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区分证候群

编辑整理  隐市

学会区分证候群

导读

证侯群是辨证的基本单位,我们以安老师今天发的医案,讨论一下如何区分证候群,准确辨证施治。

《伤寒论》中有许多并病,合病的经方,如少阳阳明证之大柴胡汤,太阳少阳之柴胡桂枝汤,太阳少阴之麻附细辛汤等等,临床上远比此复杂,有的患者,一身兼数证,形成多个证侯群,这些证侯群相互交织,给辨证带来了一定难度,我们以安老师今天发的医案,讨论一下如何区分证候群,准确辨证施治。

70岁的老先生,感冒发烧,经输液、肌注,过高的体温很快得到控制,但接踵而来的是时常低热反复,约近一个月了,倦怠乏力,纳呆,自汗不断,口渴喜饮,上腹饱满雷鸣腹泻,小便尿利减少,舌质淡红苔卜腻,脉浮弱。于是停止输注,转请中医治疗。

讨论中,有用生姜泻心汤,有用甘草泻心汤,有用桂枝加附子汤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有用理中丸加玉屏风,有用桂枝加附子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有用竹叶石膏汤合生姜泻心汤,也有以桂枝人参汤表里双解。

安老师最后给出的答案是小柴胡汤加石膏合半夏泻心汤。

安老师讲,大家辨证时大方向对的,但为什么会出现多个结果,关键是没有分清证候群。

这个医案有两组半证候群,即小柴胡群,半夏泻心汤群,还有半个阳明群。先看小柴胡群,《伤寒论》394条,"伤寒差以后,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本条的解释和病机是,伤寒病基本治愈后,正气已虚,邪气衰微,患者出现发热及少阳证症状,治用小柴胡汤。现在看看患者情况,患者70岁,感冒发热治疗控制后,倦怠乏力,表明正气已虚,故70岁,倦怠乏力,低热,脉弱就是小柴胡汤证候群。低热,口渴,汗出,脉浮就是阳明热证证候群。腹饱满,即心下痞,雷鸣腹泻是半夏泻心汤证候群,舌淡红苔白腻,表明里有寒热。那么小便尿利减少是什么原因?毫无疑问是津亏,因于阳明,因于下利。

我们辨证出现五花八门的结果,是因于对《伤寒论》条文理解掌握不够,特别是对其证候后面的病机认识不透,证候群里有多个症状,这些症状在同一病机基础上,相互关联,如果对病机理解不透,就会出现张冠李戴,乱拉郎配的现象,比如,在这一案中,低热,汗出不断,脉浮弱,就可理解为桂枝加附子汤证,小便少而口渴就理解为五苓散证,腹满胀就可理解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等等。

看来,学习《伤寒论》任重道远,要不断在打基础,吃透条文,悟透病机上下苦工夫,细工夫,慢工夫。

一服上腹饱满、纳呆、雷鸣腹泻止,连服三剂除自汗外,倦怠乏力减轻,其它均消失。又转方用:桂枝加黄芪汤连服10日,自汗,倦怠乏力才止。

@兰陵徐士洲中医诊所 问,一开始有没有更好答案。安老师答:都是人,不是神,临床实际中,常遇到分两步走。并不是非要两步走,是走一步,抱着试试看,然后,视其情况,随证治之。那种"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是理想化的中医,是不务实的中医,是特别要受到现代医学“科学”谴责的,仲景的学问没有这个东西。只有内经才唱空、大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