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中,谁是赢家?

这是一个财税公众号。
而且是一个很久没有更新的财税公众号。
今天更新了。
却更新的是一篇观影感受。
奇怪吗?
应该也不会有太多想法吧。
毕竟是周末。
毕竟有的时候大脑早已麻木。
人们需要放松,你,我,他,都不例外。
以后还是会继续更新财税文章的,不要放弃关注,道个谢先。

《误杀》,一部心理悬疑剧情影片。

以下略有剧透,不想看可关闭本文。

故事并不复杂,甚至看见开头,就能猜到结局。

但在120分钟的时长里,如果用四个字来总结,扣人心弦。

几乎没有废镜头,每一幕场景,每一处细节,每一句台词,都能首尾呼应。

01

泰国普通百姓家,一对夫妻,两个女儿。

大女儿是中学生,小女儿还没开始上小学。

丈夫经营一家网络设备公司,妻子是典型的家庭主妇。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和街坊四邻和睦相处,忍受着借职务之便敲竹杠的执法者。

每月的收入可应对日常开支,但也剩不下几张钱。

张爱玲说,生活就象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

这样的家庭在社会中随处可见,这样的生活在家庭中比比皆是。

就象结尾牧羊人的台词,“羊,只要给草吃,是不会在意别人薅羊毛的。

可能唯一和别人不一样的是,丈夫日常的嗜好是看电影。

看到什么地步呢,千部以上的观影量是有的。

学历不代表知识,获取知识的道路千条万条,只要够聪明,处处是学问,处处可学习。

这样一位聪明的父亲,却没有处理好与青春期女儿的关系。

父女二人之间有争吵,有冷战,有怨恨,唯独缺乏沟通。

于是,大女儿被警察局长的儿子迷奸后,选择的不是和家人倾诉,而是默默埋在心里,企图让自己忘却。

羔羊想远离恶魔,恶魔会放过羔羊吗?

当然不会。

羔羊实在无草可吃,与其饿死,不如一搏。

加之,母羊眼着就要被恶魔吞噬,羔羊别无选择。

一只恶魔轻松被除掉,一群恶魔呢?

办案中表现阴狠毒辣的恶魔母亲警察局长,日常敲诈欺负百姓狐假虎威的无良警察,羊群们如何应对?

还有,恶魔有这么轻易就会被羔羊一击即中么?

丈夫也是社会中的一头羊,与家中的其他羊不同,他是家庭的领头羊。

所以,他对妻子说,我没有什么本事,不能让你们过上很好的日子,但遇到事情的时候,我能做的,只有挡在你们前面。

至此,一场恶魔与羔羊的战争就此展开。

很老套的剧情,反正最后的赢家非此即彼,是不是?

你这样想,就错了。

02

作为一名观影无数的老影迷,丈夫显示出了非常人能及的冷静。

时间的交错。

空间的转移。

证人的眼睛。

证词的印证。

罪犯的心理。

自己的优势。

对手的劣势。

还有,处理恶魔在现场以及留下的其他痕迹时的手法。
假如你也看爱悬疑推理甚至犯罪影片,在这部电影中,可以找到很多似是而非的熟悉又陌生的桥段。
肖央,他把李维杰这个人物演活了。
社会底层的小老百姓,肩上有生活的重压。
但也会用一些小小的“花招”,对妻子表达温情和爱意。
正直,心里还留有年轻时的一点点热血和梦想。
聪明,又不会让聪明变成狡狯。他有自己的处事原则和侠义心肠。
所以,他会提醒眼睛差点被戳瞎的受害者爷爷不要接受警察饱含私心的调解,而应该去做伤情鉴定,走司法程序,得到的赔偿会更多。
所以,他会在街坊交不起网络费时,考虑到对方的孩子还有两个月就考大学了,缓一缓再去讨要。
所以,他会发现在整个事件的最后,仿佛在这场比拼中自己是赢家的时候,事实上,小女儿的心灵已经受到了污染。
谭卓,一头平日非常温顺的母羊。
当发现女儿受辱且再次被威逼时,母羊的眼睛开始喷火。
全程素颜出镜,脸上的雀斑清晰可见。
因为没有出去工作,应对时,有些瑟缩,有些紧张,又有些深深的惧怕。
但是面对同为母亲的警察局长质问时,这些全部都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通红双眼中流露的坚毅,不屈和保护。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
影后陈冲的演技,工作时脸上写满了强势,眼睛中充溢着阴鸷。
镜头闪过,面对儿子和别人打架后血糊淋拉的指节时,疼惜怜爱,纯然一片慈母心肠。仿佛全然不知被打的另一方眼睛差点被戳瞎。
作为警察局长的陈冲,聪明吗?特别聪明。
是的,我用的是特别两个字。
仅凭李维华的观影记录就成功猜出他整个的洗脱嫌疑的手法。
老辣的警探形象呼之欲出,让人意会,这个女人能做到警察局长也不完全靠的是家世背景。
可是在表面上,她败了。
其实她败给的不是李维华的聪明,败给的是“关心则乱”。
作为准市长候选人的妻子,她不知道丈夫正处在选举的关键时刻么?
她不知道此时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甚至会让整个家庭趋于覆灭么?
她什么都知道。
但她依然选择死咬住李维华一家不放,甚至严刑逼供,直至酿成大乱。
因为,她也是一个母亲。

