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名医治疗方法真传
一、【病案举例】 患者:李男,62岁。患者因“顽固性呃逆10天”就诊。 自述:患者十天前因家务琐事出现呃逆,未予注意。翌日呃逆加剧到医院求诊,实验室等各种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且经中西药治疗,症状仍见,患者进食、饮水即现呃逆,夜卧难寐,寐后呃逆消失,醒后又作。 医师建议神经阻滞疗法、体外膈肌起搏治疗等,患者惧痛而来求诊。 即诊:查患者呃逆连声,呃声洪亮,时或心烦,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二便正常,舌红苔薄白,脉弦。 辩证:此乃呃逆(顽固性呃逆),为肝郁气滞,胃失和降所为, 治则:当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治, 方用:逍遥散加味, 方药:药取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莱菔子、枳壳、枳实、杏仁、厚朴、茯苓、旋覆花各10克,代赭石20克,丁香、吴茱萸、小茴香、薄荷、炙甘草、苏子、白芥子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 进程:患者用药1剂后呃逆减轻,食饮后不再呃逆; 2剂后呃声平缓,次数减少,夜能安寐。 原方续进5剂,呃逆诸症消失,食欲增进,夜寐安稳。 嘱患者口服逍遥丸,每日2次,每次9克,连续1周以巩固疗效。 随访二月,患者未见呃逆。
二、【中医评析】 呃逆----,俗称“打嗝”,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中医认为:胃以和降为顺。本病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多为饮食不当,情志不遂,脾胃虚弱所致。 当以理气和胃,降逆止呃为治。 方解如下: 逍遥散(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薄荷、炙甘草)----疏肝健脾,和胃理气。 三子养亲汤(莱菔子、苏子、白芥子)----降气消食。 二枳(枳壳、枳实)----破气消积。 旋覆花、代赭石----降逆止呃。 丁香、吴茱萸、小茴香----行气和胃止呃。 杏仁、厚朴、茯苓----疏通三焦气机,使气机和顺,胃气和降。 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之功,故顽固性呃逆可止。
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在受到寒冷刺激、饱餐、吃饭过快、吃进干硬食物后身体出现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由膈肌阵发性收缩痉挛所致,是膈肌痉挛收缩下移、空气快速吸入呼吸道内而声门或气管上端的声带迅急关闭,产生的一种急而短促的声音。呃逆频繁或持续24小时以上,称为难治性呃逆、顽固性呃逆。 药物、非药物治疗无效者,常需神经阻滞疗法、体外膈肌起搏等治疗。
中医认为:顽固性呃逆,多发生于某些疾病中。若年老正虚,重病后期及急危患者,呃逆时断时续,呃声低微,气不得续,饮食难进,脉细沉弱,则属元气衰败,胃气将绝,病情转危之证,此时急当救护胃气,以挽其危。 对于功能性呃逆,在常规治疗时,可配合选用下列外治法。
1、棉签刺激法:用一根消毒棉签,软端放入口腔,或鼻腔内,轻轻按摩软、硬腭交界处,或鼻腔,约1-2分钟左右,呃逆即能止住。此法的机理是通过局部按摩,产生一种对抗刺激,沿着呃逆反射的输入途径,进而中止其传导,达到止呃目的。
2、压迫眼球法:患者卧位,闭眼,用手指自一侧眼球上部向下轻轻按压(不可压迫角膜,不要用力过猛),每次5~15秒,时间不宜过长。若呃逆不止,或出现心率减慢,应立即停止加压。一般先压右眼,后压左眼。青光眼、高度近视、心脏病患者忌用此法。
3、穴位按压法:取攒竹、足三里、内关、合谷、至阳、天突等穴,任选一二穴,以中度指力按压,使病人感觉酸胀,疼痛以度,每次按压持续15秒钟左右即可。
4、针刺疗法:取合谷、内关、足三里、中脘等穴,任选一二穴,取银针,或缝衣针,常规消毒后,强刺激针刺,每次10~20秒。针刺后首先局部产生疼痛,可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时通过腧穴的作用,起到疏肝和胃,理气降逆,通畅经络,调和气血作用而止呃。
5、敷脐、摩腹疗法:芾蒂5个,水煎取浓汁饮服,每日3次。同时取药渣捣烂外敷肚脐,包扎固定,每日1换。 敷脐时配合摩腹疗法效果更佳:以搓热的手掌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各按摩小腹部,至小腹部发热为止,有较好的止呃效果。可和胃降逆,理气止呃。
