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 唐诗解读——李白之《子夜吴歌•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冷针,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解读:

在古代,特别是在唐和唐以前,古典诗词中充满着浓郁的寒衣情结。彼时棉花并没有大面积推广,普通人的衣裳里被窝里填充的都是丝麻、布头、芦花絮,天热的时候,这些东西往往会成为出门在外人的累赘,但是到了北风呼啸的冬季,所以一件寒衣,往往会让人记得家庭的温暖,会想起母亲和妻子的艰辛。且唐代边境总是战事频仍,所以在国家调度很难保证完整的物资输送时,也会要求军人的家属准备冬天的棉衣棉被,通过驿站紧急送往边境。因此,一件寒衣,不仅仅只是心意,那是包含了太多女性的辛苦和愿望。

我们在读这首诗时,往往眼前会出现这样一番情景:寒夜里,一灯如豆,妻子正为自己远征在外的丈夫赶制棉衣,因为明天一早就得交给驿使带走。此时夜已深,寒夜渐浓,素手抽针已觉得很冷,她还要不停地握着那把冰冷的剪刀,一针针,一线线,不停针地缝制棉衣。可一想到棉衣何时才能到达丈夫手上?不禁忧从中来。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开头这两句充满了戏剧性——丈夫在边关打仗,妻子在家中守候,日子似乎一切都在无可奈何中度过,可是突然驿使的到来打乱了平静的生活。驿使说要到丈夫戍边的地方去,总得给爱人带点什么,可驿使明天就要走,什么都来不及准备,这让妻子怎么办?只能挑灯夜战,连夜赶制出一夜御寒的冬衣。一个“絮”字,多少情意,多少思念,多少焦急,都包含在这个字里。

“素手抽冷针,那堪把剪刀”是描述了赶制棉袍紧张劳作过程。十个字,将冬季的季节感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冬夜抽针的手是“素手”,因为冬夜抽针的人有一颗素心。冬夜苦寒,银针不堪抽,剪刀不堪把,每每念起在外戍边的丈夫,可是这位女子却没有放弃为丈夫絮制棉袍的决心与信心,在刺骨寒夜的夜里,在焦急的针脚背后,包含了那样的温暖情意,这才是冬夜最温馨最美好的画面。

诗的最后两句——“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寒衣我已做好,让你带给我远方的人儿,请问,何时你才能把它带到临洮呢?这种焦急的发问,与开头的焦急可谓前后呼应。前者是驿使的着急,后者的焦急是妻子的焦急。从被人催到催别人,这种剧情反转的背后,透露出妻子对丈夫深深地牵挂。唐朝女诗人陈玉兰曾写过一首著名的《寄夫》: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李白的“几日到临洮”的背后不就是陈玉兰“寒到君边衣到无”的焦虑吗?多少深情,多少牵挂,就是在反转的催促之中,整首诗写得波澜起伏,语浅情深,深得民歌风味。

短短的三十个字的小诗,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一位情深意切、温柔贤惠的妻子形象跃然纸上。诗人以有限的诗句,拓展出无限的空间,以最精炼的形式,承载起最广博的内涵。

联系四首《子夜吴歌》来讲,从内容上讲,春歌与罗敷采桑,夏歌写西施采莲,秋歌写思妇月下捣衣,冬歌写思妇寒夜絮袍。从时间上来看,春、夏属阳,用白天的场景,秋、冬属阴,用夜晚的场景。从人物上看,春、夏的主人公都是明媚鲜艳的女子,而秋、冬的主人公则是经历过生活酸甜苦辣的妇女。

罗敷和西施都是传说中倾国倾城的女子,捣衣女和絮袍妇只是普通的征人之妇,我们不难感觉,所谓《子夜吴歌》的四时连在地起,难道不是一个女子成长的经历吗?她们从青葱如桑叶的小姑娘,长成艳如荷花的大姑娘,长成为经历别离之苦的月下思妇,最后成为一个独自挑门立户,还能照应千里之外的丈夫的成熟女性,这不正是一个女子最美好、最成功的人生吗?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排行十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四川江油)。陈寅恪先生曾认为李白其先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乃伪托。其出生地亦多异说,或谓生于条支(今阿富汗加兹尼),或谓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库尔勒与焉耆回族自治县),或谓武后神功年间迁蜀而生于蜀中者。曾官翰林供奉,故称“李翰林”。贺知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世称“李谪仙”。在蜀中度过青少年时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出川漫游,先后隐居安陆(今属湖北)和徂徕山(在今山东)。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因得罪权贵,三年后,即744年赐金还山。此后漫游梁宋、齐鲁,南游吴越,北上幽燕。天宝末期,安史乱起,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府,后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获释后又被定罪流放夜郞,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闻李光弼出镇临淮,时已届暮年,仍欲从军,半道病还,次年卒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代宗即位后,曾以左拾遗召,然李白已经去世。旧《唐书》有本传。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喻,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欲以布衣取卿相,不愿从科举入仕,然始终未能得志。其作品散失甚多,今存近千首。《全唐诗》存诗25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36首、断句1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