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王维之《出塞作》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山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注:
天骄:原为匈奴自称,此处指吐蕃。
空碛:空旷无垠的沙漠。
护羌校尉、破虏将军:汉代武官名,此处唐军将士。
珠勒:用珍珠装饰的马勒。
角弓:以角装饰的弓。
解读:
这是诗人不多的边塞诗之一。
公元737年,即玄宗开元二十五年三月,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胜吐蕃,诗人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塞宣慰,遂作此诗。全诗以汉喻唐,这是唐代诗人惯用手法,通过敌我双方对比描写,颂扬了唐军的英勇无敌。
诗歌前四句写出了边境的形势严峻。居延关外,广阔原野,白草连天,猎火熊熊,射雕手驱马奔驰,吐蕃正在进行秋猎活动,以射骑寓吐蕃挑衅。暮云低垂、吐蕃猎骑,在空旷的沙漠里奔驰,秋日草枯,平原空寂,健儿们正好盘马弯弓射大雕。这些都是突出吐蕃骑兵的勇猛剽悍,显示出边境军情的紧迫,但这只是全诗一种铺垫、烘托。
后四句写唐军面对强敌,从容备战、主动出击。“朝乘障”“夜渡辽”是说将士们晨登城堡设防,夜渡辽河进军,道出了军情之紧迫,进军之神速。写出了唐军的英雄善战、攻守自如。尾联用典,崔希夷击败吐蕃后,皇帝将镶玉之剑、角饰之弓、珠勒之骏赏赐于他,点出了诗人此次出塞劳军的主旨,收束得体。
全诗气象雄浑,流转无迹,清人方东树曾说此诗是:“此是古今第一绝唱,……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条陈中国之武。……收赐有功得体,浑颢流传”,以吐蕃之盛衬唐军之威,笔力宏富、雄丽,表现出诗人圆熟的写作技巧,称得上是“宏赡雄丽”之作。不过沈德潜曾认为这首诗“二马字押韵,亦是一病”,但今人认为这正反映了诗题在写作时的满怀激情,一气呵成,自然成篇,明知二个“马”字,也不愿改变,以免造成以辞害意、因小失大的后果。
王维(700—761),字摩诘。太原祁人(山西祁县)。后徙家蒲州(山西永济西),遂为蒲州人,称河东王氏。排行十三。官终尚书右丞,称王右丞。父处廉,官终汾州司马。维早慧,工诗善文,博学多艺十五宦游两京,居嵩山东溪。以才艺知名,博得豪贵青睐。玄宗开元九年(721)中进士。释褐为太乐丞。秋,因伶人舞黄狮子舞坐罪,贬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春秩满,游宦淇上,遂隐于淇。开元十七年前后回长安闲居,学佛于荐福寺道光禅师。张九龄为相时,作《上张令公诗》。二十三年,擢右拾遗。二十五年,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谪荆州长史,王维作《寄荆州张丞相》。同年秋,奉命出使凉州,以监察御史兼节度使判官。二十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以选补副使赴桂州,知南选。明年春夏回长安,寻隐终南山。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出左补阙。天宝三载始营蓝田辋川别业。天宝四载暮春,以侍御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后迁库部郞中。天宝九载后,丁母忧,十一载服除,拜吏部郞中。在辋川期间实亦官亦隐。十四载,迁给事中。安史乱后,委任给事中。王维服药取痢,伪疾将遁,被囚洛阳凝碧池,作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以明心迹。肃宗至德二载(757),王师收复两京,陷贼官司六等定罪,王维以此诗及弟缙请削己官为兄赎罪,获免。乾元元年二年(758),授太子中允,加集贤学士,迁中书舍人,改给事中。上元元年(760),官尚书右丞。次年七月卒,葬蓝田辋川别业之西。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王维信佛,学顿教。受禅宗思想影响极深,以禅悟诗,故人称“高人”“诗佛”。《全唐诗》存诗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