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唐诗解读——李白之《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归。
解读: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和明天《清平调词》均作于唐玄宗天宝二年,公元743春,为宫廷应诏之作。彼时李白在朝中担任“翰林待诏”。
据孟棨在《本事诗》记载,玄宗于宫中游乐,虽佳人相偎,歌舞升平,却感叹良辰美景,需要有个才华横溢的诗词来咏咏一番,方可向后人夸耀,故而急召李白。恰巧李白正在宁王府喝得酩酊大醉,幸而诗人奇才,挥毫泼墨,遂写下了这组“笔迹遒利,凤跬庞拏。律度对属,无不精绝”的歌咏帝王享乐的五言律诗。玄宗读后甚觉称意,赐锦袍以为奖赏。
第一首是八首诗中最为传唱的一首,全诗描写的一位年轻的宫廷侍女。从诗的前两句可以看出,这位小宫女并非一个普通的小宫女,而是选在帝王身边的贴身近侍。
接下来的两句——“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对小宫女身上的服饰进行了描写。诗人笔下的山竹是虚写,展示富贵典雅的皇家之美,而山花则是实写,展示的却是自然朴实的民间之美。两者相较,实则还是为了描绘人物。我们不难感觉这个小宫女虽养在深宫却质朴清纯,给人以更多的遐想。
第三联则描写侍女每天跟随帝王出入宫廷的场景。“每”和“常”是表示频率的词汇,实在是凸显小宫女长伴皇帝左右的殊荣。
最后两句为全诗诗眼,诗人宕开一笔,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宫女看似无忧无虑的神情之下那一丝忧虑——自己虽然得到君王宠幸,时常相伴左右,然好景不常,一旦歌舞散尽之后,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将会如彩云一样飞逝,消逝得无影无踪。
联系到李白文学侍从的身份,想来这也是诗人夫子自道之语,自己政治上宏图大愿得不到伸展,只能作点缀之语。本来应诏诗歌因其特殊性很难达到超妙的境界,然李白毕竟是李白,醉中执笔,竟能写得通篇丽而不俗、声色清美,结语缥缈无痕、韵致空灵,不忘暗中带情、托兴超凡,备受后世诗评家的推崇和学习。
附: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二)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三)
卢橘为秦树,蒲桃出汉宫。
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
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
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四)
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
笑出花间语;娇来烛下歌。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姮娥。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五)
绣户香风暖,纱窗曙色新。
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
绿树闻歌鸟;青楼见舞人。
昭阳桃李月,罗绮自相亲。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六)
今日明光里,还须结伴游。
春风开紫殿,天乐下朱楼。
艳舞全知巧;娇歌半欲羞。
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七)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
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
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八)
水绿南薰殿;花红北阙楼。
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素女鸣珠佩;天人弄彩球。
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排行十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四川江油)。陈寅恪先生曾认为李白其先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乃伪托。其出生地亦多异说,或谓生于条支(今阿富汗加兹尼),或谓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库尔勒与焉耆回族自治县),或谓武后神功年间迁蜀而生于蜀中者。曾官翰林供奉,故称“李翰林”。贺知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世称“李谪仙”。在蜀中度过青少年时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出川漫游,先后隐居安陆(今属湖北)和徂徕山(在今山东)。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因得罪权贵,三年后,即744年赐金还山。此后漫游梁宋、齐鲁,南游吴越,北上幽燕。天宝末期,安史乱起,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府,后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获释后又被定罪流放夜郞,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闻李光弼出镇临淮,时已届暮年,仍欲从军,半道病还,次年卒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代宗即位后,曾以左拾遗召,然李白已经去世。旧《唐书》有本传。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喻,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欲以布衣取卿相,不愿从科举入仕,然始终未能得志。其作品散失甚多,今存近千首。《全唐诗》存诗25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36首、断句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