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保--古建筑(66)
本篇要目:
*************************************
1351.自贡桓侯宫
清 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
1352.青城山古建筑群
清至民国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
1353.达扎寺
清至民国 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
1354.泸县屈氏庄园
清至民国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
1355.高峰山古建筑群
清至民国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
1356.鲍家屯水利工程
明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
1357.镇远城墙
明至清 贵州省黔东州镇远县
1358.安顺武庙
明至清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
1359.隆里古建筑群
明至清 贵州省黔东州锦屏县
1360.石阡府文庙
明至清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
************************************
1351.自贡桓侯宫
桓侯宫位于四川自贡市区中华路口,俗称张爷庙,又叫张飞庙,临街而建,并且建在一处小山坡的路坎边上,因此人们进去必须登坡仰视,加之大门板上线刻的张飞像,怒发横眉哦,雄姿英发,使人肃然起敬。桓侯宫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咸丰末年初烧毁、同治年间重修,并在同行中商议“每宰猪一支,按行规抽钱贰伯文”,经过众人的缁铢积累,终于在光绪元年(1875)年落成。
门楼为单坡式的山门建筑,其徒然壁立的山门,被飞檐比翼的三重檐屋顶和歇山式弧型风火墙赋予了动感,加上门上的浮雕和彩绘更显得生机勃勃而不生硬。在屋檐下居中门匾有“桓侯宫”的字样,在大门两边的石匾上还刻有一幅对联“大义识君臣想当年北战东征单心克践桃园誓;功丰崇庙祀看今日风微人住寿世还留刁斗铭。”
桓侯宫是一座封闭式环状建筑,由于整个建筑是建在一个斜坡上,故游客穿门过廊均需拾级而上,给人步步登高之感,并且桓侯宫的建筑面积只有1300多平方米,建筑师在如此小的空间里安排了那么多的单体建筑,并且没有拥凑、繁琐之感,的确显示了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建筑技巧。
在门厅之上为戏楼,其两旁辅以两层楼底册回廊,从天井拾级而上便是正殿,正殿为五开间抬梁式木结构建筑,其前半部分为观戏赏景的看台,后面是当年供奉张飞神位的地方,而今虽无神像肃立,香烟缭绕,但仍显得有几分神秘、几分肃穆。
张飞塑像耸立在高台上,怒发横眉哦,雄姿英发,使人肃然起敬。
桓侯宫的戏台、钟楼鼓阁均造成歇山卷棚式屋顶,这种屋顶式样,过去在民间使用很少,特别是在自贡这样的南方地区,因此,显得独具风采,气度不凡。
桓侯宫整个的装饰也特别考究,屋顶和轮廓线的部分都用泥塑和浅浮雕装饰,并施以彩绘,用瓷片装饰,晶莹剔透,十分漂亮,在台口楼沿还饰以木雕栏板,柱础用石刻。在数米的楼沿板上就刻有戏剧场景18幅,其中仅人物就多达184人,还有大量的北京配饰,并且这些雕刻都做工精细,状物拟人皆栩栩如生。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贡市桓侯宫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52.青城山古建筑群
青城山古建筑群依山乘势,不拘不羁;亭台轩榭、石桥古道多就地取材不加雕琢,与山水完美融合。随处可见的楹联匾额、书画题词和诗文碑刻,以及优美的神话传说,更是点景抒情,为这座名山增添了浓郁的诗情画意。这里的很多雕刻也都不拘一格,别有生气,令人眼前一亮。
天师洞
