉一寸三分处,开始兴工,找不准大概方位,可以不使用太极手印,把双掌相叠加,放置在脐下,默默想着双掌处,以此处为中心有一个虚空地带。此为权法;等纯熟后双手再做太极手印),好像有一个虚无窟子(离肉一寸三分处),默默观照着那里。要求是勿忘勿助,似照非照。若是心静不下来,可以默默地数自己的呼吸,一次呼吸【一呼一吸之间】只数吸气一次,数得越慢越好,关键要自然,直到入静后忘记了数数,这样能帮助入静。此种入静状态要有一心无二念,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念。于此念中,活活泼泼。于彼气中,悠悠扬扬。呼之至上,上不冲心。吸之至下,下不冲肾。一阖一辟,一来一往。关键是“观照”而不是“意守”【即以眼观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关键要记住,上不离泥丸,下不离虚空中】;切记!切记。如古诗描写那样"一心只在丝弦上,不见芦花对岸红"。切记:观照的区域为脐下脐外的虚无窟子。【黄元吉真人听息法也可以应用】

练功时心态要不急不躁,顺其自然,不要主观地想练功会有什么效果或产生怎样的反应。只有经过持之以恒的坚持练功,每个人均会根据各自体质、年龄、入静程度等不同,或早或迟会出现痒、动、响、开等各种反应。

入静之后另有法诀,此处仅讲初步入静功夫。初功中亦有“野战、守城”之法,此为“野战”之法。如何要用“野战”之法?黄元吉祖师曰:“然而下手之初,又要勉强操持,具一个刻苦心,真实心,不可一味贪虚静,落于顽空一流,自家本来生机全无动气。要知凡事先难而后获,漫说自然,必无自然。古人云:"先用武火猛烹急炼,后以文火温养。"自然私欲顿除,智慧明净,而先天元神昭然发现。”

静坐之心境

一,宜一切放下,勿起妄念。

不起妄念之法,即将诚意存之于虚无丹田,极力遏止杂念,用目内观,默默返照于虚无丹田(注:即脐下离肉一寸三分之地位)。但返照时,只须注意脐下虚空地带。不必拘于尺寸。使意念照定此处不移,呼觉在此,吸觉在此,息息不离此地带,使心与息相依,于是注意之点愈明显,则其他杂念愈伏藏。反复练习,妄念自渐渐消除,心境自能专一。心既专一,觉神不外驰时,则不必如前时之着意,只须顺其自然而寂照之。前者因杂念纷起,所以要集中意志于一处,制伏杂念。现在杂念渐少,神不外驰,已由勉强臻于自然。此时则  当顺其自然,使脑中的注意力愈轻松愈好。如有一分注意力,即有一分不自然。不自然,就不能到“无思无虑,心意寂然,如皓月悬空,浩净无滓”之妙境,但亦不可意散,如意散,中无一点诚意,则又落空也。由此轻松之寂照,渐至无人无我,清静空寂之妙境(万象咸空,一灵独炯)。而此时身体,已于不知不觉中,逐渐转强,容光焕发,诸病全消矣。

二、初学静坐,往往因年龄愈长,妄念愈难消除。前返照丹田之法,如不易办到,宜改用黄元吉祖师介绍之听息法。

收功,把双手搓热擦脸,预防感冒。因练功以后,全身很多窍道及毛孔已打开,这时最易伤风感冒。以手搓热擦脸是预防感冒,强身健体的有效方法。

岐山风鸣按:此功法理论依据来自黄元吉真人“三书”及本人师承。

 附黄元吉祖师示初下手法

 1.学人下手之初,惟有一心端坐,万念悉捐,垂帘观照。心之下,肾之上,仿佛有个虚无窟子【脐外虚空,阶段不同,有内外之别】。神神相照,息息常归,任其一往一来,但以神气两者凝注中宫为主【总之以勿忘勿助,自然活泼为主】。不倾刻间,神气打成一片矣【心息合一,合气于漠】。于是听其混混沌沌,不起一明觉心。久之恍恍惚惚,入于无何有之乡焉。斯时也,不知神之入气,气之归神,浑然一无人无我、何地何天景象,而又非昏聩也——若使昏聩,适成枯木死灰【此时已进入先天无极混沌态】。修士至此,当灭动心,不灭照心【即万象咸空,一灵独炯】。惟是智而若愚,慧而不用。于无知无觉之际,忽然一觉而动,即太极开基。

2.凡人打坐之始,务将万缘放下,了无一事介于胸中,惟是垂帘塞兑,观照虚无丹田,即凝神又调息,即调息又凝神,如此久之,神气并成一团,倾刻间入于杳冥之地,此无为也;及无之至极,忽然一觉而动,此有为焉。我于此一念从规中起,混混续续、兀兀腾腾,神依气立,气依神行,无知有知,无觉有觉,即玄牝之门立矣。由是恪守规中,凝神象外。一呼一吸,一往一来,务令气归玄窍。息息任天然,即天地人物之根,圣贤仙佛之本,此最为吾道家秘密天机,不容轻泄者也。

