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的诗与平淡
新年伊始立了个flag——跟着我手里的《诗词日历》,日历每天翻动一页,我每天背诵一首日历上所选取的诗词。不知不觉坚持了二十多天,在背诵之后有诸多收获的同时,也感叹时间的飞逝。于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读《诗词日历》所选的诗词,并做一点算不上专业的、私人化的感受。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易催“
时间的脚步从不停歇,生命的长度着实有限。对每个个体而言,时间就如同一名匀速奔跑的运动员,从生命的起点开始,到生命的重点结束,只是个体对时间的快慢会有不同的感知。于是,常兴逝者如斯、岁月不居之叹,也常怀年岁不与、人生迟暮之悲。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悲叹的本质正是人类悲剧意识的根源。生命之有限性与时间之无限性的对比,促使人类不断找寻价值,这种找寻贯穿了整个生命历程,试图赋予自己存在的这段时间以足够有说服力的价值,达到”不枉此生“的目的。
今天是2019年1月20日,农历腊月十五,四九第三天,星期日,大寒。
时间飞逝,请赋予时光以意义。
各位早
————————————————————————————
去朋友家吃午饭,途中坐了17站地铁,让了三次座。
第一次,是打算让给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小男孩冲我一笑,想要坐下,被他父母拉住了。爸爸说:我们下一站就下车了,谢谢哈~
第二次是想要让给一个拄着单拐的小伙,我笑着示意他坐下,小伙挥了挥手,并往前探了探头,对我说了声“谢谢”,站了三站后下了车,还回头冲我再次挥手。
最后,上来了一对年轻的夫妻,丈夫抱着孩子在我身边的座位坐下,妻子推着婴儿车站着。丈夫体贴地询问妻子,要她坐下,自己站着。我就“识趣”地离开座位,站到了车门前,妻子随即“占据”了我原先所坐的座位。我站完了最后的三站。
再一次品尝了阿姨做的徽菜大餐。严格来讲,也算不上正宗的徽菜,用阿姨的话说是“安徽菜、河南菜和山东菜的结合”。毕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与豫鲁为邻的淮北,在饮食文化上与两地多有共性。
吃完饭和小哲、强强闲聊了一会,打了两局游戏,就起身离开继续去单位工作。
途中遇到了一个很聪明的小男孩,之所以说他聪明,是因为我和他还有他妈妈同坐了好几站地铁,途中听到小男孩问妈妈:“西四站,报站的时候为什么说是Xi Si Station,而不是West Four Station?”也正是这样一问引起了我对他的兴趣,顺着他的思路思考了这一问题。他妈妈给他解释了一通,看样子也并没能使他感到信服。后来小男孩坐在角落里,跟着手机一字一句地背诵白居易的《琵琶行》,我也跟着他稚嫩的声音,默默地背诵了起来。当他背到“商人重利轻离别”时,我停顿了一下,因为我印象中这句应该是“商人重利轻别离”,于是拿出手机百度了一下,确实如我所言。小男孩又重复了一遍,这次我没忍住告诉他应该是“轻别离”,他也看了看手机,确认了我的说法。我想这句诗,甚至这首诗都会在他的脑海里留下很深的印象。
好多朋友给我评论,说我是“带买王”。因为我在朋友圈每天发《诗词日历》上的诗和自己对这些诗的小感悟,勾起了很多微信好友的兴趣,他们也纷纷不惜“斥巨资”买下这本身价好几十块大洋的日历,跟着我一起扛起一只不算很轻的大旗,在一年三百六十五个日子里嵌入了三百六十五首诗。他们的生活有了诗的陪伴,诗也因为他们的选择,在古老的魅力里散发出新的生机。
“带买王“这个词,用在我身上倒有些夸张,但我似乎也有成为”带买王“的潜质。就如之前,在去西安和泰国旅行时,我每天更新的游记和随笔,撩拨起了很多人想要去这些地方旅行的冲动,也有人”追随“我的脚步,完成了属于他们的体验之旅。
好在,我并没有把他们带坏,好的东西值得分享,好的风景值得推荐,我所做的也许就是拉近了他们与它们彼此之间的距离,以我的眼,借我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