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道教创始人“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全山至今保留了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数十座明清时期的道教宗教建筑。2000年,青城山和都江堰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青城山是道教的“第五洞天”也是中国道教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中国道教的渊源可追溯到中国上古原始巫术、先秦方仙道及两汉黄老道。在东汉时期,早期道教的两大主要支系先后在中国的西南方和北方兴起,这就是东汉顺帝时(126——144)由张陵在西蜀地区建立的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与东汉灵帝时(168——189)由张角在河北建立的太平道。这两支道教均同源于黄老道,尊崇黄帝、老子,信奉神仙思想,兼杂大量巫觋方术。其不同之处是产生于西蜀地区的五斗米道原始巫觋性质更浓;而太平道地处中原,保留了更多的黄老道与方仙道色彩。
建福宫
建福宫道教宫观。在四川省灌县西南的青城山丈人峰下。此地传为五岳丈人宁封子修道处,该宫创建于唐代开元十二年(724),时名丈人观,宋代改名“会庆建福宫”。现仅存两院三殿,均为清光绪十四年(1888)重修;宫内殿宇金碧辉煌,院落清新幽雅,配以假山,点缀亭台,宛如仙宫。宫右有明庆符王妃梳妆台等古迹,宫前有溪穿过,溪水清澈见底,四季不绝。四周林木苍翠,浓荫蔽日,炎夏盛暑,身游至此顿感清凉,大有如入仙境之意。既是青城著名的道教宫观,又是游览青城理想的休息之所。
上清宫
宫门为石砌券洞,上有门楼,“上清宫”匾额为蒋介石1940年手书,联文为于右任撰书:“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老君殿供奉太上老君、纯阳祖师和三丰祖师。三清殿供奉三清神像和三清弟子十二金仙。文武殿内祀文圣孔子和武圣关羽。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宫内有五代前蜀所凿之鸳鸯井、麻姑池。宫后有圣灯亭、东华殿,直上第一峰老君阁。宫左侧玉皇坪有前蜀王衍行宫遗址。宫前右侧下有天师池、跑马坪、旗杆石、豹谷等古迹。沿宫后石级而上百余米即至青城极顶,顶上建有一亭,置身亭中可观青城日出、云海及神灯等自然美景,人称观日亭或呼迎亭,后废,建有老君阁,中供奉老子骑牛像雕塑,为六层33米。5.12汶川地震震倒,2010年9月重建完成为42米。为青城山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
祖师殿
青城山祖师殿原名洞天观、清都观,初建于晋,明末毁败,清代乾隆五十七年万本圆重建祖堂,神龛匾额犹存。1982年被定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现存殿宇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因供奉真武大帝和三丰祖师,故名真武宫,又叫祖师殿,为小巧玲珑的四合院。背靠轩辕峰,面对白云溪,环境十分清幽。古迹有唐代薛昌浴丹井、广成先生读书台(传为唐代道教大学者杜光庭读书处)。此外还有清人黄云鹄题记的云松塔,1993年新建的灵官殿及客房。
圆明宫旧名清虚观,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后屡有修葺。宫内共三殿五院,主祀三官大帝、斗姥元君、王灵官、等道教仙真。宫外丛林蓊郁,翠霭掩映,环境清幽,风光迷人。道观最大特点为楠木林茂密,由历代道人在道观中种植,为青城山金丝楠木最为集中的地区。为青城山道教宫观最优雅之一,同时宫内设立有青城山圆明宫道家研修院,许多旅游爱好者和养生爱好者长年居此养生修炼。圆明宫中历代文物众多,尤其以道观建筑的装饰木雕及石雕为主,碑文,牌匾,书画也有部分存世。
玉清宫
玉清宫古名天真观,早废,1938年成都两仪慈善会重建,改称玉清宫。建筑群坐西向东,占地1020平方米,建筑面积697平方米,建筑结构为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是川西地区典型近代建筑之一。殿宇两重,依次为灵祖殿、纯阳殿。纯阳殿两旁各有一小天井,与大院只一门之隔,殿内祀吕纯阳、丘长春;下为灵祖殿,建筑在一个3米高的台阶上,面阔三间13.86米,进深四间9.76米,通高6.84(柱高3.9)米。正面敞开,两侧厢房与殿宇连接,构成一个浅的三合院,厢房山墙加设一段短廊,此三者均可俯瞰山下平川,形成一组观光平台,短廊屋顶两端为45°锐角披檐,形象生动。宫内有清代及民国石刻十余方。宫左侧有天然莲蕊石,形如莲花;宫后一泉,泉水清澈,四时不竭;宫后有小道,西行里许可达丈人峰,登峰眺望,后面青城诸峰,前面千里平川,尽收眼内。