3.大凡打坐之初,须先养神。神与太虚原同一体,但不可死死执著。务先游神于虚,方能养得纯,神自来归命。夫既神凝于虚矣,又须慢慢收回虚无窟子中,调之养之。到得神已归命,然后验其果一无所思到虚极静笃否耶?如能虚极静笃,一无所有,此即端本澄源之学,而主极立矣。主极一立,以神下入水府,即是以神入气穴,又是以性摄情,以龙嫁虎,种种喻名,不一而足,无非以我一点至灵至圣至清至虚之元神,下与水府之铅配合,犹之以火入水乡,少时火蒸水沸,而真阳生矣。

4.下手之时,凝神于虚,合气于漠。此虚此漠,方是后天之先天。吾直直告汝,打坐时,虽不离有形之丹田与眼光心光、口鼻呼吸之息,然必要活活泼泼,始得还玉液之丹。惟从色身上修炼那一点虚而无、灵而秀者,始得后天中先天。切不可死死执著丹田,凝目而睹,用心而照。惟虚虚的似有似无、不急不缓行将去,斯得真正之药矣。

5.学人起初打坐,心神不爽,气机不畅,犹如天地初开,鸿濛肇判,万物无形,百为鲜象。惟有一意凝注,将我神气聚会于玄玄一窍之中【是窍非脐下一寸三分之谓,亦非下田水乡之称。教生略用意思,闭眼光,凝耳韵,缄舌意,持身以正,亭亭矗矗,如岩石之耸高山,悠悠扬扬,似皓月之印潭水,将我一切驰逐于外之物欲、牵缠于内之杂念,一刀两断,一齐收拾,片丝不挂,半蒂不存。】,亦犹天地之主宰立焉。于此一呼而出,一如天地之气轻清者上升,一吸而入,一如天地之气重浊者下降,我惟委志虚无,主极立矣。至于阴阳升降,我只顺其上下自然运度,迨真积力久,自蓬蓬勃勃有不可遏之极。

6.学人打坐,必先调外呼吸,以引起真人元息。调外呼吸,必先以意为主。……。调此呼吸,以目了照于丹田中,以息下入阴跷,提起阴跷之气上入黄庭,……。

(0)

相关推荐

  • 何为道家内丹炼神化虚?

    在前两阶段精化气,气化神的锻炼过程中,都是意(即神)在起主导作用.而在第三阶段中,由于通过前阶段的长期苦练,已形成条件反射,不必用意,一坐就能周天流转,故称为还虚.另一层意思是说,通过意守上丹田,把想 ...

  • 夏季饮食养生保健不妨中药入菜

    营养专家建议,可以适当在食谱中加入清热消暑.健脾化湿的食物,符合这个季节的养生之道: 哪些中药适合入菜? 所谓"药食同源",在中医理念中,食物有时候可以成为药物,有保健身体的作用, ...

  • 内丹功修炼,为什么要求“一念代万念”?

    念,指意念.练气功时意念有正念与杂念之分.正念是诱导.保持与深化入静状态的意念:杂念是影响练功入静的杂乱念头.所谓"一念代万念"是指用主动保持的恒定的正念代替或排除头脑中不断涌现的 ...

  • 妙弃双车,演绎精彩入局手法,学会它,轻松赢棋

    妙弃双车,演绎精彩入局手法,学会它,轻松赢棋

  • 道家养生内炼要旨三化功

    中国古代道家思想有一个核心,就是追求和探索长生不老的奥秘,基于这一理想,形成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放射着熠熠光辉的道家养生学说和练功方法. 道家所提倡的养生术.分为炼气.养心.饮膳.丹药以及房 ...

  • 内练运气的内功方法——内丹功

    内丹功是一种以内练运气的内功方法,适用于发放外气者的内气恢复 它对呼吸与意念 的要求比较简单,可采用顺其自然呼吸.意念随丹田运转法,现介绍如下: 一.外分排浊法 两腿交叉盘起,两足放在腿下.两膝不着床 ...

  • 伍柳派内丹功的基础功法

    内丹功萌芽于东汉时魏伯阳的<参同契>到北宋时的张伯端著<悟真篇>才给内丹功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以后的许多炼功家以<参同契>和<悟真篇>为指导,积累了更丰富 ...

  • 论道家内丹功

    道家内丹功法可以使人延年益寿.内丹功法将人体先天的精.磊.神称作药物,一旦丹功炼出内药,这些自身产生的内药会调节人体的生理机制,治愈疾病. 习练道家内丹功法,一定要知道意息相依法.意息相依法就是要让经 ...

  • 教大家12款养生药膳汤,药材入膳,餐餐养生!

    一.沙参玉竹鲜淮山煲老鸡 材料: 沙参10g .玉竹 10g. 老鸡 半只 .鲜淮山 200g .猪瘦肉 100g.陈皮 1/3片 .蜜枣 2粒.盐 适量做法: 1.老鸡清理干净,斩成大块.猪瘦肉也切 ...

  • 武当太乙内丹功

    武当太乙内丹功 第一部分 孕育丹珠 第一节  预备功 姿势:两脚平行站立,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两膝微曲.松胯,腹微收.身直,头正.微收下腭.上下齿轻轻扣拢,口微含,眼微闭.松肩,两手自然下垂.整个姿势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