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识小|激荡的传统
——新著《江南风俗与信仰》后记
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拙著《江南风俗与信仰》将亮相今年8月上海书展
“江南风俗与信仰”,这个题目在我心里酝酿了多年。这次有幸列入上海文艺出版社“十三五”出版计划的收官之作,令我感到很荣幸。在写作过程中,经由历史时空沉淀积留存留的风俗信仰,在大时代的变革中,发生着怎样的起伏激荡。
我研究了一辈子的民俗学和传播学,包括“风俗信仰”,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国民族振兴之基,民族守望之魂,是民族精神,更是民族魂。我们说文化自信,就一定要坚守这个中国人世世代代凝结起来的文化传统。
而传统是一直处于激荡之中的。“激荡”的过程,用得上一个哲学名词——“扬弃”,是既有克服又有保留:既要克服那些过时的、不适应当今发展的、阻滞我们前进的旧习惯、旧势力、旧风俗,也要保留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使之成为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力量。
“传统”在“激荡”,眼下显得很是急迫。就现实的社会文化来说,当今互联网与数字技术已经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社会,成为“激荡”传统民俗的重要因缘。四十多年来,亿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觉醒。
一百多年前,当我们民族还处于积贫积弱的时代,许多前辈与先贤都为中国的现代化,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开出过许多良方。有的先贤与学者通人也试图以西方文化模式代替中国的传统,但事实证明,“全盘西化”在我国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只有坚信我们的文化传统,才能弘扬民族精神,提振民族之魂。这是我撰写本书的一个基本信念。
然而,坚信传统的力量,并不是说要故步自封,传统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大规模快速发展,巨大的数字位移与应用,已经深刻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民俗信仰在内的中国传统。
激荡传统,是为了更好的复兴传统。为此,就迫切需要改变传统文化传播的僵化理念与模式,那种一成不变的形式与传承方式,很难在新时代引起年轻人的共鸣。而当古老的传统文化与当代最新的数字化技术互动时,让人们追溯历史,重拾古人趣味,也让当代年轻人喜爱我们的传统,让古老的遗产和文化传统“活”起来,重塑新时代中国民俗信仰的仪式感,留住中国文化根脉的初心,将大有可为。
这些年,我一直在试图阐释自己的一些看法,在各种媒体上也发表过一些观点与见解,这次在做“民俗信仰”课题研究时,也做了一些整理。为了在理论上做点铺垫,本书前二章说了一些关于“江南文化”与“民俗信仰”的理论与观点,从第三章起,就基本上在铺陈我对于江南民俗信仰各个领域的看法了。这些观点与看法,是不是有些许新意,能不能得到读者们的赞同,还是让读者自己去分析和批判吧。
为了提升阅读效果,我力求将文字写得通俗一些,所引用的资料也都做了脚注,主要参考文献附在文末,以便读者进一步延伸阅读。同时也参考了许多当下学者的观点和资料,在此谨致谢忱。
杜工部诗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最后,我要深切感谢上海文艺出版社各位同仁的帮助,使我完成了这本书的写作任务。限于作者的学识水平,恳请广大读者朋友们不吝赐教,以便将来再版时修改。谢谢!
仲富兰 2020年10月10日于沪上凝风轩
(本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
2021年7月27日于沪上“凝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