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中医自学之门:从邪正关系谈“合病”、“并病”、“直中”
杨泽君
合病与并病是以邪气盛为主要原因的邪正消长转化形式。如果感邪势盛,所向披靡,往往两经或三经同时受邪,则为合病。
如第224条论述三阳合病,由于三阳皆为阳、热、实证,所以三阳合病则邪热燔炽,充斥于表里上下而见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等证。在邪正斗争。
如果邪气步步深入,正气节节后退,往往一经之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则为并病。
如第147条论述太阳与少阳并病,太你经的头项强痛未罢又出现少阳经的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等证。
六经皆有合病并病,但《伤寒论》有明文者,仅见于三阳篇,这正是为合病并病以邪气盛为主要原因所作注脚。两者比较,合病的邪势又比井病更为猖盛,所以从病情来看,合病多属原发,其势急骤,而并病多属续发,其势较缓。
“直中”与“两感”是以正气虚为主要原因的邪正:消长形式。果正气虚弱,抗病无力,让邪气长驱直人,不经太阳或三阱阶段
而直人三阴,则为“直中”。
如第323条:“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如果正气虽虚而不其,邪气初感尚未进入三阴而
表里同病,则为“两感”,
如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直中”和“两感”,《伤寨论》中虽无其辞,却有其实。两者皆属阴证,是因为两者都以正气虚弱为主要原因。比较起来,“直中”和'“两感”比“合病”、“并病”为重,“直中” 又比“两感”重。所以
汪苓友说:”“此(指323条)寒邪深中于里,殆将入脏,温之不容以不念也。少迟则恶寒身蜷,吐利躁烦不得卧寐,手足逆冷,脉不至等死证立至矣,四逆汤之用,其可缓乎”。而“两感”者,则可表里同治,如301、302条的温阳发汗。对于“合病”、“并病”、“直中”、“两感”的治疗,仲景遵循《内经》“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的医疗原间,是间缓,因为“并病”、“两感”的病情比“合病”、“直中”间缓,所以用兼取诸经的治法。如第147. 176条太阳与少阳并病、剌大椎、肺俞以泄太阳之邪,刺肝俞以泄少阳之邪;第301、 302条太阳与少阴两感,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温阳发汗,皆为“间者并行”。甚,是急甚, 因为“合病”、“直中”的病情比
“并病”、“两感”急甚,所以用独取一经的治法。“直中”之邪, 独甚于阴经,取“甚者独行”之法自不用说;“合病”之邪,邪势猖盛,弥漫诸经,如果试图兼取诸经,则反倒不能制其锐气,当视邪气甚于何经而独取之。如第36条太阳与阳明“合病”,独取太阳而主以麻黄汤,177条太阳与少阳“合病”,独取少阳而主以黄芩汤;224条三阳“合病”,独取阳明而主以白虎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