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哉?“飘”哉?
是啊,不是在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人,未曾受这方水土和文化足够的沁润,当然没有那么容易就扎下根来。不要说人,就连植物的嫁接都需要一段时间相互适应,才能真正地让这片土地的营养滋养者外来者的生长,而外来者也才有机会反哺这慷慨的馈赠。
在北京待了五六年,深知“北漂”这两个字里承载了多少年轻人的梦想,以及披着梦想华丽外衣的幻想。很多人努力求学、拼命工作,就是希望能在这座全国的首都、这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里挣得一席之地,在硬如铁板一块、寸土寸金的北京大地上扎下根来。有的人成功了,空气中开始洋溢着他们热情的微笑;有的人绝望着,空气中也弥漫着他们心中的苦涩。这座城市如同一片汪洋大海,有的人乘坐着邮轮,有的人搭乘着小舟,而有的人则像浮萍一样漂浮着,不得不随波逐流。在汪洋洪流中,并非每一滴水都能成为激昂的浪花。
而对于“蓉漂”,我还没有太多体会。来成都数日,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丰富的维度,遍布大街小巷的小吃,将市井气彰显得淋漓尽致,可以“美食之都”最恰如其分的诠释;而矗立的高楼大厦,繁华的城市建设,无不体现出这座后起之秀的活力,大都市的样貌已经很具形态,从外观来看,似乎也不输北京多少。发展强势的西南大都市,屡上热搜的网红城市,当然会吸引越来越多外地人前来工作和生活,加入“蓉漂”的行列。我选择来成都,原因不止于此,但不管怎样,我成为“蓉漂”的现状与其他人并无二致。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我不敢保证自己会一直待在成都,把根扎在这里,也说不定只是短暂的“蓉漂”,体验在祖国西南的生活,给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的可能性。但不管怎样,在这里的每一天我都会认真对待,因为每一天在我的一生当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倘若不能过得精彩,过得有意义,就是浪费。就算浪费,也要浪费到有意思的事情和有意思的人身上。目前来看,成都是一座有意思的城市,有很多有意思的事,也有很多有意思的人。我对此有很多期待,也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等待和验证。我相信自己的选择,哪怕是错误的,我有勇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承担选择背后的代价。
年近而立,由京入蓉,一切重新开始,在别人看来似乎有些“飘”,有点不切实际。这样理解,当然也有一定的道理,只是这个世界的标准从来都不是唯一的。有多少种可能,就该有多少种标准。
当然,“漂”和“飘”是不同的,从部首就能看出来。前者靠水,后者随风。杜甫《赠李白》诗:“秋来相顾尚漂蓬,未就丹砂愧葛洪。”这里的“漂蓬”,即是“漂泊”之意。在大城市中没有户口,没有房子,蜗居在出租屋内,仿佛没有根基的浮萍,纵然露出水面的部位很高,“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但终归不同于深深扎根于地下、昂首于地上的“土著”,后者多了一些淡定和从容。陶渊明诗句“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那些在大城市飘着的人,有时候也像飘在空中的浮沉,缺少了人生的根蒂,但我觉得更多的人像是蒲公英,一旦落地,就会洒下希望的种子。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玛格丽特·米切尔的《Gone with the Wind》被翻译成“飘”,还挺恰当的。
无论是漂浮在水中,还是飘在风中,最终都是登陆和落地的。土地给了后来者无限的可能,也给了他们各种障碍。有的城市,努努力,希望还是可以企及的,而有些幻想在褪去理想的外衣之后,终会露出本来的面目,破碎于绝望之时。
但无论“漂”也好,“飘”也好,如果想不依附水和风,就只能先努力实现做到最基本的事情,那就是多挣“票”子。我想应该没错,但绝不会仅仅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