通过上述外治治疗,一般均可止呃。呃逆止后,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并可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指导下选用中药,巩固疗效。
三、秦伯未老师治疗呃逆经验
秦老说,呃逆与嗳气不同。呃逆,是气郁逆行,冲动横膈,使其挛缩,造成气吸入肺,使声门突然闭拢,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声音,患者感到难受。嗳气,是胃气上逆,发出声音后反觉舒服。引起呃逆的原因很多,轻者易治,用突然使其惊、喜、悲、怒的方法则可阻止呃逆,也可采用呼气后尽量停息的方法、按压咽后壁的方法、纸条刺鼻取嚏的方法等缓解,重者可服汤药治疗。大体辨证如下:
1、若因情志不舒,木郁横逆,升降失司,横膈受冲而逆者,多有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纳谷不香,舌暗苔黄,脉沉细弦。拟柔肝养肝,理气降逆之法。常用:白芍、当归、郁金、枳壳、厚朴、胆草、山栀、牛膝。
2、若因贪食生冷、厚味,使脾胃受伤,胃失和降,伤及横膈者,多有嗳气吞酸,脘腹痞胀,纳谷不香,喜温怕冷,舌胖苔白,脉弱。拟温中健脾,和胃降逆。常用:公丁香、柿蒂、干姜、荜茇、花椒、党参、茯苓、半夏。
3、若因贪食辛辣,脾胃燥热,阴津受伤者,多有消谷善饥,口渴饮多,大便秘结,呃声响亮,舌瘦干红,脉细偏数。拟养阴清热,和胃降逆之法。常用:石斛、玄参、麦冬、牛膝、生地、旋覆花、生赭石、山栀。
4、若因大病终末,呃声低微不断,是胃气已败,停而不降,扰动横膈,则治疗困难; 可试用:人参10克、附子6克、干姜6克煎汤,猴枣粉0.5克冲服。
四、宋向元老师治疗呃逆病例
患者:陈某,女,35岁。1961年11月3日初诊。
自述:患者因值经期生气,复加劳累后冷饮、冷食,继胸脘满闷,发生呃逆,已经多方治疗三个月有余,毫无效果,从山西大同来京求治。 即诊:当时有胸胁苦满,纳谷不香,时有恶心,大便秘结,舌暗,苔黄腻,脉沉弦数。 辨证:为寒凝气阻,已有化热,上冲横膈。 治则:拟温散行阻,清热降逆。 处方:公丁香10克,木香10克,槟榔10克,青皮10克,枳壳6克,厚朴6克,郁金10克,半夏10克。三剂,水煎服。
进程:11月7日复诊,药进三剂,症状全解。
五、张志纯老师治疗呃逆病例
1、张志纯老师用丹栀逍遥散治呃逆病例
王某,女,55岁。1962年3月5日初诊。
患者与人吵架后出现胸闷太息,继而苦于呃逆,月余不解,针灸、服药都未见效。舌胖,苔薄黄,脉弦。辨证为肝脾不调,略有郁热。法用调和肝脾,稍佐清热,方宗丹栀逍遥散加味。
处方:当归10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茯神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丹皮10克,山栀10克(水飞),薄荷10克(后下),生姜2片,半夏10克。三剂,水煎服。
3月10日复诊,诸症状已除,呃逆已解,效不更方,原方五剂,水煎服。后知,药后康复,赞扬张老医术高明,一再表示感谢。
2、张志纯老师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呃逆病例
赵某,男,60岁。1963年1月3日初诊。
患者素体虚弱,形体消瘦,疲乏无力,少气太息,夕纳后脘中饱满,平时脘有停饮,近两个月来常有呃逆,原因不明,舌胖苔白,脉弱。辨证为中气不足,胃气不行,拟补中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黄芪10克,白术6克,陈皮6克,升麻3克,柴胡3克,党参9克,炙甘草3克,当归10克,半夏6克。五剂,水煎服。
1月10日复诊,药服五剂,呃止,食增,体力也有好转。舌脉尚无变化,再用原方十剂,水煎服。后知病者呃逆未发,身体情况较前改善。
六、胡希恕老师治疗呃逆病例
常某,男,56岁。1963年3月10日初诊。
患者20天前因饭后生气,接着发生呃逆,某医生用丁香柿蒂汤、针灸等治疗未见效。现在,胸腹胀满,大便干结,口苦,急躁易怒,舌苔黄,舌质红,脉弦滑。辨证为少阳阳明合病,用大柴胡汤治疗。
处方:柴胡15克,黄芩10克,白芍20克,半夏10克,生姜10克,大黄10克,厚朴10克,生甘草6克,大枣5枚。两剂,水煎服。
3月12日复诊,服药一剂,气顺,便通,呃止。问第二剂药还要服否。胡老说,可以留着,必要时再用。
七、陈申芝老师治疗呃逆病例
吴某,男,30岁。1965年7月10日初诊。
患者素体壮实,常有头晕。原因不明发生呃逆已十余日,精神、饮食、体力均好,睡眠略差,易于激动,舌红,脉弦。辨证为肝阳上亢,拟平肝潜阳。
处方:生赭石30克,生石决明30克,生石膏30克,生地30克,珍珠母30克,牛膝15克。三剂,水煎服。
7月15日来诊,呃逆解,头晕、失眠均好转。原方继服十剂,水煎服。
呃逆,俗称打嗝。既是一个临床常见症状,又是中医病名,多见于女性,常伴有上腹部胀痛,反酸等症。
图片来源:网络
