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故事,苏轼讲得最好!
离我们最亲、最近的文人是谁?
不是李白、杜甫、曹雪芹。
要我说,是苏东坡。
苏东坡不是二次元,苏东坡是三次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
他像我们一样每天写微博刷朋友圈,喜欢点赞与被点赞。
操着一口我们时代的白话文,说着我们时代的故事,唱着我们时代的歌,信仰着我们渴望的信仰。
苏东坡跟我们一样喜欢故乡,
喜欢旅行,喜欢四川、杭州、海南。
喜欢远方,喜欢见异思迁,认领异乡是家乡。
苏东坡喜欢超级大城市,也喜欢偏远小山村。
在京城买过两套房,在宜兴买过三块地;
跟我们一样喜欢田里有地,城里有房。
苏东坡跟我们一样经历租房买房盖房。
为官各地住公房,流放之地借居公房,临建私房,在黄州盖雪堂、南堂,在惠州盖了二十间江景房,在海南盖了三间郊区房。
苏东坡跟我们一样喜欢宅家独自呆着;
喜欢交朋友、喜欢扎堆聚会。
苏东坡跟我们一样喜欢初恋脸,所爱的女人各个都姓王。
苏东坡跟我们一样喜欢水,喜欢大江、大湖、大海;
是极少数到过海、跨过海、见过海市蜃楼、结结实实写过大海的文人。
苏东坡喜欢着我们喜欢的酒、茶、汤、花、鱼、水果蔬菜,
苏东坡喜欢着我们喜欢的洗澡,喜欢着我们喜欢的月亮。
苏东坡跟我们一样喜欢坐船骑马拼速度,喜欢弯弓射箭、玩刀剑。
喜欢夜游散步、喜欢做梦,梦见爱人,梦见童年。
苏东坡跟我们一样喜欢认老师、认偶像,
按喜爱时间为序,庄子李白杜甫陶渊明,后来者居上,陶渊明最后却排名第一。
苏东坡跟我们一样觉得人间不值得。曾经。
像我们一样的忧愁、焦虑和不开心。经常。
跟我们一样害怕第二天的考试、做噩梦。
苏东坡喜欢的世界也是我们喜欢的世界。
苏东坡就是我们想做的最好的自己。
苏东坡是我们大家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亲近他,读他,体悟他,喜欢他。
点击视频,四分钟走完苏东坡一生的路
苏东坡讲述苏东坡
在《我们的苏东坡》,我们只要打开他的文字,就可以听到他全部的故事,比所有的流言都真实,比所有的传说更传奇。
苏轼一生主要走过的地方:眉山——开封——凤翔(今宝鸡附近)—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黄州—登州—惠州—儋州(今海南岛内)—常州。
▏▎眉山:10岁得名苏轼
很多事情,都是在苏和仲10岁那一年发生的。
父亲回家,苏和仲得到一个响亮的名字--苏轼。苏洵开始严格家教。严格到什么程度?