朝阳洞
朝阳洞位于青城山朝阳顶东南绝壁下,洞穴有二,分别为大、小朝阳洞,两洞间相距5米,均面向东南。朝阳洞宽32.15米,高4.36米,深24.2米;小朝阳洞宽11.0米,高3.2米,深5.3米。清光绪年间黄云鹄在此结茅居住,题诗和纪事于小朝阳洞石壁,现代画家徐悲鸿亦题有一联。洞口接搭木结构树皮屋面建筑,顺绝壁横向展开,朴素无华、十分自然,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平方米。
“天然图画”枋坐西北向东南,横跨游山道,占地面积110平方米,建筑面积65.8平方米。枋为穿斗式木梁架,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8.35米,进深一间2.8米,通高6.35米。枋前左有厢房,右是长亭式建筑“驻鹤庄”,抬梁式木梁架,悬山顶,面阔三间6.95米,进深一间3.42米,高4.3米。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青城山古建筑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53.达扎寺
达扎寺,全称为“达扎寺吉祥善法寺院”,位于四川阿坝州若尔盖县县城东北部,距若尔盖宾馆约500米,是一个格鲁派(黄教)寺院。初建于第十一绕迥水兔年,即康熙二年(1663年)由第一世达扎活佛曲吉·毛郎伦珠主持创造,距今已有338年的历史,历经七世活佛的主持和发展。
第十四绕迥土牛年,即大清道光九年(1829年),第四世达扎活佛洛桑丹增嘉措,二十七岁时与其兄弟索郎扎西,把寺院从黑河和热河交汇处迁到现址,修建了大经堂、尊胜佛母殿等,创建了上部密宗院。殿内供奉的诸多佛菩萨像,都由四世活佛亲手制故。
寺院建筑风格别具一格,既有藏族传统的建筑风格,又有汉武建筑风格,两者合二为一,规模宠大壮观。主要建筑有三大扎仓的经堂、达扎活佛的寝宫、寺院藏医门诊部、宗喀巴殿、怙主殿、犀甲护法神殿、时轮塔、菩提塔、尊胜塔、降魔塔,还有僧众住的禅院、转经房等。
寺里僧人严持戒律,精修各种佛法。瑜伽高僧辈出不穷,被佛教界誉为胜乐金刚道场,是信教群众朝拜的圣地。僧人也越来越多,寺院规模越来越大,各种法会甚多,给当地文化教育、传统科技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六世活佛达扎活佛.格桑吉美丹贝嘉禅师,因修持极高,慎思明辩,通达显密各种经典,于1956年被西藏哲蚌寺封为“夏尔哇曲吉”佛位,名扬西藏。
寺内除珍藏有众多佛及菩萨像外,还有金汁抄写的《般若经》等珍贵经典,以及供有三千多年历史的佛祖像,高僧(藏文字母)字骨和印有六世活佛手纹的石碑等许多珍贵文物。达扎寺院已对外开放,寺院有专门解说员,能用标准的普通话和英语对院内建筑、文物逐一进行介绍,为游客能直接简易地了解神秘的宗教文化提供了方便。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逹扎寺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54.泸县屈氏庄园
泸县屈氏庄园,始建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1809-1845)。民国1912年—1916年扩建碉楼、戏楼、佛堂,庄园基本完善成现在的格局。屈氏庄园现存部分占地12亩,坐西南向东北,整体布局似一艘大船,它是四川省现存较为典型的高墙碉楼民居,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继大邑刘文彩“收租院”之后成为四川第二个阶级教育展览馆,被誉为“川南民间建筑精粹”。庄园经历的闭关锁国到被迫打开国门,到中华民国再到新中国的成立多个时期,曲折的历程,反映着一个时代的变迁,是历史变化的一座标本。
屈氏庄园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起始于当时任知事的屈应选,经过几代人的双手营造,到了屈应选孙辈屈恒升的时候,整个庄园建筑达到日臻定然整的地步。整座庄园共占地30多亩,内外有围墙3层,庄园内有大小花厅、天井48个。共有房屋180余间,园内设有戏台、佛堂、金银库、凤凰井(原叫荷花井)、内花园、外花园、前花园、吞花园、水池、凉亭、钓鱼台、网球场、跑马场等。该庄园以其规模大,建造豪华而甚称川南老大,庄园的主人们在建园之初,颇费了一番脑筋,既要考虑宅基与人相生相克,又要考虑防匪防火功能。
