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观点】| 文化养老 让老年人活得更精彩
文化养老作为一种相对于物质养老的新兴养老理念,旨在帮助老年群体建立健康的老年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一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 其中“孝老”“尊老”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
“孝”是中华传统的伦理核心观念,“孝文化”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而且也成为支配 “文化养老”活动的准则和德行评价的标准。传统文化中的孝敬老人不仅仅是物质上赡养照料老人,更重要的是要尊敬老人、关爱老人,注重对老人的精神赡养,这是新时代赋予“文化养老”的一项新内容。
从现实国情来说,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很多老年人已不再满足于物质上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他们的文化需求不断增长,他们同样希望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在满足物质赡养、生活照料的基础上,他们也渴望一种精神慰藉,以求使他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身心更加健康。
其实文化养老已经在我们身边悄然实行,请看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敖正平带领合唱团成员正热情饱满地唱着他自己作词谱曲的《北京精神赞歌》
85岁的北京人敖正平,快退休时就开始发愁每天大把的时间要做什么,20多年来他组织合唱团,吸引了众多的老年的朋友,给大家带来了无数的欢乐。闲不住的敖正平,不爱遛鸟、不爱栽花,最喜欢做的就是写歌、唱歌。自从退休后,他写歌的“事业”就没停过,而且还都与时俱进的。平常老爷子灵感一上来,拿起笔就写。这一写就是十几年,到现在人家已经创作了60首歌了。敖大爷自己写了歌,总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慢慢的社区里唱敖大爷作品的人越来越多,就成立了金风合唱团。合唱团活动的时间也就成了大家的节日,老人们就聚在一起学学、唱唱,体会着别样的夕阳红。
李进亮老人正在练习书法
在东营,76岁的李进亮,一直从教,退休后热爱看书,练太极,写毛笔字,家庭生活虽清贫,但和睦幸福。在东营,82岁的尚振铎还保持着当老师时的好习惯,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在东营,年过七旬的王光明老人爱好读书、看报,在老年大学学书法、学电脑,在家喜欢养花、养鸟。由于在乡镇工作多年,做群众工作经验丰富,退休后王光明担任起了社区的“和事佬”,谁家里或者邻里有矛盾,他就跑前跑后进行调解。
江苏青春老年大学教学成果汇报演出
79岁的南京人崔德齐以前是一家机械厂的厂长。退休后,为了给自己找点“乐子”,他就学别人在广场上打太极拳,后来又喜欢上了跳舞。不过,最终他还是决定,转战老年大学。“广场上大家跳得不正规。另外,还经常被人说扰民,太难为情了。”2008年,崔大爷和老伴一起报名上了江苏青春老年大学。他喜欢跳小拉,在老年大学,从铜牌班上到银牌班、金牌班,最后到了高级班。2012年,崔大爷应该欢欢喜喜毕业了,可是他强烈要求“大循环”,降级到铜牌班,又从最基础的学起。“学无止境嘛!”崔大爷这样打趣自己,“我实在不想离开这里。”除了学跳舞,他还报了影视制作班、智能手机班、太极拳班、PS班,“选修”了好几门课。
这些老年朋友的晚年生活之所以充实有趣,全因找到了至少一项文化爱好,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正如敖正平老人所说:“每天出门或在家参与文化活动已成为我的精神寄托,也是我退休生活中最重要的需求。这些活动让我有了乐趣、有了朋友,还起到养心、养生的作用,感到满足与幸福。”他们读书看报、琴棋书画,他们歌舞弹唱、健身旅游,他们既自娱自乐又热心奉献社会发挥余热,这都是老年群体对“文化养老”方式的自发的尝试。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