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砖汉瓦说胡话,唐诗宋词倚栏杆
民国时那些所谓的“学者”,把秦朝、汉朝、唐朝都放在了今日陕西,把宋朝放在了河南,把明朝放在了北京,这些个地方的建筑有砖有瓦,于是弄出了个“秦砖汉瓦”。
实际上呢,翻遍古代字典,砖、瓦的意思都是纺锤一类的东西。比如《后汉书 列女传》中记载:“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古代生了女孩,三天之后抱下床躺在地上,然后给她玩纺锤,然后祈祷祝福一番。也因此习俗,古代生女孩叫做“弄瓦之喜”。
本号前面多篇文章指出,周、秦、汉、唐、北宋等,皆位于今日的大别山一带。在山区,一来泥土是十分珍贵的,很多的田地都是用石头围起来的,目的一是蓄水,二是防止泥土流失,是谓“围堰造田”。
因此,这些地方的人们搞建筑所用材料,都是就地取材,一是木材,二是石头。石头主要用来铺路,木材主要用来建房屋,其建筑形式在古代叫做槛、阑干、栏杆等。
这种纯木结构的建筑形式,一般由两层及以上组成,用木头横竖衔接而成,二楼以上会有栏杆扶手,故名“栏杆式建筑”。
我们在唐诗宋词中,会看到雕栏、倚栏、凭栏、拍栏这些词语,都是和栏杆有关。
比如写栏杆最有名的: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
有人说,这些词人都生活在南唐南宋,是南方人,写栏杆也正常啊。
那,我们就看几个生活在古开封的北宋诗人作品: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欧阳修《踏莎行》
春色恼人眠不得,移花影上栏杆。——王安石《春夜》
然后,我们在看几个生活在古长安的唐代诗人作品: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李白《清平调》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杜牧《初冬夜饮》
北垞湖水北,杂树映朱阑。——王维《北垞》
还有,生活在西汉、东汉的那些歌赋作品:
抚槛兮远望,念君兮不忘。——王褒《九怀》
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王粲《登楼赋》
很多人读了这些诗词,感觉我们陕西西安,河南开封,广大的黄河流域,那可都是红砖蓝瓦的房子,上哪里倚栏杆呢?即使有楼房,那也是石头或水泥的栏杆,倚上去不是凉得要死?
他们不能理解,于是,说这些诗人写栏杆,并非是真的有栏杆,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意象”,标准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
另外,本号前面文章《古代攻城用的“云梯”,到底长什么样?》中曾经介绍,古代一种攻城方法叫做“地道”,即把城墙挖一个洞,然后逐步用木框支撑,等挖得够深撤离时,把木框用火烧掉,城墙失去支撑,自然倒塌。
这种攻城方法,只有在土城墙的地区才能应用,对于砖砌的城墙,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我们今天看到的那些砖头垒起的城墙,包括长城,都不可能是秦汉唐宋明的地盘,而是满清的地盘。
综合以上两点,所谓的“秦砖汉瓦”,只能是欺世盗名的胡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