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亲不如近邻——马氏论语正义 里仁篇1-12
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翻译:
孔子说:“邻里之间,关系亲近是最佳选择。按照辈分大小来相处(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就知道什么叫关系亲近了。”
重点词解:
里:古代五十户为里,是一种行政区划,这里指邻里。《鹖冠子》载:“五家为伍......十伍为里。”
仁:本意指心脏,引申为血缘关系,这里指像血缘关系那样亲近。(详见《“仁”字为什么这样写?》)
不处:《韵会》载:“不,与否通。”《说文解字》载:“否,不也。”《广韵》载:“否,塞也。”不处,即否处,即像塞子那样相处。塞子上大下小,即大上下小,引申为邻里关系上年龄辈分大的为上,年龄辈分小的为下。
要义赏析:远亲不如近邻。
—————————————————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翻译:
孔子说:“不讲亲情的人,就不能够长时间遵循礼的约束,也不能长时间处于(哀乐)的音乐之中。讲亲情是围绕血缘关系雷打不动,变通是为了有利于亲情的表达。”
重点词解:
仁:本意指心脏,引申为血缘关系,这里指亲情。
久处约:《说文解字》载:“约,缠束也。”约,即是用绳子束缚。久处约,长时间处于(丧)礼的约束之下。
长处乐:长时间处于(哀乐)的音乐之中。
仁者安仁:《广韵》载:“安,徐也,止也。”《说文解字》载:“安,静也。”仁者安仁,即讲亲情围绕着血缘关系不动。
智者利仁:《礼记 丧礼四制》载:“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知也。仁义礼智,人道具矣......百官备,百物具,不言而事行者,扶而起;言而后事行者,杖而起;身自执事而后行者,面垢而已。秃者不髽,伛者不袒,跛者不踊,老、病不止酒肉。凡此八者,以权制者也。”丧礼中,为了体现对逝者的感情,对孝子有很多要求,如顿足(踊)、袒臂(袒)、禁酒、禁肉等。但是,也有例外,如果丧主是跛足,就可以不顿足,如果是驼背,也可以不袒臂,等等。儒家所说的智,本意指的是丧礼上的8种变通的特殊情况。智者利仁,变通是为了有利于亲情的表达。
要点赏析:本节的语言环境是丧礼。《礼记丧服四制第四十九》讲:“丧有四制......有恩有理,有节有权,取之于人情也。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知也......”。意思是说,办丧事,要考虑四条原则,即血缘关系、等级关系、礼仪规定和特殊情况。本章涉及到的是仁和智,即基于血缘关系的亲情和特殊情况下的变通。
——————————————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翻译:
孔子说,只有血缘关系能使人友爱和睦,能使人有所忌讳。
重点词解:
好人恶人:使动用法,使人好、使人恶,即使人友爱和睦、使人有所忌讳。《礼记仲尼燕居第二十八》载:言游进曰:“敢问礼也者,领恶而全好者与?”言游上前说:请问礼,是挈领各种忌讳而保全各种友爱关系的吗?
要点赏析:血,浓于水。
————————————————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翻译:
孔子说:“恭顺和意志力对于亲情来讲,没有什么坏处。”
重点词解:
苟:《说文解字》载:“苟,草也。”什么草呢?狗尾草。这里引申为像狗尾草那样弯腰,即恭顺。
志:《说文解字》载:“志,意也。”这里指意志力。《礼记 丧服四制》载:“强者可以观其志焉。”
恶:《广韵》载:“恶,不善也。”
要点赏析:孝是一生的修行,不但要恭顺,而且要长时间的恭顺,这就需要很强的意志力。
————————————————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翻译: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们所喜欢的,如果这个富贵的得来不符合礼的要求,就不能去占有;贫和贱,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如果这个贫贱的得来不符合礼的要求,也不去追求。当领导所追求的是亲和力,而不是既有的称谓(指富贵、贫贱)。当领导的没有一时一刻会违反亲和力的要求,休息时是这样,在外奔波时也是这样。
重点词解:
不得其道而得之:道,这里指礼。不以其道而得之,即得来的东西不符合礼的要求。
不处也:《玉篇》载:"处,居也。“处的本意指居住,引申为占有、拥有。不处也,即不占有。
不去也:《玉篇》载:“去,行也。”引申为追求。不去也,即不去追求。
恶乎成名:成名,即既有的称谓。恶乎成名,即不追求既有的称谓。