几十年以后,苏轼在海南流放地,居然做梦,梦到了父亲第二天要给他考试,背诵《春秋》。苏轼忽然想起来自己连一半都没背诵完。突然给吓醒了,醒来之后,觉得自己就像挂在钩子上的鱼。“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始及桓庄初。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引文:《夜梦》)
▏▎开封:进士考试第二名
开封是苏轼的考试之城。
景祐二年的殿试,是整个北宋时代最重要最星光熠熠的一场考试。考生加上考官汇聚了北宋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人。20岁的苏东坡参加了这一届进士考试。苏轼的成绩是第二名。
也有一说是的苏轼其实是第一名。因为文章写得太好,让作为主考官的欧阳修以为是自己得意门生曾巩的作品,为了避嫌,欧阳修这份卷子压为第二,可没想到被压下来的是苏东坡。
苏轼,其实是一个超级的应试教育的模范生。他的高考作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在南宋成为科举考试的模范作文,被书商不断翻刻。
当时有一句俗谚叫,“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凤翔:苏轼官场生涯的第一站
苏轼做官了,凤翔府签判。
在凤翔,苏轼写下了《和子由渑池怀旧》,这是苏轼人生中第一篇诗歌杰作。其中有我们熟悉的四句。“人生到处何所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凤翔三年,苏轼是带着首任妻子王弗上任的。
王弗知书达礼,记忆力比苏轼还好。苏轼在前厅与人谈话,王弗在屏风后听了。经常有自己的智慧判断,判无不准。苏轼很是佩服太太。
有人跟苏轼一见面就套近乎,王弗说:此人不可靠。好得快,背弃也快。后来果然验证了她的判断。有人言辞激烈,王弗说:此人太喜欢走极端,不必听他的意见。苏轼就听从她的意见。
在官场生涯的第一站凤翔,苏轼得罪了、凤翔府太守陈公弼,著名的《凌虚台记》就涉及了二人间的办公室政治。
▏▎杭州:湖上四时看不足
在杭州杭州任职太守时,苏轼在西湖上修筑了南北长堤。起因是西湖一直没人整修,里面长满了水草并且淤泥很多。 如果将淤泥全部挖出来,估计会堆积如山。为此,苏轼废物利用。
让人把淤泥都挖出来,甩到边上,筑成了一道堤,上面再种树。长堤横跨西湖南北,堤上芙蓉杨柳依依、小桥亭阁,构成了西湖十景中著名的“苏堤春晓”。
苏东坡还在西湖中建了三座小石塔,后来逐渐演变为著名的西湖美景——“三潭映月”。
除了苏堤,苏轼对西湖另一贡献,是给西湖起了一个小名,叫“西子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眼中的西湖怎样都好。“湖上四时看不足”,四季看不够。
▏▎密州:成为一个伟大的词人
1074年熙宁七年,39岁的苏轼升任密州知州。在密州,苏轼成为一个伟大的词人。
苏轼确实很神奇。两首《江城子》,同样的韵脚。
一首记梦,哀婉之极,引千百年人感伤。“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一首出猎,却雄壮之极,成为豪放派第一篇代表作。“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中秋之夜,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这是苏轼自来到密州后最快乐的一个盛会。苏轼与同僚在超然台上喝高了,“秉承丙辰中秋,通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就是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马远《月下把杯图》
▏▎徐州:抗洪与东坡“回赠肉”
宋神宗熙宁十年,苏轼42岁了。赴任徐州知州。
八月二十一日,徐州徐州大水灾,,决堤的黄河水漫徐州,徐州成了围城。苏轼以身卒之,带领全城百姓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
苏轼做了几个动作。自己住到城墙上,有家不回;富户不许出城,免得动摇人心;他亲自到禁军营地,动员军人救灾;然后在城东南修了一道长堤,派人驾船载粮,四处救济。
徐州的抗灾大为成功,所以朝廷发文表彰。苏轼修筑黄楼,这座黄楼讲了很多苏东坡的故事。
而百姓,为了感谢苏轼这位好知州,纷纷杀猪宰羊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只好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
百姓吃了之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它为“回赠肉”。此后“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徐州传统名菜,“回赠肉”即为东坡肉原型。
▏▎黄州:伟大的苏东坡诞生
1079年,元丰二年未,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
苦中作乐,乐到忘了苦,这是千百年间,独属苏东坡的洒脱。
被贬至黄州,他上能写《赤壁赋》:“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感叹历史悲凉、人生无常。 下能书《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从失落的人生中寻找洒脱。
在黄州,还需要提及的一个人,是苏轼的第二任妻子——王润之。
王闰之陪伴苏轼走过了人生宦海沉浮的25年,在杭州、密州、徐州、黄州、开封等地来回奔波。
苏东坡的诗词里,少有特意标明为王闰之而作的名作,但名篇《赤壁赋》里以另一种方式留下了王闰之的身影。
“东坡携友夜游,有鱼无酒,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这个“妇”不是别人,正是王闰之。
如果没有那斗酒,也不会有《后赤壁赋》。
仇英《后赤壁赋》,故宫现存缂丝画中最长的手卷。
▏▎庐山:畅游庐山,破戒题诗
1084年,47岁的苏东坡离开黄州,畅游庐山。
苏东坡在庐山留下了七首诗。一首打油诗、三首《初入庐山》、两首风景诗,写庐山瀑布和三峡涧。还有一首,众所周知的《题西林壁》。为什么这么清楚呢?
