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经典并不提倡努力?这其中大有玄机,暗含着成事之道

总览诸多古籍经典,包括佛经、道藏等等,我们会发现很有趣的一点,就是这些经典之中,很少甚至是几乎没有出现过“努力”这个概念,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古圣先贤自有其看问题的高度,和与众不同的视角,他们认为没有智慧的努力就是飞蛾扑火,迎头乱撞,没有方向的奋斗就是海底捞月,终究竹篮打水一场空。

《庄子》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世间的知识以及各种未知是无限的,盲目地去追求、去探索、去努力,就会把自己搞得很疲惫,心力交瘁。

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其实就是庄子想要启发我们:人要开启内在的智慧,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那样的努力才有意义,把自己人生的格调抬高了,再去奋斗和追求,才能游刃有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先贤们都非常注重,心智的开启与智慧的明悟,他们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儒释道三家的经典,也都是在启迪人内在的智慧光芒,一个人只要内在的智慧开启了,那么再去做事也就水到渠成了。

《道德经》有言:“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意思就是,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一个人向外奔逐得越远,他能感知的就越少,被蒙蔽的就越多。

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靠整日窥探窗户之外的世界,就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通常我们一般会认为,认识是从实践中来的,但是老子不是这么认为,他认为只要你能把内在的认知维度提升了,那么即使你足不出户,对于世间的事情,你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遗漏,这就是智慧的价值。

所以虽然《道德经》里整篇都没有提到努力这个概念,但是《道德经》整篇也都在讲努力,但这并不是我们生活中,那种打鸡血似的努力,而是一种道法自然、至人潜行的努力。

一方面要我们要努力地感悟天地大道,另一方面要让我们去随顺天地的规律,凡是事业成功的人,他们的努力都是表象,内核是什么呢?是智慧、热爱和信念,在支撑着他们奋斗。

“努力”这个词背后的含义,就意味着你本身没有力,所以你才需要拼了命地挤压出自己所剩无几的力量,是为努力。

但是如果你是用智慧认清了一件事的价值,然后再出于热爱和信念去做这件事情,按照《道德经》的意思,它就会自然的凝聚出一种天地的合力,来促成你所追求目标的实现,所谓“天助自助者”,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你之所以觉得干一件事情是需要努力,那是因为你心中没有智慧,同时对这件事已经没有了热爱,当你心中有了热爱,当你自身变得无我,这就符合了大道,所以你自然而然的就会越发的投入、专注和忘我。

这时候,你不会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你,你也不会在意什么成功与否,你只是为了心中那种炙热在做,那么你也能达到旁人无法逾越的高度。

反之,如果努力只是为了个人的欲望和虚荣,内在毫无智慧,而是充斥着各种贪婪,那你就算头破血流,你也难拼出一个结果来,因为这违背天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