无终食之间:终食,即吃完一顿饭。终食之间,即一顿饭的功夫,比喻时间短。无终食之间,即今天所言没有一时一刻。
造次:《说文解字》载:“造,就也。”次,古代有房子的意思。造次,即就次,即就寝,即今天所言的休息。
颠沛:沛,本意指大水流,颠沛,即随着水流颠簸,即今天说的奔波。
要点赏析:孔子认为领导力就是亲和力,和贫贱富贵这些称谓没有关系。
————————————————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翻译:
孔子说:"我浅显的看法:推崇重视亲情的行为,厌恶不重视亲情仁的行为。推崇重视亲情的行为还没有成为一种风尚,(在这个环境中)厌恶不重视亲情的行为就是重视亲情,以避免不重视亲情的行为发生在自己身上。有谁能一整天都保持重视亲情的状态吗?我浅显的看法:打折扣的人大概是有的。这是我浅显的看法。"
重点词解:
未见:应为末见,谦称,即浅显的看法。
仁:这里指重视亲情。
要点赏析:惩恶即是扬善。
————————————————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翻译:
孔子说:“人的一生,深受其家族的影响制约。观察生命的过程,就知道亲情是什么了。”
重点词解:
过:《广韵》载:“过,经也。”这里指生命的过程。
各:通格,本意指树枝,引申为测量,这里指制约。(详见《格物致知,究竟在说什么?》)
党:《周礼》载:“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古代五百户为党,这里指家族。
要点赏析:正常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都是和亲人密不可分的。因此《说文解字》言:“仁者,亲也。”
——————————————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翻译:
孔子说:“太阳出来在黄道唱主角的时候,月亮就销声匿迹了。”
重点词解:
朝闻道:《说文解字》载:“朝,旦也。”朝即日出。《广韵》载:“闻,名达。”闻,即名气很大。道,指黄道。朝闻道,字面意思即是太阳出来扬名于黄道上,即今天所讲的唱主角。
夕死可:夕,即月亮。可,通歌,《集韵》载:“歌古作可。”夕死可,字面意思指月亮不再唱歌,即销声匿迹。
要点赏析:知进退、懂分寸是礼的重要内涵之一。本节用太阳和月亮来比喻不同场合主角的变更,新的主角出现时原来的主角就要销声匿迹
————————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翻译: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专注于弘扬大道,而以粗衣劣食为耻,这样的人不值得和他讨论事情。”
要点赏析:谋大事者,不拘小节,讲究吃穿是低层级的追求,所以不足谋。
————————————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翻译:
孔子说:“当领导的对待天下人,没有喜欢,没有厌恶,一切都用上下大小的标准来衡量。
重点解释:
君子:君本意指酒桌上负责倒酒的人,引申为主事者;子,古代是一种爵位,相当于今天非农技术人员;君子,相当于今天的非农行业领袖,即领导。
适:《广韵》载:“适,乐也。”适,就是乐,就是喜欢。
莫:《韵会》载:“莫,无也,勿也,不可也。”莫,即是否定,即是厌恶。
义:本意指鱼,象形鱼骨,鱼身在上,为大;鱼尾在下,为小。因此,古人用“义”来比喻上下大小关系。
要点赏析:当大哥,讲义气,不是冲动而为,而是全方位地顾及上下大小的关系。
——————————————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翻译:
孔子说:“当领导的心里装着目标,普通民众心里装着个人小圈子;当领导的心里装着肩负的责任,普通民众心里装着实惠。”
重点词解:
德:本意指路标,引申为目标。详见(《问世间“德”为何物》)。
土:本意指划分疆土的界碑,这里引申为小圈子。
刑:本意指古代一种刑具——断头台。由于断头台上的斧头形状中间高两边低,颇像人头和两个肩膀,因此古人常将“刑克”并用。《说文解字》载:“克,肩也。”这里引申为肩上的责任。
要点赏析:领导和普通民众的区别就在于肩负实现目标的责任。
————————————————
4.12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翻译:
孔子说:“以逐利为目的的人生之路,会有很多弯路。”
重点词解:
放于利:《说文解字》载:“放,逐也。”放于利,即逐于利。
行:《增韵》载:“行,路也。”
怨:通夗,弯曲之意。
要点赏析:钱是改善生活的工具,而不是人生目标。一切向钱看,就会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