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大团访老宅

距初到大团逛老街已一个多月了。上次去大团,还有许多有名的宅院如王家花园、适庐等没有走到。这一次云算是补课吧。在大团镇政府门前的公交车站下车,上水闸新村桥,越团芦港,进入大团永春南路。
在永春中路路口,有一个小花园,面积不大,类似于咱们抚州的小游园。

大团镇始建于公元1568年(明朝隆庆二年)。清乾隆年间,由于盐业的逐渐兴盛,贸易活动日益增多,大团镇成为浦东的东南沿海农副产品的主要集散地,素有“金大团”之称。
大团没有什么高层建筑,永春中路还比较热闹,路两旁大都是一些老旧的小店,算是商业街。

据百度介绍说,适庐建于民国20年(1931年),位于原中大街下塘,是马侍云之旧居……可问了很多人,只说是永春中路即原中大街,适庐却未曾听说。

在永春中路,仅找到大团友恭堂,由黄菊屏建于清末,现为大团镇北大居委会所在地。

友恭堂原五进,现存第三进客堂及厢房,砖木结构,硬山灰瓦顶,具有江南传统房屋特色。

王家花园倒是找到了,位于永春东路,现为大团工人俱乐部。

王家花园是王艮仲早年住宅的后花园,建于民国18年(1929年)。中凿小圆池,种养玉荷、金鱼。池岸碧桃垂柳,池面建湖心亭、九曲桥。现在能见到的就只有园中这个小水塘了。
王艮仲(1903—2013),曾用名王师和。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知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民主建国会深受尊敬和爱戴的老一辈会员,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优秀领导人,原全国政协常委,原国务院参事,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原参事,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会副理事长、名誉副理事长。
花园原建厅屋5间,唐代款式。屋前甬道两侧各垒花坛1座,春兰秋菊俱备。抗日战争战爆发,王艮仲为国事而奔走他乡。解放后,王家花园经整修,改为大团工人俱乐部。
王家花园原迹不存,适庐更是未见遗迹,心中不免暗自惆怅。独自沿着永春北路和永春西二路的老市河闲逛起来。
老市河水还算清澈,或许是因为水中的水葫芦起了作用,只是不知河道中放置太阳能板有何作用。

市河不宽,水流不急,小木船静静地泊在岸边,阳光下,树林与建筑的身影倒映在河中,环境显得十分安宁静谧。
永春北路门牌号的编排很有特点,河东沿河是房屋,门牌是双号;河西沿河是马路,门牌为单号。

沿河两岸,能见到不少工厂,但更多的是停产多年的厂房,这应该是当年的乡镇企业了。

永春西二路西头的市河与团芦港交汇外,有一座定慧禅院。

定慧庵创建于1921年,因按当时南汇县最大的比丘尼庵“净心庵”的规格建造,故又名“新庵”。
大团因盐而兴,因商而盛。清代以来,引得一些豪门募人在沿海滩地垦殖开荒,而自己则在该镇上大兴土木,僦屋而居,华屋广厦几遍全镇。当时镇上花行、米庄甚多,号称“三步一家,五步一店”。
如今依然屋屋相连,粉墙黛瓦,高低错落,街道恬静宜人。

街巷低矮的房屋连绵不断,很多都是旧时的店铺。
门楣上字迹,显示这里是一家街道集体企业。

也有一些老宅,因为多年无人居住,成了“绿宅”。

在永春北路180弄,发现一栋很不错的老宅。

前墙后院,观音兜脊,白墙黛瓦,画里人居,泥制瓦当,人面形纹。观音兜:指妇女用的一种风帽,也指起源于江南民居,后多见于徽派建筑,山墙、门头常采用这种建筑形式。
庭院里残破不堪。但那院中的小花园中,通灵剔透的太湖石,看似随意的花草布局,却让你体会到其昔日的优雅与恬静。
上房成了杂物间。但从梁柱墙壁门窗依然可见当年的精工细作,大梁上有用金属条制成菱形图案和“竹苞松茂、麟趾迎祥”字样。可惜,这庭院的建造时间却是无考。

永春北路202号,大团龚氏宅,为龚海生父辈于清末建造。共有平房23间,硬山灰瓦顶。

龚宅共三进,一进临街店面阔5间,二、三进两侧各有厢房。

永春北路278号,大团马氏宅。相对于小洋房,马氏宅又称大洋房,为马仕云父亲于民国年间建造,抗日战争时曾为日军指挥部。
马宅为二层楼房,共10间,座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灰瓦顶,具有典型的中西合璧特色。

高大的仪门被临街房占去一半,仪门上方石雕“厚德载福”隐于屋檐之上。

仪门之内,小天井上,高墙漏窗,格扇擎板,木雕精细。

永春西二路66号,大团邵氏宅。

邵氏宅于清末民初建造,有平房27间。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灰瓦顶,正房二侧为观音兜山墙。
清末民初,西风东渐,最常见的就是“马头墙”加“观音兜”。

解放初被大团镇粮管所征用。现由大团房管所分配给拆迁户居住。该宅具有江南传统民居特色。

正房前廊弧形吊顶,立体曲线形状,图案东西合璧,甚是罕见。

永春西二路98号,大团王氏宅。为王志维先辈于清末建造。二进院落,一进一正两厢布局,二进为二层楼房,皆砖木结构,硬山灰瓦顶。
大团王氏宅是上海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浦东新区文物保护点。

永春北路119号,大团王振兴宅,为王振兴父于清末所建,解放初被大团房管所接收。

该建筑共有房16间,临街门面房面阔6间,后为一正二厢单层建筑,是较典型的江南传统民居。
永春北路95号,大团奚氏宅。为奚可清祖辈于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建造。

奚宅共有房16间。坐西朝东,砖木结构,硬山灰瓦顶。奚宅临街门面平房面阔7间。

永春北路122号,大团香烛店。为谢立清于清末建造,共有房18间。

香烛店坐北朝南,二层楼房 ,砖木结构,硬山灰瓦顶,原有店铺功能已不存,现为民居。
永春北路268弄18号,大门门柱是钉有“部队新村”标牌。

大团小洋房为马仕云父亲于民国年间建造,解放后充公,有房8间,属军产。

青砖清水外墙,正立面有二装饰烟囱,外形美观。具有典型的东西合璧特色。
(2021年4月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