建筑入口上的浮雕运用了西画的焦点透视技法,立体细腻、技法娴熟,极富生活情趣;窗为弧形顶或尖顶,有中欧简练、大方的特点。
整个建筑以中堂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既分散又集中,4座雕楼分布建筑4角,登楼即可俯瞰整个庄园,又象四雄狮坐镇把守。一处有事,只要在雕楼上鸣枪,喊话,点烽烟,其他地方即可救应。解放前夕,闹土匪最凶时,屈恒升还高价从外地买回5门电话机,可随时在任何一角坐镇指挥,打击来犯之敌。
庄园内,道光年间修建的中心建筑群采取中轴线对称方式布局,内戏楼将西式的廊房和中式戏台组合,构成的整体轮廓舒展柔和而不失庄严;白墙、青砖、黛瓦,色调清新而淡雅;画栋雕梁、飞檐斗角,尽显巴蜀之地的婉约美和内敛气质。
整个建筑群内设有大小花厅、天井48个,以装修精致的中堂为主,布局左右花厅、寝室、帐房、书房、厢房,室内外空间和谐优美,不能不感叹庄园主人在空间处理上的独具匠心。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屈氏庄园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55.高峰山古建筑群
高峰山,位于四川省蓬溪县文井镇北20公里处。海拔547米,山峰秀丽,形似栖凤,故又称“高凤山”。曾以道教为主,兼具儒、佛文化,如今是龙门正宗的道教活动场所。始建于初唐,续建于晚清,扩建于民国,是得国民政府众多元老崇敬的宝刹,受国内十八行省朝拜的玄都。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曾题匾额“为善最乐”以誉之。高峰山有“蜀北第一名山”与“川中第一峰”的说法。因独特的八卦迷宫建筑,又有“川北迷宫”的美称。
高峰山座西面东,有三大自然景观:山上树木葱茏,覆盖全山。全山上有上百年乃至上千年古柏500余株,均向寺生长,此为一;遥望高峰山,恰如绿色宝塔巍然屹立,环山有8条山系,恰似8条巨龙回首高峰,高峰山顶,又形似长龙,且以唐代古刹为龙头,有如九龙翘首捧太极,此为二;高峰山有东西南北"四道寨门",方便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四寨门尤以东、西寨门看得最宽最远,现修建了一处观景台,可看日出、夕阳、云海、风景之美妙,丝毫不亚于五岳,此为三。三大自然景观,自然朴素,灵秀宜人,极富道存韵致,又多田园情趣,正是亲历传统、回归自然、休闲悟道的好去处。
南寨门及寨垣
主庙建筑按照按先天八卦设计修建,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该建筑群核心位的天井,分为一阴一阳,喻为太极图。正北三清殿,殿后是斗姆殿,构成坎挂,称“坎中满”;正南三官殿,殿后是老君殿,殿对面是南客堂,构成“离挂”,称“离中虚”;正东是文武殿,殿后是灵官殿、山门,构成乾卦,称“乾三”,正西是三开间长的西客堂,构成坤挂,称“坤六断”。这就是以道家“金锁八门”的奇术纵横排比,形成八卦中的乾、坤、坎、离四正卦,代表道观的东、西、北、南方向。
高峰山既是一座山,也是这座道观的名字,它不仅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奇观,也是朴素神秘的修道胜地。每当晨钟声脆之时,伫立道观山门前,静神屏气,不禁令人神清气爽,胸襟大开。高峰山古建筑群,正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海内外与道有缘之人。
高峰山寺庙中陈列有历代军政要员和地方名士题赠的匾额300余块,楹联40余副。“八卦迷宫”古建筑群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5200余平方米,始建于唐,复建于明清,扩建于民国,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它与2005年落成的高36米的“天下第一”老子石雕塑像并称为“高峰奇观,天下双绝”。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匾
民国时期四川省主席王缵绪题匾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高峰山古建筑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56.鲍家屯水利工程
