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争鸣】| 虞松达作品: 公公和他的老黄牛

我长在农村,幼小的时候,就和族里一位公公成了忘年交,常常跟着公公屁颠屁颠转。
公公是一位聪明勤劳的人,年轻时能自制车盘自打船。后来公公家的牛、犁、车盘都归属了互助合作社。由于六十余岁的公公与那十多年同甘共苦的老牛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所以虽然牛已经入社,他仍不顾年高,经常佝偻着身子,早出晚归悉心照料着本属自家的老黄牛,还隔三差五地牵着老牛为合作社干着拉车盘“赶水”等力所能及的差事。
当初,幼小的我对老黄牛这庞然大物有一种天生的畏惧之心,总和它保持着距离。有一次公公牵着牛走在不足一米宽的半道上,见我慢吞吞地跟在后面不能上前,就一声吆喝,止住老牛的脚步,然后紧贴牛身挤过来,生生地牵着我的手,沿着牛身往前拉。我哆嗦着身子直嚷怕,公公却宽慰着说,不怕、不怕,别看这牛高大,其实可温顺了,绝不会碰你。当我被公公强拽着战战兢兢地贴着牛身而过后,心中仍有余悸,公公见状就给我讲述了什么“牛眼看人高,相逢不用嚎”的道理,解释说,在老黄牛眼中的稚童,也如一座山,反而是令它敬畏的庞然大物,绝对不会无故和你碰撞,更不会欺凌攻击,况且它的本性又那么忠厚善良。然后还拿家鹅和野狗说事,说“鹅眼瞧人小,隔道远远绕”,“狗眼见人低,千万不能理”。经过公公这次“强行”拉扯我的体验和趣味性的讲解,我对黄牛的禀性有了初步的认识,不再顾忌,以至后来对名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含义有了更深切的理解。
当年既无拖拉机主导耕耙,也无抽水机帮助灌溉农田,老黄牛虽然年事已高,但仍担当着合作社不可缺失的重要角色。几十亩水田全靠这头老黄牛又耕又耙,还得抽时间拉车盘“赶水”,真是忙得不可开交。我家不远处有一条朱家河漕,沿岸的中途和高田之间就置有一台牛拉的“赶水”车盘,周围茂盛的苦楝树隐天蔽日,凉风习习,这里既是老黄牛常年工作休息的地盘,也是我经常光顾游玩的好地方。那时幼稚的我常常倚在公公身旁,时不时会缠着公公好奇地问,黄牛拉车盘,为何不使鞭,也能自觉拉套不偷懒?竹筒罩住了双眼,黄牛为什么照样拉着车盘不乱步?叔叔们驱着黄牛或耕或耙,为什么总是高高举起手中鞭,却轻轻落下不着牛背?一连串的问号,公公总能给予耐心的解释,而幼稚的我却仍然似懂非懂。
晌午二时后,常常是“赶水”的老牛补食休息时间。卸了牛轭摘了眼罩的老牛在树荫下半卧着,任凭公公把草料一把一把往磨平了老牙的嘴里塞,享受着主人对它的爱。公公一边喂草料,一边还警惕地瞟着爱牛,一旦发现牛身、特别是因为长期劳作后被牛轭磨破了皮的颈项间遭受牛虻攻击时,公公就会伺机用拍子把它们狠狠拍死。公公说,牛虻是耕牛的天敌,一种很凶残的昆虫,嘴中有坚硬的刺螯,当它悄悄地扎入厚实的牛皮时,黄牛会惊得全身颤抖,尔后还会被贪婪地吸血啄肉。
难忘那一年初冬的下午,族叔赶着老黄牛耕冬畈,我跟在翻耕后的田沟里翻挖欲过冬的泥鳅。只觉老牛渐行渐慢,还不时出现横耕的局面,俗话说,牛怕横耕,这是一种累得无力的症状,族叔本就不忍加鞭,然而“老牛自知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它仍然吐着口沫努力地坚持着,每走一步,都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族叔见状,未待完工就早早地解套歇犁,牵着老牛准备回家。没想到老牛已损耗了内力,唇干口渴,急着步入河滩饮水解渴,欲待回返上岸,陷入斜坡下淤泥中的双腿已无力自拔,只是“哞,哞”可怜地嘶叫着、挣扎着,越陷越深,以致无法动弹。急得岸上的族叔慌了神,急急召集合作社的男劳力,拿来竹杠、绳索,整整折腾到天暗,才把老牛抬上岸。
这场大难后,老黄牛元气大伤,不想进食难以行走,唯有吐着白沫喘着粗气卧着,心疼得公公噙着老泪扶摸着牛身直摇头。二天后,眼见老黄牛的生命已到尽头,合作社只得请来屠夫。那天早晨,卧在晒场中的老牛自知天数已尽,流着眷恋的泪水,竭力抬着头四处张望,仿佛在寻找它的主人,而公公终于再也没有露面,伤心得已没有勇气与自己心爱的老伙伴作别。
自从失去爱牛后,族公很少外出,没有爱牛的陪伴,似乎一下子变得很落寂,显得更憔悴了。第二年冬季,一生犹如老黄牛一样勤劳朴实、憨厚耿直的族公也在我的浑然不觉中憾然离世,忘年之交的我没能及时去看望辞别,成为我一生中的遗憾。  
作者简介:虞松达,地地道道的种田人,喜爱文学,自从进入老年大学学习写作,有很大进步,曾在地方报纸杂志发表自己的习作,获得好评。
(0)

相关推荐

  • 董玉恒散文:牛年说牛

    牛年说牛 庚子已过,辛丑牛年缓步而来.牛为什么成为十二生肖的老二,还有一个传说. 古时,牛正是玉帝殿前的差役,称作牛麻星官.有一次,他自告奋勇去人间撒草籽.玉帝嘱咐他走三步撒一把草籽,他误以为走一步撒 ...

