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揭秘】| “明月几时有”是写给谁的?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弟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诗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表达了诗人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愁哭寂寞,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万家团圆的中秋节,每一位不能回家的人,想到的都是最亲的人。苏轼也不例外,他与苏辙的兄弟情义,就藏在这两首中秋词中。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了作者想念家乡,孤独一人背井离乡,独的人对着月亮喝着酒对当今社会的不满,也没有任何朋友可以亲自倾诉明冃几时才能有啊,天下太平,没有战争,没有打打杀杀,借酒消愁愁更悠。
《水调歌头》这首诗是苏轼思念自己的弟弟而写,不是思念自己的爱人,是对人生中无不散之筵席的感叹。
苏轼,天纵奇才,年少成名,他的横空出世令大宋文坛光耀千秋。按理说,如此杰出的人物,一生总该是一帆风顺的吧?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上片写望月奇思,幻想游仙于月宫。下片写赏月后的体司与希望。词人视月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既可感客观存在自然之美,亦可领略人情之爱,达到物我交感,人月融一的境界,体现了极富人情味的美好愿望。它抒发的是兄弟之情。但不管哪种,它都是苏轼在中秋团圆之夜,体会到的人生悲凉意蕴,惹人心疼。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
全词构思奇幻,豪放隽秀,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格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优美,富于哲理,情感动人,而绝唱至今。

苏东坡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资产。苏东坡最伟大之处在于他的精神,他的光辉思想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苏轼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辈子,他从来没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所谓“大丈夫以天下 为己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等,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道家的思想又占上风,而道家讲的是无为,所以他又像庄子一样,要逃离这个社会。
出自《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原文如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意思是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抒发了苏轼对亡妻的深深的思念之情。千里,体现了覆盖范围之光,影响之深。孤坟,表现了相爱的两个人阴阳相隔的孤寂。
无处话凄凉,表现了苏轼自己一个人,没有知己的落寞。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亡妻之坟在眉州,与诗人所在的密州遥隔千里。千里之外,没有自己相伴身边,想见得她一人独卧泉下,该是何等的孤寂凄清。“无处话凄凉”一句,说者多解释为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因而产生的满怀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
苏东坡在他的人生之中,不管他是什么样的身份,都把每个角色演绎的非常到位,他的人生过得光辉灿烂,就是因为他把人生每一天,每一段经历,都给过的生机盎然。
当学生的时候,就扎扎实实的学习,把学习文化知识作为第一要务,去考试的时候,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起来。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和《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诗。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
本栏目主编:宋蔷

作者简介:宋蔷,本名:阿伊晓仙吉,2001年出生于新疆库尔勒,热爱文学创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