鲍家屯明代水利工程位于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家屯,紧邻大西桥镇西南侧。鲍家屯选址合理,规划布局奇特,建筑风貌完整,民居风格古朴。
鲍家屯明代水利工程设施始建于明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工程体系,这一工程属引蓄结合的塘坝式水利型式,它由横坝、顺坝和高低龙口组成。大小七个堤坝、五条主渠道(若干支渠)、两座水碾房、两座石桥。
采用“鱼嘴分流”的方式,把上游河道一分为二,形成“两河绕田坝”的态势。使村落周边不同高程的2000余亩田地都能得到自流灌溉,对农民免受干旱影响,保证当年粮食收成起到重要作用。延续了六百年的鲍家屯明代水利工程,至今仍然完好地保持了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绝无刀劈斧砍的痕迹,尤其是小青山脚下的回龙坝采用在水利工程较少见的S形坝,不但降低了洪水的冲击力,降低了洪涝灾害的损失,而且极具美感。
这里也体现出鲍家屯村所具有另一主要的环境特色,即将江南神韵的“水口园林”结合到村落传统的入口区,达成山水、田园融为一体,园林、村落相互印衬。宛如一部田园乐章,更像是一幅清心淡彩的水墨画。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鲍家屯明代水利工程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57.镇远城墙
镇远古镇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名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镇远古镇交通方便区位优越,湘黔铁路、株六复线、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铜仁机场、湖南芷江机场和贵阳机场分别为90公里、170公里和270公里。县境东界湖南新晃,南临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铜仁地区的石阡,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镇远历史悠久,自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近2300年的历史,其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之久。
镇远城墙包括府城墙、四官殿和卫城墙。
府城墙,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位于县城北石屏山上。原城墙长2030米,高5米、面宽2.78米,沿北侧砌成垛口,每个垛口0.7米见方,上顶宽2米。城墙中段有方形烽火炮台一个,士兵守宿指挥堡一间。府城墙全部为方整青条石砌筑,建有炮台口,城楼。城墙尚存1500米。
四官殿,位于县城北石屏山上,坐北向南。始建于明代,由正殿、钟楼、石拱券城堡组成。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平方米。一层为登山石径通道,二层为正殿,明间供奉战国时期的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位将军神像,东稍间供龙虎玄坛赵元帅之神像,西稍间供日、月神像。正殿为重檐歇山式穿斗木结构吊脚楼。
卫城墙,位于县城舞阳河南岸。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原城墙北沿舞阳河、南依五老山围成一圈筑成,周长3090米。现存城墙由城墙、西门码头、上北门城门城楼、上北门码头、三堵护城堤和下北门城门城楼组成,城墙总长约1.5公里。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镇远城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58.安顺武庙
安顺武庙,清康熙五年(1666)贵州提督李本深重修,供春秋祭祀圣帝君,改名武庙。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建观音楼,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贵州提督徐印川拆除宫墙,改建厅房5间,又于临街正门处围以朱栏;民国八年(1919)县知事唐希泽改武庙为关岳庙并予培修。