03

之所以看完这部影片,会有如此多的感慨,四个字,感同身受。
从女人的角度来说,作为女儿,有李维华这样的爸爸,是幸福也是不幸。
中国式的爸爸很多不太会表达感情,就象韩剧《请回答1998》中那句让人泪目的台词,爸爸也不是生下来就会做爸爸的,爸爸也在学着做一个好爸爸。
很多成年人大约到了父母逝去时,或是自己为人父母后,才能放下和父母的对峙,明白当时父母的心路历程是如何的百转千折。
如果青春期的少年少女能和父母达到一种和解,试着去理解父母,也试着让父母去理解自己,也许,作为一群知足的羊,就会在被薅羊毛和吃到草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一代接一代的安稳生活下去,而不会横生枝节。
当然,只是也许,但有希望总比没有好,不是么?
从女人的角度来说,作为妻子,有李维华这样的老公,是幸福的,没有不幸。
当然,如果你认为不能够为家庭创造财富,就是不幸的原罪,我也无话可说。
《奇葩说》有一个辩题是,如果你的伴侣是一条咸鱼,该不该鞭策他?
如果整个家庭追求的是名利财富至上,毋庸置疑,必须狠狠的鞭。
从这个价值观来说,李维华似乎是一条咸鱼。
可是最关键的时候,他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只为了在风暴来临之时,能最大限度的张开臂膀保护妻子和女儿。
够了。有肩胛,能担当。即使是一条努力向上却仍然不能翻身的咸鱼,又有什么不好呢?
子非咸鱼,安知其之乐?
活在别人的嘴巴和评价中,何其不幸。
从男人的角度来说,作为儿子,有拉韫和都彭这样的父母,是不幸的。不是钱的问题,是态度的问题。很多狗血电视剧和优秀电影都反射过这种家庭现象,无意再多提,都明白。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弱肉强食,虽然是食物链存在的最原始理论,但人类始终比动物多了一层能力,思考和心理。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即使不愿主动思变,也会被动应变。
从悬疑爱好者的角度来说,非常享受影片一步步发展,虽然大约能猜到却被吸引着看下去的感觉。
影片开头处。
李维华说,如果你看过一千部以上的电影,你会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压根没有什么离奇的事情。
拉韫说,如果你办过一千个以上的案件,你会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的犯罪。
这次我站拉韫,没有什么犯罪是完美的。
影片结局,李维华自首。
很多人说,影片如此处理是为了过审。因为这部电影是翻拍自印度的《误杀瞒天记》,印度影片的结局就不是这样伟光正的。
但纵观整个电影的逻辑,其实并不尽然。
还记得最后小女儿的试卷吗?
70分被涂改成100分,只是为了得到父亲许诺的口琴。
而且,小女儿一定是心安理得。
这是言传身教的结果。
自保使受害者被迫成为加害者,而伪装使犯罪者变成了清白者。
他们是赢家,不是吗?
李维华坐在警车上露出一个笑容,聪明如他,一定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赢,或者说,输赢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散场后,一位大姐问同行的人,这就结束了?结束了?
那尸体呢,警察局长儿子的尸体被李维华藏在哪儿了?
在哪里呢?
你,发现了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