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金融红蓝之争
无可否认,我们的先祖是智慧的。古文字字精简,但均意义深刻。一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把所有的事情发展规律和原理说的清清楚楚。核心的观点是任何事物都有其相生相克的两面,任何事物的从无绝对,均是相对的。所有机遇中也同时蕴含挑战。反之亦然。
汽车金融发展相对论---红蓝之变的写作灵感来自于最近笔者参加的一场交流活动。组织方安排我聊一聊在汽车金融红海中如何转型。就这个话题的分享在此和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个观点:从本质上来讲,或许根本不存在红海和蓝海的概念。红海与蓝海之间也是相对的。汽车金融的红海在我的理解中是说的普适性标准产品的提供者已经很难再有好的发展机会和空间。但不意味着整个行业进入红海。
第二个观点:虽然汽车金融经历了将近20几年的发展,但目前为止,行业仍不规范。比如从国家层面上,缺乏对于行业制定明确的标准,对主流程和从业条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于如抵押、抵押权实现、物权归属都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等等。使得行业发展不可控成本偏高。
第三个观点:对于汽车金融认识的狭隘性。目前我们市场上所谈的汽车金融,严格意义上讲说的是狭义的汽车金融,重点都是放在零售端,部分放在经销商库存融资的B端。但广义的汽车金融是以汽车为载体,覆盖整个研发、生产、运输、库存、销售、使用、维护、置换、甚至延伸到车主其他金融需求满足全环节的。在这些方面,我们可以操作的环节仍有很多,仍是一片蓝汪汪的海洋。
第四个观点:汽车金融服务产品,我们目前更多的是聚焦于金融二字,而服务是被严重忽视的。服务什么?服务水平如何?如何制定服务收费标准?客户满意度有如何?我们对此的研究还太少。举个例子:在国内直租产品为何没有回租产品发展的好?明明供优质客户选择的直租产品却成了次级客户的首选?原因就在于我们其实是瘸了一条腿。只能提供资金,不能提供资管。金融服务的核心是风险管理,我想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风险管理在贷前已经有了相对比较成熟的经验,但是在贷中和贷后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缺失。资产管理能力的缺失也使得汽车金融服务的价值大打折扣。
第五个观点:所谓创新,大多数都是伪创新。不可否认,互联网的出现和广泛应用,给我们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并不意味着互联网可以解决一且问题。我们依托互联网可以提升效率,加强识别度。但却恰恰忘记了关键的一点,提升效率,减化流程是以扎实的线下运营服务能力为保障的。这就是我一直坚持的张嘴闭嘴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从事汽车金融业务并不看好的原因。互联网是没有温度的,只能判断是与非。但是我们的世界更多的是处在一个灰度的空间。快不仅仅意味着效率提升,同样也会使得根基不牢,促进诈骗行业的高速发展。
第六个观点,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不对称。从2016年起,汽车金融行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但对应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标准却没有什么改变和调整。比如说这次的汽车金融服务费事件,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不是该不该收的问题,而是收费标准与提供服务透明化与价值对等的问题。之所以不敢名正言顺,之所以用收据,透露着费用收的心虚,经营的不规范。汽车金融发展了十多年,变化不可谓不大,但大多数集中在一证贷等产品的升级中,而真正的服务能力的提升却仍值得商榷。这种不平衡,本身也是红海的一种体现。
第七个观点:专业化人才的欠缺。汽车金融服务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复杂业务品种,对从业人员要求极高,一条线是专业业务知识,比如营销、金融、财务、统计、实体产品、心理学等等,一条线是辅助营销能力,比如交际、学识、养生等杂学。但是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员是欠缺的。甚至看到很多同业朋友连最基本的金融知识、车辆知识都不具备。那么培养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也就成了一个社会化的问题。短期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对各种不同类型人才,通过搭建组织结构讲不同类型的人才进行结合,产生合力。这也就要求我们对现有流程、模式的优化,甚至颠覆。
第八个观点:各坐其位,各谋其政。不知道大家发现一个怪现象没有,汽车金融行业存在着很多的错位现象。比如说非专业银行去谈客户,融资租赁公司去卖车,卖车的去搞金融,搞科技的去做租赁。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就是打破一切壁垒,完成互联互通。但这也绝不意味着可以毫无顾忌的从事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事情。一旦错位发展就意味着行业发展会出现种种的乱象。所以我的观点是:跨界发展是趋势,但是前提是先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核心定位,在自身价值发展到最大化后在图其他领域的发展。
知因才可明果。汽车金融市场的红海是相对的,原因是多样的,打开另一扇窗,你可能就会看到一片蓝海。上面的一系列观点,每一条在深入研究后,都会发现蓝海就在其中,路径就在其中,方向就在其中。
我的文章中会多次出现“快与慢”这个词。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就是快,市场的需求满足要有相应的产品去满足,而相应的产品要有相应的运营体系和管理体系去支撑。环环相扣,马虎不得。而这些体系的搭建,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配套支持,都是需要一步步脚踏实地去实践的。所以我们现在要快的恰恰是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速度,而每一项所谓的创新都不要太快,要把每一个环节拆到最小单位,去发现每一个环节的问题,去把每一个环节梳理明白,建立合法、合规的服务标准。这又是要必须慢下来的。
最后不得不说,我们行业似乎迷失在了野蛮生长的快车道之中,历史的教训历历在目,但之所以一次一次的循环往复,就在于对其的重视不够,心太急,走的太快。但是我们现在恰恰该做的就是把一些最基础的,我们看不上眼的,丢弃掉的东西慢慢的一件件捡起来。千里雄堤,毁于蚁穴。与其喋喋不休的讨论红蓝之争,莫不如低下头来检视我们自己,苦练我们的各项基本功,完善我们的服务流程、提供我们的服务能力。大巧似拙,我们把每一个细节做精、作息,本身就已经是一项了不起的创新了。因为这个社会最为缺乏的恰恰是我们的信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