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岛札记55:前浪与后浪关于高考的对话

5月16日,闷热的下午。我终于走出我家逼仄的书房,来到西湖南岸玉皇山下的晓风书屋丝绸博物馆店,主持文澜读书岛鼠年的第一次线下活动,分享回忆录集《120个回望》。因为疫情尚未完全消失,所以活动只邀请了分享嘉宾和几位发言的书友,依旧通过文澜读书岛钉钉群和杭州浙大校友会钉钉群进行视频直播。

夏天是高考的季节。虽然今年的高考推迟了一个月,但此刻正是高考冲刺的最要紧关头。所以,文澜读书岛专门策划了这场迎接高考的阅读分享活动,分享讨论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20个回望》。

1977年,中断了11年的高考恢复。1978年春天,27.3万名1977级学生走进了大学校园。半年后,1978年高考开始,共录取考生40.2万人。2017年,为了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原杭州大学77级、78级校友发起了征集高考回忆录活动,编撰了这本《120个回望》,收录了120位同学对当年高考的回忆,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今年5月3日,bilibili网站推出了视频演讲《后浪》,刷爆朋友圈。《120个回望》所讲述的,则是属于前浪的故事,而且还是改革开放之初最早的巨浪。那个巨浪不仅改变了77级、78级考生的人生方向,甚至改变了这个时代、这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当然,仅有前浪是不够的,所以昨天下午参加分享活动的还有各个年龄段的书友,一起来进行一场前浪与后浪关于高考的对话。

首先发言的是《120个回望》主编祝毅。这位当年杭大哲学系的高材生一张口就是尼采的名言:“人生有没有意义?”尼采认为,人生当然没有意义,因为人是要死的。但祝毅认为人生有意义,因为人给自己设定了目标,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人生就变得有意义。他说,因为有了高考,我们有了追求的目标,人生从此就变得有意义。我们后来所追求所奋斗的,都是因为这次高考。他告诉在座书友,1977年和1978年的高考是极不寻常的。恢复高考是中国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一个历史起点。高考让我们这一代人成了时代的幸运儿。所以这本书既是一本口述当代中国重要历史节点的书,也是一代人为理想而奋斗的励志书。

《120个回望》的作者寿剑刚则给书友们讲述了一个颇带传奇色彩的高考故事。1977年高考失利以后,他参加了1978年高考。但是因为睡了一个午觉,到考场时已经迟到25分钟,再过5分钟他就会被取消资格。幸好有这5分钟,他顺利考上了杭州大学政治系。他说,这5分钟,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讲完这个小故事,他向书友们提出了3个问题:当年高考都是考生自己拿主意,如今正好相反,这是前浪之幸还是后浪之幸?当年很多考生为了尽快离开农村、脱离艰苦环境的功利目的报考,大学毕业后却成长为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如今是否正好相反?当年的考生先苦后甜,如今的考生先甜后苦,你会选择前者还是后者?

《120个回望》编委宣成也是一个传奇色彩的人物。1982年,他从杭州大学物理系毕业,直接被分配进了浙江省招办,做了一辈子招生工作,直到退休。他感慨地说,高考改变了他的命运,后来他又一辈子结缘于高考,这一生非常值得,非常有意义。他告诫年轻的书友们,人生的目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你要准备在这条路上辛苦着并快乐着,不断地走,一路都是风光。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可能赖以突破的就是那些无用的东西。别人认为无用,你多多去做,你就有了更大境界超越的可能,超越自己的人生。你原来想象不到的美好的事情会向你迎面而来。

和上述三位前浪对应的,是两位90后书友。一位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张弛。在她看来,如今选择高考,就像当年所有人都选择下乡一样,只是一个时代的大趋势而已,是一个集体的无意识,而不是自己的真正选择。所以读书的意义,在他们那个年龄段的人看来,只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所以,她一直在思考,读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她认为,老一辈精神上的坚韧不拔,自助自强,应该像精神火炬一样,一代代传承下去。她也会把这些故事告诉她的学生,告诉他们,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一直学习读书,有求知欲好胜心,以后再回顾人生,这一切都不算什么。

另一位是年轻的海归书友郑炜炜。她回应了寿剑刚提出的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的问题。她说,现在很多孩子努力学习,为了高考上一个好大学,所以高中最后一年很紧张,进了大学突然就松懈了,有个巨大的反差。大学四年应该是刚好成年,是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的最重要的四年。而大多数学生可能会荒废了,跟77级老一代相比,是截然不同的的状态。在大学可能感觉没什么,只不过浪费时间而已,但是求职找工作或面对人生问题的时候,就会非常后悔。她目前在做人力资源工作,接触过很多求职的孩子,感触很深。

她说,和77级、78级老一辈比较,我们这一代已经没有对高考的感恩感激之情,同时在为了考试而考试,为了学习而学习的教育制度下,已经没有了对读书的真正热爱。我们这一代物质条件很好,但相对来说精神比较匮乏,这是很严重的问题。这些恰恰印证了寿剑刚老师提出的问题非常有现实意义。

昨天下午的《120个回望》分享会内容很丰富,不仅有三位前浪和二位后浪的分享,还有来自国网浙江电力公司的恢复高考后第一届研究生瞿连兴老人,参加了高考却没有考上大学的陈慈林老人和项丽娜、黄海敏书友的发言。热烈的分享和讨论一直延续了两个半小时,成为今年以来时间最长的读书岛活动。

听着这些真知灼见,看着大电视机上那一张张当年稚嫩、青春的脸庞,我由衷地有一个感想,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滴水珠,每一个浪头,都有自己的作用。如今的前浪,就是当年的后浪。如今的后浪,则是未来的前浪。每一个年代都有自己的价值,既无须阿谀奉承,也无需妄自菲薄。站稳自己的脚跟,传承前辈的衣钵,创造新的未来,才是正确的选择。

最后,我贴上一段《120个回望》作者罗卫东(现任浙大城市学院院长)的回忆文字,与所有的书友共享共勉:“我在乡亲们的护送下,离开了这个养育我15年的村子。我在这里有艰苦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在风土人情的熏陶和无数古老传说故事的滋养下长大。一想到此后就要长期地与它告别,内心充满了惆怅。那天凌晨,天光未见,几乎全村的乡亲都举着火把在后面送我。我被簇拥着走在队伍的最前头,翻山越岭。我永远也忘不了,当我走到山顶,转过身子,俯瞰村子时,眼里所看到的那惊人一幕:蜿蜒的山路上,之字形的火把长龙在缓慢移动。那一刻,我禁不住流下感动的热泪。虽然尚不能清楚自己走向未来的具体方位,更不可能想象后来的发展,但在内心发誓,将来一定要尽力报答这个养育我的小山村。

记住,永远不要忘记过去,也永远不要忘记向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