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被封为诸侯后发生过三次内乱,第三次内乱结束后秦开始强大

秦的祖先靠着给周天子养马起家,到秦襄公时,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正式封为诸侯,还与周平王立了誓。在秦正式成为诸侯之后不久,秦襄公的儿子秦文公时期,开始设立史官纪事,辖区的人民也开始逐渐开化。秦开始走上正轨的诸侯之路,在这之后的漫长历史中,发生过三次由庶长主导的内乱,在第三次内乱之后,秦孝公觉得之前的内乱使秦变弱,下决心让秦强大,在第三次内乱之后,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内乱,秦也通过商鞅变法而逐渐强大起来。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三次内乱吧。

自从秦襄公正式成为诸侯之后,传承了几百年,其中有谥号的国君有30位,到第31位国君嬴政时期,统一了六国,秦不再是诸侯国,而是晋级为秦朝,嬴政自称始皇帝,皇帝共传承了三世。秦历代君主的传承谱系见下图。本文所述的三次内乱有两次出现在春秋时期,最后一次出现在战国初期,下面具体的介绍下。

一、第一次乱:不立太子而立幼童,后杀幼童又立太子

诸侯秦国国君传至第4代宁公时,宁公立长子也就是后来的武公为太子,除了太子武公外,宁公还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后来继位的德公,另一个是德公的同母弟出子。

宁公死后,本应该是太子武公继位,可是当时的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这三个人,没有立太子武公,而是废掉了太子,立了宁公最小的儿子出子为国君。这个出子被立为国君时,只有五岁。出子才五岁,而且还有两个成年的哥哥,更重要的是,大哥武公已经被他爹宁公立为了太子,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了,却没有被立为国君,我认为这明显是大庶长们想通过年幼的出子控制国政。

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当出子在位六年之后,也就是出子十一岁时,大庶长三父他们居然杀掉了出子,又去找宁公的太子武公继位。这波操作我也是没看懂,你们之前不让人家武公继位,六年过去了,又杀君复立武公,武公心里是记恨他们呢还是感激他们呢,不好说。但是,从武公后来的实际行动看,武公肯定不喜欢这三个人,因为武公继位的第三年,就杀掉了三父他们三个人,理由是“以其杀出子也”。

二、第二次乱:在位秦怀公被围自杀

秦国国君传至第20位,也就是秦怀公时,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当怀公在位的第四年时,一个叫晁的庶长联和大臣们一起围困住了怀公,然后怀公就自杀了,《史记》中并没有记载具体的原因,只用了一句话交代:“庶长晁与大臣围怀公,怀公自杀。”

怀公死后,因为怀公的太子昭子早死,大臣们立了昭子的儿子为国君,也就是秦的第21位国君——秦灵公。实际上,第二次乱和第三次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三、第三次乱:杀幼君改立二世秦君前的太子

秦灵公死后,秦灵公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秦献公(秦惠文王的爷爷)并没有顺利继位,为什么没有继位,谁没让献公继位,这些问题《史记》都没有交代。但是我想,肯定是庶长和大臣们决定的,毕竟献公自己不会说我不干,你们找别人吧。所以,我觉得是庶长和大臣们决定的,这帮子人接着就立了秦灵公的叔叔悼子为国君,成为了秦的第22位国君——秦简公,秦简公就是被庶长和大臣们逼死的怀公之子。

秦简公死后,儿子秦惠公继位,秦惠公死后,儿子出子被立为国君,这个出子和第一次乱里的出子同名,历史证明,也同命。这里的出子才一岁就被立为国君了,出子继位的第二年,庶长立了第21位国君秦灵公的儿子献公为国君,并且把出子和他的母亲杀死后,沉入水中。秦献公相当于出子的堂兄,而且,本应该在秦灵公死后,就继位的。庶长又绕了一大圈,最终还是立了秦灵公的儿子为国君,和第一次乱真是太像了。但和第一次乱不同的是,秦献公继位后,并没有收拾庶长和大臣。

秦献公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国君,他一继位,就废除从死制,献公在位的第十一年,周太史儋对秦献公说: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合七十七岁而霸王出。

上面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先说第一句“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周和秦都是兴起于西陲,长时间是主从关系,所以是“合”,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是“别”。

第二句“别五百岁复合”:从周平王东迁开始,过了五百年时间,秦昭襄王得西周诸侯国的全部地盘和周天子的九鼎宝器,七年后秦庄襄王灭东周诸侯国,这就是“复合”。

第三句“合七十七岁而霸王出”:秦灭周77年后,西楚霸王项羽出现了,实际上项羽是最终灭掉秦国的人(项羽杀秦三世子婴,烧秦社稷宗庙)。

那么上面周太史儋说的话,实际上是对秦的整个国运的预言。预言为什么这么准?不得而知,反正《史记》就是这么记载的。

关于献公的记载还有两个有趣的地方,一个是秦献公在位第十六年时,冬天季节桃花开了(桃冬花),另一个是秦献公在位第十八年时,栎阳这个地方下金了(雨金栎阳),这样的记载,我觉得是要突出献公的不同。献公也的确有点厉害,在位二十一年时,与晋国在石门大战,赢了,斩首六万,为此,周天子还赐给了秦献公礼服。在位二十三年时,与魏国在少梁大战,俘虏了魏将公孙痤。

秦献公的征战让秦国找回了一些存在感,《史记》这样记载,秦献公死后,儿子秦孝公继位,这位秦孝公很多人都听过,他就是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那位秦国国君。秦孝公继位时,东方有六个强国,秦国国君与齐威、楚宣、魏惠、燕悼、韩哀、赵成侯这六位强国的国君势力相当了(与齐威、楚宣、魏惠、燕悼、韩哀、赵成侯并)。

但秦孝公继位后,并不满足这样的地位。秦孝公显然是回顾过历史的,也想汲取教训,他说,之前,秦国经历了简公、出子等国君连续交替的内乱,秦国忙于内忧,无暇顾及外事,三晋(指赵魏韩,当时三家已分晋)抢夺了我们的河西地,各国诸侯瞧不起秦国,真是羞死人(丑莫大焉),我爹献公继位后,镇抚边境,想往东方进军,夺回祖先秦穆公时期的领土,可是没有实现,我每次想起来就痛心,所以,如果有能出奇计让秦国强大的人,我封给他尊贵的官职,甚至可以分秦国的一部分土地给他。商鞅听说后,来到秦国,通过景监求见秦孝公,得到重用,秦孝公全力支持商鞅变法,秦国逐渐更加强大。

好了,秦被封为诸侯后发生的三次内乱,以及第三次内乱之后,秦国开始变强大就介绍到这里了。我是午夜墨水,感谢观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