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千古之谜:以德报怨,到底啥意思?

《论语 宪问》载:“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传统翻译:

有人问:”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这种翻译下,孔子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直男的形象,别人对你有怨恨?怼回去!如果按照这种粗暴的模式去行事,不要说谦谦君子做不成,就算是做个普通人,估计人际关系也会一塌糊涂——俗话说的好,冤家宜解不宜结呀。

那么,这段话讲的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之所以这段话被误解,关键在于两个字:德和怨。

首先来讲“德”。本号前面文章《问世间“德”为何物》《古代哲学首谜:什么是“道”》中指出,道、德二字,最初为修路行业专用术语,道指道路,德指路标,古代管理学上,道引申为规则,德引申为目标。

然后我们来看“怨”。在古人那里,遣词造句没有今天的标准化概念,形近、音近、义近的字都随手拿来用,是谓“通假”。这里的你”怨“,实际上通假”夗“,弯曲的意思。

报,即告,告知的意思。

那么”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

有人说:“在(道路)弯曲的地方建立路标以告知,怎么样呢?”

孔子说:“那目标地点用什么来告知呢?弯曲的地方,告诉他直行就可以了,要把路标建在目标地点进行告知。”

孔子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古代有的地方路标指地标,如塔之类,建造起来颇费财费力费时。因此,孔子认为路途弯曲的地方写个直行的牌子即可,而应把地标建在目标地点。

具体到搞管理、带团队上,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制定目标后要坚定不移的前行,不中途更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