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百兽传神,为万灵写照”——他笔下的动物,活了。

​编者按:在中国绘画史上, 以画翎毛走兽知名的画家固然代不乏人, 但直到十九世纪, 摄影技术的发明才使人们有条件看到走兽的本来面目, 西画的引进也使得中国本土画家的造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动物园的创办使画家可以近距离观察动物。因此近代以来,无论工笔、写意风格的动物画都有了很大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高手,如任伯年、 高奇峰、高剑父、张善子、徐悲鸿、黄胄等都画得各有专长。

清 华喦 《蜂虎图》

而本文要介绍的这位画家,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被认为是动物画、人物画的一代宗师。也是近代少有的工笔白描、重彩、小写意、大写意全能型画家。他就是被誉为“当代画圣”,“东方的伦勃朗和米开朗基罗”的画家——刘继卣。

刘继卣

刘继卣(1918——1983),天津人。他的绘画源于家学,早年画风深受其父刘奎龄影响,且曾为其代笔多年。刘奎龄,当时已是沽上以画飞禽、鸟兽、花卉、树木的知名画家。

1936,刘继卣入天津市立美术馆西画系学习素描、速写、水彩、油画,并从刘子久学习山水画技法,从陈少梅学习山水画和人物。

这段学习经历,使得他在继承父亲刘奎龄传统绘画风格基础上,借鉴融入西画的很多元素,进而对传统动物画的表现技法,有了全面的创新与发展。最终使他的动物画以崭新鲜明的面目确立了在现代中国画坛上的一席之地。

学国画的人都知道,国画在初学时以一般以临摹作为入门的主要手段比较容易见效, 逐渐对物写生,再转而对物象写意,也就是“先师古人再师造化”的过程。

作为动物画无论工还是写,都存在一个对客观物象再现准确与否的问题,由于动物画的题材为人们所熟悉的家畜、野兽,所以形不可废。所谓“犬,马难画而鬼神易写”就是这个道理,。没有坚实的造型能力是无法成为优秀的动物画家。

刘继卣深知造型的重要性,他随身携带速写本,走到哪里,就画到哪里。动物园,集市,农村,都进行了大量的写生。

刘继卣曾说过, “画动物就一定要画运动状态中的动物”, 因为只有在运动状态中动物才能显现出最具特色的性情。

因此他从大量的写生和默写中提炼出许多动物的精彩瞬间动态, 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作品。

相比较山水花卉而言,动物画是需要较多考虑客观物象再现问题的画种,因为动物本身是形体结构复杂又多变的物象,画家对于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性强于表现性,但真实的再现并不等于照相式的复制对象。

刘继卣在动物画创作中始终注意了这点, 他把动物形象在高度写实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夸张提炼,并且努力捕捉动物从一个动作到另一个动作过渡的瞬间动态,这样才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比生活中的动物更为完美的形象,并赋予动物以拟人化的情感,使更多的观众能理解画面并为之画中的物象所感动。

同时,国画中的动物那种超越物象本身的理想化的象征意义也被充分的表达出来,例如画虎比做君王猛将,画马则寄意前程万里, 画骆驼总要题上“任重道远”等。

画家使塑造的动物形象更贴近于人们的理想化认知,运用准确且可接受的造型表达技巧,使作品的创作意图让更多的观众更快的理解,并从中感受到更多的信息。

在动物画的设色方面,刘继卣也有其独到之处,他先在墨线钩皴出的动物造型上染以淡墨底子,再用藤黄、朱磦、酞青蓝三色调和成一个赭黄色的灰调子来构成动物皮毛基本色,然后采用多层上色的办法层层加厚使动物的毛皮色彩显得沉稳而不浮飘,最后以朱磦色根据动物的骨骼肌肉走向做一些皴擦,这种绘画技巧大大强化了中国走兽画的表现力。

刘继卣动物画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非常强调动物眼神的描绘。他说; “动物的传神处,关键在于眼神和动态。眼睛的斜度、方向,动态的种种变化,必须认真观察,细细琢磨。

他认为动物的眼睛是动物的神采所在,在作画时一般要要留到最后才画眼,如果先画眼就容易使动物的动态僵死, 所谓传神阿睹,画龙点睛都是指这个道理。

看刘继卣动物画作品,我们很容易被画面的生动和精确所折服。画家运用准确的造型结合高质量的笔墨语言来造型达意,体现出中国画特有的韵味和内涵。

当我们欣赏刘继卣的动物作品时,总是会被那种生机与张力所吸引,不求精雕细琢的笔触却能给人以细腻逼真之感,明快浑厚的设色,丰富有序的层次,笔底墨间,充分展示出国画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或许有人曾经认为,中国传统绘画,

只适合表现一些抽象的山川河流,花间草木。

但在我看来,形式与工具本身,

无非是一种精神表达的载体,

而思想与情感,

才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灵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