呃逆病在大多数中医著作中都有详尽的记载,如《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哕,即有'呃逆’的含义。至明代张景岳才将'呃逆’单独列出,'哕’则专指干呕。 八、下面就几个病例谈谈对本病的一点心得。
病例一,贾某,男,本村人,就诊于2010年2月8日,患者高龄,因病数年卧床,最近发作呃逆不止,经本村同仁用西药治疗无效,求助于中医。刻诊:面色萎黄,呃声低微连续,给予:旋复花20克 代赭石10克 柿蒂15克 党参20克 炒山药15克 茯苓15克 生白术15克 甘草6克 陈皮6克 升麻6克 柴胡6克 两剂,水煎服,日服一剂。药后有效,呃逆减少,二诊又取原方两剂。三诊时呃逆已止又取三剂巩固。
病例二,某,男,46岁,本村人,就诊于2017年7月2日。本患者是发小玩伴,五天前出现呃逆,当时劝其服中药,因惧苦怕涩,说实在是喝不下,于是就给了他两天的西药对症处理,同时按压攒竹穴,呃逆症状稍缓。后又反复,痛苦异常,无奈之下,要求中药治疗。刻诊:呃逆五天,呃声低沉,稍饮食则加重,乏力,上腹胀满,大便日一行虚坐努责,小便黄,舌质红苔白厚,脉弦右关不足。给予:夜交藤50克 刀豆10克 连翘6克 仙鹤草30克 黄芪30克 苍术15克 白术15克 陈皮6克 升麻3克 柴胡3克 当归10克 厚朴10克 杏仁10克 三剂,水煎,日一剂服。服药一剂后,呃逆明显减少,三剂尽痊愈。
病例三,某,男,46岁,邻村人,就诊于2016年12月17日。刻诊:呃逆两个月,伴右胸胁疼痛,咳则加重,食欲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两月来曾到省医院检查数次,治疗乏效。给予:夜交藤40克 刀豆15克 川楝子10克 生地15克 麦冬15克 枸杞10克 柴胡10克 黄芩10克 半夏10克 党参10克 炙甘草10克 旋复花10克 枇杷叶10克 沙参15克 三剂,水煎,日服一剂。二诊时呃逆明显减少,胸胁疼痛减轻,药已对症,又取三剂,继服。三诊时呃逆止,胸胁痛继续好转,取原方五剂,后经随访痊愈。
评述:《景岳全书.杂证谟》:'凡杂证之呃,然有兼寒,有兼热者… …但察其因而治气,自无不愈。’呃逆之因在于胃气上逆而作,病位在中焦,中焦重要的气机在于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
病例一和病例二就是抓住了这个主要病机,用补中益气汤助脾升清,旋复花、代赭石等降胃气。特别是病例二,加用了赵振兴师爷的止呃(呕)三药:夜交藤、刀豆、连翘。三药合用交通阴阳、镇静止呕逆。是止呕止呃逆的专方专药,配以针对病机的主方,往往效如浮桴。病例二舌苔白厚所以加用了平胃散,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脾气升胃气降,中焦气机正常,呃逆自止。
病例三患者呃逆伴右侧胸胁疼痛、舌质红、脉弦数。提示病机肝之阴血不足、筋脉失养而做痛;肝失于疏泄,朩不条达,肝胃不和,中焦升降失常而作呃逆。主方选用一贯煎养肝阴止胁痛;小柴胡汤条达气机;旋复花、枇杷叶降肺胃之气。同时加用止呃逆的高效专方:夜交藤、刀豆、连翘。肝气左升,肺气右降,中焦气机得复,则痛呃自止。
偶读《石家百年医案精选》,其中'何钱医案’中记载'薄荷加理中丸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膈肌痉挛’一案。一少年呃逆八年久治无效。何钱先生辨为'脾胃阳虚,虚气上逆’,立法温补脾胃,下气和中。方用理中丸合旋复代赭汤,五剂。患者服完药后没有效果。二诊时前方加薄荷6克,三剂而八年呃逆止,又用五剂而愈。
九、何钱先生分析:'膈肌痉挛乃胃气上逆动膈所致,有寒热虚实之辨。方中薄荷性辛凉,乃下气平逆之良药。《日华子》称其疗心腹胀下气;《景岳全书》谓其下气消食痰;《药鉴》亦云其除气逆之胀满。治疗虽异,然总以和胃下气平逆为主。’但薄荷除了上述作用之外,其气芳香为疏肝解郁的佳品。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机体的藏腑、经络等等活动全赖于气的运动。由于肝的生理特点是主升发、主动,这对于气机的疏通畅达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藏腑的活动也就正常和调。同时,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脾胃正常升降的一个重要条件,若疏泄功能异常,势必影响胃的降浊功能,在上则为呕逆、嗳气;在中则为脘腹胀满疼痛;在下则为便秘。《素问.咳论》五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呃逆其病位在胃,但也涉及多个藏腑,所以临床辩证不能只着眼于'降胃气、止呃逆’。动辄旋复代赭丁香柿蒂,一定要抓主证,定病机,有的放矢,才能药到病除。
● 止呃逆小偏方:健胃消食片8片,咀嚼后咽下,立效。
- 风油精两滴加水口服,有效。
- 按压攒竹穴。
说明: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