  • 严青‖诗歌:老黄牛自白

    老黄牛自白 文/严青 我是一头即将老去的黄牛, 毛发稀梳皮肤发粗, 眼干牙落身体无力, 再也干不了农活春种秋收. 没有恐惧没有怨言, 心甘情愿默默地接受. 我的祖先来自春秋时代, 在晋南这块草肥水美的 ...

  • 民间故事:屠夫宰杀小牛犊,险些因此没了命,一泡尿却把自己救了

    文/小松 北宋年间,某村子里住着一个叫张诚的人.张诚是一名屠夫,因其祖辈三代皆是屠夫,他继承了祖辈人的手艺,屠宰手法炉火纯青,他屠宰半辈子,从未失过手. 附近乡民对张诚是称赞不已,家里如有牲畜要屠宰, ...

  • [黄石文学选刊]吕永超发表在《江河文学》2021年第4期的散文《我与动物》

    我与动物 (载<江河文学>2021年第4期) (上) 老家耕牛,素来只有黄黑灰三种颜色,很纯粹.三叔家的小黄牛有点例外,躯体四肢脸盘都是黄黄的小绒毛,密实而光亮,但在头顶上竟然生出一撮白毛 ...

  • 散文《我家的老黄牛》陈久平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农村改革开放以后,我家也分到了责任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也允许农户自己养牛养羊了.父亲去了牲口集市上也买了 ...

  • 【红色记忆】| 虞松达作品:我家来过三趟兵

    SWEETING 母亲在的时候常常和我唠叨说,从前我家来过三趟兵. 那还是上世纪四十年代,血气方刚的爷爷独斗劫匪意外身亡后,父亲去上海谋生,母亲与奶奶在老家相依为命.这一年姐姐五岁了,母亲又有了身孕, ...

  • 【金色年华】| 虞松达作品:难忘祖宅 牢记祖训

    难忘祖宅  牢记祖训 泰丘涂地木碶跟,大屋虞家称豪门.这是当初虞家祖宅落成后流传于泰丘畈周边的一句谚语.18世纪初,大屋虞家始祖--贞耀太公根据当时清朝官府允许民间围塘垦地的政令,从邬隘扎馬来到泰丘畈 ...

  • 【金色年华】| 虞松达作品:风景这边独好

    前几天我游张家界,当天下午就去了风光旖旎的凤凰古城.沱江两岸的古城区是这里最热闹的地方,美丽而古朴.由各具特色的虹桥.跳岩桥.雪桥和华南大桥相连接,形成这一个独特的"古城青山抱,沱水穿城过. ...

  • 【金色年华】| 虞松达作品:下三山的故事

    下三山的故事 下三山北临金塘港洋面,南联千米外的横浦.二千米外的新碶,隶属于横浦村.顾名思义它由临海的三座山组成.由于山小地僻,名不见传,因而无论官方或民间,皆以下三山称之.其中东.西二座主山,这里姑 ...

  • 【金色年华】| 虞松达作品:我的婚衣

    小时候,逢年过节能穿上一件由母亲自缝的粗布新衣,简直就象得了元宝似的,能让我前前后后高兴好一阵子.俗话说,"新阿大,旧阿二,破阿三",自己在兄弟中正好是排行老三,青少年时期虽没有被 ...

  • 【金色年华】| 虞松达作品:父亲的百岁人生

    为人之父十有八九深受子女们的爱戴和崇敬,我的父亲就是其中一位.他令我骄傲,令我久久怀念. 父亲出生在贫寒家庭,年幼时意外丧父,使原已捉襟见肘的生活雪上加霜,陷入困境.祖母在掏空了家底苦撑二年后,迫不得 ...

  • 【金色年华】| 虞松达作品:汉乘风登云楼

    我老家的祖基地处现在的明州路和长江路交汇处,曾称"虞家大屋",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分老屋里.新屋里.前头屋和三间头,共四幢坡顶瓦房.我家位居老屋里的西北角,弄堂到底,有后正间.后所. ...

  • 【佳作有约】| 虞松达作品:你说这事巧不巧?

    我读小学五年级时的一个初夏早晨,一位农妇提着礼物来学校,要求老师们帮她寻找昨晚搭救她家落水小孩生命的二位学生.可是一天过去了,老师们查来查去就是无人知晓,更没有人自告奋勇站出来.第三天,一个偶然线索, ...

  • 【文学争鸣】| 归途作品:女儿的心有多高

    女儿的心有多高 一一借以此篇献给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所有人 作者:归途 午夜,我已经困的不行了.大女儿小婵与我的视频还没有结束.她在国内北京自己的家里,一边不停地干着手里的活,又是"舞刀弄棒"地切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