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有约】| 李淮作品:行走古汉台
汉中是我国汉水流域的西汉、东汉、蜀汉王朝发祥地,是汉文化走向世界发源地。我们有汉人、汉字、汉服、汉文化、汉民族,与汉中这个地方有千丝万缕联系。今天,我走近这片与祖先有关联的土地,心里满满是好奇。那千年前的秦砖汉瓦,是不是还那么朴拙庄重活色生香?那绵长的秦韵汉风,是不是还在余音缭绕三日不绝?
想知道古老的文化,同行一位先生说,到了汉中,你须得去古汉台看看。
古汉台在哪里?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东大街26号。楚汉相争时筑建,面积约8000平方米。由台高七米的三级地台构成。宋代张少愚有“留此一坯土,犹是汉家基”,指的就是汉台遗迹。现在是汉中博物馆所在地。
当年,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汉高祖刘邦,在这里修建了自己的行宫。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其子胡亥即位,苛捐杂税残暴昏庸。大泽乡陈胜吴广拉开中国农民军起义序幕,继与贵族诸侯联合一举推翻了秦王朝统治。西楚霸王项羽自持功高,首先撕毁各路义军与楚怀王所定“先攻下咸阳者王之”协定,“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四十一县,都南郑。”刘邦势单力薄,逐取韬光养晦策略,率军由子午道进驻汉中,并派张良用计烧掉了由关中进汉中所有栈道。刘邦到汉中,花大价钱修筑我看到的古汉台麻痹项羽,表示自己并没有东进出兵与霸王争天下。刘邦在汉中广积粮勤练兵招贤人,后剑指三秦一战东归建立大汉王朝。刘邦驻汉中发迹而开疆辟土成就帝业,定国号“汉”。
古汉台走走看看,登三级土台阶,上坐北朝南汉台,古汉台上最高处是望江楼,是南宋时修建的天汉楼。楼高17.5米,融南北建筑风格和清末民初建筑风格,是汉中标志性古建筑。以前登望江楼,可浏览汉江。二楼上楹联“汉水东流几千里,秦云北望第一楼”为证。
“褒斜古栈道陈列室”参观。我们秦巴两山之间,有七条道路可以穿越。它们分别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走秦岭,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通大巴山。金牛道是古蜀道主干线,有“石牛粪金,五丁开道”故事传说,它南起成都、过广汉、经德阳、走绵阳、转梓潼、历大小剑山、从广元而出川,在陕西褒城附近向左,后沿褒河过石门,越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全长约一千多公里,是广义蜀道。我们从汉中回德阳走这条路。米仓道创于秦朝末年,兴于汉代,是陕西入川重要道路,因米仓山而得名。荔枝道与荔枝有关,玄宗为玉环能吃上新鲜可口荔枝,专门开辟捷境,明朝《蜀中广记》对“荔枝道”有记载:“自涪陵(荔枝园)——垫江——梁平——大足——达县——通川——宣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是把岭南荔枝进贡皇上,实际上,我们四川泸州荔枝,当时是上等进贡珍品。
道路,是先民经过多次勘测和走动,历经千辛万苦才脚踏实地走出来的。今天,我们风驰电掣般在高速公路上绝尘而去的时候,可曾想过当年先民们的艰难辛劳呢?
登望江楼,上桂荫堂,观镜吾池,欣赏七十年代从褒斜石门隧洞凿迁的摩崖十三方精品石刻。这十三品名家碑帖是全国书画家都仰慕的东西。《石门颂》是汉代前隶书,作者不详;《石门铭》是汉代偏后一点楷书,作者也不详;而《扬淮表记》、《大开通》等,是不可多得国宝级别碑帖。
古汉台中,树木葱郁青草幽幽。有棵高高大大皂角树,树上满满地结着五、六寸长的青黑色皂角果。这棵树想是吸取了古汉台灵气,或者沾了汉高祖雄风,长得健壮无比,几乎要仰起头,才能看见它黛色树梢,须两人合围,才抱得住它粗浑的腰。小时候,我们用皂角熬水或泡水,来去除衣服上污垢;洗头发,比现在的飘柔、海飞丝好用,不伤发质,头发洗后又黑又亮又光滑。几个女同胞,围着高大皂角树走来走去,眼巴巴地望着,风起时,它能够掉几片皂角树果实下来,拾回家,好让我们重温儿时纯天然环保的洗发佳品。
即使在清贫的岁月,也不能失去对幸福美好的向往,那些摆脱平庸的梦总能编制我们简单的生活,为我们简单的时光点缀希望。不能说我们总要多热爱生活,但总要有一颗懂得欣赏和珍惜的心。from《布鲁克林有棵树》
作者简介:李淮,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德阳市作协会员,四川德阳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四川德阳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作品散见《散文家》《四川日报》《西南商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晚霞》《四川工人日报》《四川散文》《湖南散文》《德阳日报》等报刊。已出版散文集《风景这边独好》和《读客》。作品“芙蓉花醉东湖山”获2016年四川散文奖。2019年1月,“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报告文学入选四川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爱华章》。喜欢写作,喜欢读书,就像阳台上种花栽菜一样自然。 现居四川德阳。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