因为苏东坡给自己的庐山诗写了一篇官方版本的《记游庐山》,开列了自己的庐山作文清单,交代了自己跟庐山交代了自己跟庐山不得不说的那些事情。
刚到庐山的时候,,苏东坡自我设限,下定决心不写诗,结果发现庐山有一大票自己的粉丝,山里的僧人、俗人都认识他。苏东坡一高兴,破戒写了一首诗,《初入庐山》。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引文:《初入庐山三首》其一)穿着草鞋,拄着青竹拐杖,我身上只带了一点零花钱。奇怪了,这么一座深山里,每个人都认识我苏东坡。
▏▎惠州:把羊骨头吃出蟹的味道
1094年绍圣元年。59岁的苏东坡先发配岭南,4月被贬英州。6月再贬惠州。
被贬至惠州时,喜欢吃肉的苏东坡不容易买到肉,便和屠户商量,买官宦人家不要的羊脊骨来啃。
他发挥手艺,先把骨头煮熟,倒点酒去腥,撒点盐接着烧烤,把羊骨头煮得嘎嘣脆。
写信给弟弟苏辙说:“这羊骨头能吃出蟹的味道,连身边的几条狗都嫉妒了。” 而他穷困潦倒时做的羊脊骨,流传千年,竟成了现代的羊蝎子。
随苏东坡来惠州的是第三任妻子王朝云。一路奔波,朝云已憔悴不堪,苏东坡常希望王朝云美貌常驻,于是用芦荟、西湖莲子等颇有养颜功效的原料,独创成东坡西湖莲这道名菜,常亲自下橱做给王朝云吃。
王朝云在广东惠州的墓,有六如亭罩护,有朝云苏东坡双人雕像(图片来自《我们的苏东坡》制片组)
▏▎儋州:生蚝“食之甚美”
1097年62岁,绍圣四年。62岁的苏东坡再贬儋州。
儋州的生活自然比惠州艰苦。在惠州,苏东坡至少有羊脊骨吃。到了海南。吃肉成为一件更奢侈的事情。
海南本土没有牛,都是大陆船运进岛。牛的引进是被作为祭祀的祭品。东坡心疼不已。认为牛不是运回来吃的,应该成为耕牛。海岛上,吃海鲜成为必要选择。东坡第一次吃到了生蚝。
苏东坡觉得生蚝特别好吃。“食之甚美。”写信给儿子:我从未吃过这样的美味,又取最大的生蚝来烤了吃,我经常告诉苏过千万不要泄密,我就担心朝廷那帮君子们,听说了这事儿,争着抢着走我东坡的路线,到海南来,跟我分享此美。
▏▎常州:苏东坡的最后一站
常州,这是苏东坡的最后一站。
苏东坡向朝廷提递交了《乞致仕状》这是一份祈求退休的报告。
“臣素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粗了饘粥,所以崎岖万里,奔归常州,以尽余年。”
关于“退休”后居住在哪?苏东坡犹豫了半年,回老家四川眉州,去河南许昌,去江苏常州。
最后决定定居常州。
在常州,苏东坡借住在孙氏老宅,就是现在我们熟知的藤花馆。苏东坡给苏辙的书信说:“我已经决定安居常州,借得孙家宅,极好。江浙人喜欢我,不会没有房子住。”
这里是苏东坡的终老之屋、死亡之地。苏东坡在辛巳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离开人世。在这个世间停留了64年,即两万三千四百六十四天。
跟着东坡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