该庙整体布局呈长方形,为石墙围护三进四合院式石木结构建筑群。武庙大殿内有36根整料石柱构成了主架,最高石柱达14米,取材难度之大、建筑工艺之精,为古代前人巧夺天工之精华所在。昔为安顺古城四大石庙之一,石柱殿堂之冠。观音阁系三层重檐四角攒尖顶木结构楼阁,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在武庙,沿中轴线从前往后,前有精致壮观的牌楼式山门,山门后有宫墙、冸池(武庙冸池呈八菱形,状似八卦,它有别于其他古建筑,堪称中国冸池建筑一绝),中有由三十六根、高十四米左右的整料石柱支撑的雄伟大殿(这实属罕见,让人难以想象古人当初如何将其竖立)。
后有高耸入云壮观的观音楼。在大殿与观音楼之间有两厢,周围还有十余个相关建筑物共同组成今天的安顺武庙全貌。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安顺武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59.隆里古建筑群
隆里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隆里乡隆里所村,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因明代在此置千户所而形成。明洪武十一年(1378),明太祖朱元璋派第六子楚王朱桢率三十万大军征剿吴勉义军,十八年(1385)剿平,留兵弹压,在隆里实行“军屯”,二十五年(1392)置龙里(隆里古称龙里)守御千户所,俗称隆里所城,是为隆里古建筑群营造之始。之后历经清代、民国几经拓补,形成现有规模。
隆里所城东西长240米,南北宽222米,城墙周长1100余米,平面总体呈四方形布局,占地48174平方米,设东、西、南、北四道城门,城墙外挖掘护城河,架设吊桥。隆里古建筑群包含隆里所城内的民居、宗祠、庙宇、书院、城墙、街区和城外的桥梁、寺庙等建筑,基本保存明清封格,有房屋700余幢,其中70%为解放前所建的具有徽派建筑特点的封火墙式和无封火墙木构建筑,其中具有保护价值的单体建筑有53栋(座)。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隆里古建筑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60.石阡府文庙
据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明清贵州700进士》一书记载,贵州700进士中石阡府占13名。石阡府文庙历经战火,多次重修,至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知府董醇重修后,庙制稳定,其面积约3000平方米,整个庙基坐东朝西,庙分三进院落,院基渐次升高,自西向东自上而下分别建有庙墙、泮池、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两庑、天子台、大成殿以及崇圣祀、考棚等。解放初期,泮池、状元桥、棂星门宗圣祀、考棚等被毁。
文庙正中为大成殿,殿上丹墀,庙墀左右炼油西阶,阶下为天子台,天子台上下各有“双龙抢宝”和“鲤鱼跳龙门”巨型浮雕一块,左右列东西两庑各三间,前为大成门五间,其左右两间原为文武官员的更衣室,左为名臣祀,右为乡贤祀。大成门外有桂花古树二株,四季浓阴,八月花开,一黄一白,香飘满院。中间稍下丈余,竖立石枋为棂星门,门外为泮池及状元桥,池前左右有门题有“礼门”、“义路”,门外各立下马牌,大成殿之后有崇圣祀,周围绕以红墙,庙基长8.5米,,阔2.6米。
左边“礼门”进入,
右边“义路”出来。
穿过大成门即看到了与大成门垂直的左右兩庑各三间。再上去就是天子台。天子台上下各有“双龙抢宝”和“鲤鱼跳龙门”巨型浮雕一块。沿丹墀左右炼油阶梯上去就是居于文庙正中的主建筑大成殿。大成殿之后有崇圣祠和考棚,周围红墙围绕。整个建筑格局工整匀称而大气,庄严肃穆,层次井然。
新塑的孔子像位于大成殿内,其像高3.68米,立于高1.06米的长方形底座上,身穿大袖长袍,目光睿智,面容慈善,长髯飘然,手持书卷,怀中抱剑,整体形象高大魁梧。该塑像为当地民间艺人曾令智建造,历时半年时间建成。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石阡府文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