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主公
恩主公
周末跟朋友聊天
从他语气,谈话内容,说话方式我感觉到了什么
随口问了一句
"你有宗教信仰吗?"
"我是基督徒"
Bingo !
外婆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自打我有记忆以来,她就是拜拜拜,固定的日子要拜,平常的日子想到也要拜。我就记得小时候跟着她到台北市民权东路的行天宫去拜拜,这可是外婆的朝拜基地,庙本身台语发音是恩主宫,拜的是关云长,信徒称之恩主公。
小时候对于宗教信仰这事儿并不十分清楚,只因每次去拜拜都有贡品可以吃,甜甜尖尖的米糕上头放了颗龙眼干,回家外婆蒸得热热的,又香又甜十分吸引人,特别是那颗龙眼干,味道让人至今无法忘怀。
拜好之后还要"收惊",意思是由庙里的师父透过一些手势,为大小信徒驱赶坏东西,让运气平顺,读书赚钱可以顺遂。收惊之后通常外婆会带我们到后花园的鱼池看金鱼喂金鱼,带上一片吐司撕成小块,看着金鱼疯抢,小时候觉得很有趣。当然,为了环保跟金鱼的健康,现在已经以饲料机替代了自己带的吐司。
然后我们长大了一点,拜拜的人变很多,脑子好的生意人在庙外头摆了卖油饭跟粉丝的小摊,我们的行程就自动加上了吃油饭跟吃粉丝,又油又香,感觉好像每次非吃不可。
活动形成习惯,习惯久而久之变成习俗,习俗就会形成文化,文化变成必须传承。时至今日,我们家每年大年初一全家会到恩主宫拜拜,喂金鱼,吃油饭跟粉丝,几乎没有例外。平时有个工作不顺,身体不舒服,也是会照这个流程跑一趟,跑完感觉问题解决一半了,当然多半是心理作用。小朋友不知道,我很清楚这件事是由外婆传下来的,外婆是谁传给她的?那我就不清楚了
信仰文化的形成并不简单,发生冲突在所难免。
就说我家拜拜的这件事,妈妈没嫁过来之前,拜拜听说都是我奶奶在负责,那拜的可丰盛了,鸡鸭鱼肉的牲礼,还配上味道香浓的白酒。妈妈主政之后,把他们家的传统带了进来,拜拜以诚心为主,贡品上素的,说是神明也不愿意杀生,白酒换成清茶,茶香四溢的大厅是我小时候的印象。小时候的印象还有就是奶奶常常拜拜的时候跟妈妈冲突...
我的两个小孩上高中之后全部受洗成基督徒,这件事家人根本插不上手,在家齐女中团契带领下,礼拜做的可勤了,感觉跟念书同等重要。我的态度?小孩就随他们吧。奶奶可不想随他们,每次到了拜拜就起冲突,我妈嘴可犀利着,她说不拿香拜拜就是数典忘祖,两个小孙女可没有儿子好欺负,总是用沉默这个法子把奶奶气得半死。怎么解决?你问我吗?没法解决。后来奶奶去世了,可能心里难过吧,家祭的时候老大拿香了,这是我的印象中唯一的一次。前阵子我发现老大竟然随身带着爷爷奶奶的照片,我不想多问,只是在心里想着,拿香这件事真的只是意气之争,祖孙感情好着呢。
今年过年的时候一个人,又冷又冻,再加上心里有事,真的是沮丧得不得了。有朋友让我抄抄金刚经,妹夫也发我不知道什么经,说是可以让心情平静。我从小对于拜拜并不虔诚说真的,大部分是对拜(台语,跟着拜),所以我不觉得临时抱佛脚的方法可以帮我什么。
大年初二晚上我忽然想起外婆,想起小时候她对我说的话,"你如果遇到什么害怕的事,就念南无阿弥陀佛,不要怕,多念几次......" 其实什么经啊文啊我不懂,那天晚上我网上挑了一曲儿童版的,跟着哼了起来,居然让我觉得温暖平静起来。尔后再有浮动,我就会用这个方法。
我相信,基督徒朋友教的方法应该也是灵的,改天来试试,但是最好可以心情平静不用试,哈哈哈。
晒闷锅个人认证 专注于生活随笔内容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