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气候观察日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知行合一
【巴黎气候观察日记】(零四)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知行合一
文/李志青
来源:文汇报2015/12/1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如期举办,全球各国首脑、国际组织及各界代表云集巴黎,他们此行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有关2020年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协议,即“巴黎协议”。
有关“巴黎协议”动议的缘起,最直接的来源是来自于国际社会在智利利马举办的上一次全球气候变化大会,正是在2014年12月举办的这场会议上,经过长达14天的磋商后,各国代表达成共识,提出务必在2015年的巴黎大会上通过具备法律效力的减排方案,并在是次会议上产出了一份巴黎协议草案,该草案的核心要件之一便是要求各国在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之前就碳减排水平提交2020年之后的国家自主决定贡献。
此外,巴黎协议的动议还有更为重要的理由,最根本原因需追溯至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办的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尽管就国际碳减排的框架而言,哥本哈根会议没有取得预期的实质性成果,但该次会议却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那就是,认同了IPCC(IPCC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该组织于2007年因在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上所取得的突出贡献而获诺贝尔和平奖)的研究成果,根据IPCC的研究,发现从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开始计算,地球气温上升的幅度距大气环境的气温阈值(也就是大气环境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已经非常接近。计算结果表明,大气环境留给人类的气温上升空间仅为2度(较之于工业化初期的水平),这个2度如果折算成温室气体排放量,那么,留给人类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排放量只剩下大约35%。正是基于对这个科学研究成果所形成的普遍认同和共识,在过去的6年里,国际社会也可谓是筚路蓝缕,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最终使得巴黎走上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的中心舞台。
当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上,仅有“共识”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除了“共识”外,应对气候变化更为亟需的是采取“行动”。如果说,在过去的20多年里,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为转折,国际社会在气候变化及其应对的“认知”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那么,与“认知”相比,国际社会在“行动”上所取得的成果却是寥寥可数。
关于气候变化应对上的“行动”,一般而言,其起点始于1992年,是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地球环境峰会,首次正式将气候变化应对纳入国际社会进程,并通过了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应对的动议。紧接着,1997年联合国通过《京都议定书》,在部分发达国家范围内开始建立有限的减排框架,这个框架也就是于2008年-2013年期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第一期温室气体减排国际框架。而由于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上的磋商无果,自2009年开始一直到今天,国际社会就在实质上进入了基于自愿减排阶段,令整个气候变化应对陷入约束效力上的“真空状态”。也正因如此,事实上,从现在到2020年为止,国际社会都仍将不得不继续延续这样的“真空状态”,并进而将2020年后形成有效减排框架的希望寄托在当下的巴黎大会上。
从上可见,相对于我们在认知层面上所确认的最终目标而言,行动层面上的不足显而易见,而其中最大的不足就体现在减排责任在各国间的分配上,尤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分配框架迟迟未能确定。由此,这也使得我们当下应对气候变化的任务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如果说,存在这么一条人类与气候变化相竞争的赛道,那么在这条赛道上,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脚步显然已经远远落后于气候变化了。
当然,行动上的不足,应对上的放缓,必然事出有因。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除了人类与气候相竞争的赛道外,地球上还存在一条竞争同样激烈(甚至更为激烈)的赛道,即国与国之间在社会经济发展上的竞赛赛道,在这条赛道上,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相互比肩竞争。只不过,到目前为止,在这条赛道上,与气候变化应对相关的竞争规则却至今不明。
必须承认的是,竞争本身并不是坏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从来都是人类得以进步的源泉。但时至今日,作为文明社会的我们,需要的是良性竞争,公平竞争,有序竞争,这样的竞争不是零和博弈,更不是负和博弈。体现在气候变化应对上,基于各国不同的历史排放水平,有必要赋予赛道中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予不同水平的碳减排责任,从而让这场国际社会的竞赛变得更为公平和合理。就此而言,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继续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理应成为我们行动的基本规则和内涵。
值得庆幸的是,为了真正贯彻上述原则,包括中美欧在内的国际社会也在开展不懈努力和采取相应的行动,尤其是在过去的一年里,中美、中欧等各方之间签署了有关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承认”共同但有区别“原则的重要意义,并分别各自提交了自主贡献文件。除此之外,中国更在近期将“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基本国策纳入未来5年发展的规划中,誓言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和能源的发展。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行动意愿和行动能力都已经渐入佳境。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知行合一,是为至善”。但愿,经由历年的坎坷,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进程能够在巴黎真正踏出“知行合一”的坚实一步。
(李志青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