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奔!他的故事说再多次也值得

拍传记电影,难;传记电影不仅要拍出真实的故事,还要还原原型人物的气质,难上加难。

《我的父亲焦裕禄》做到了。

距离看完电影已经两周,我依然会时不时想起一些细节,还有这句台词——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要做个好人,成为天上最亮的那颗星。”

简单,朴实,真挚,且充满后劲儿。

我想,这是对这部电影最好的评价。

大事记

「焦裕禄」这三个字,如雷贯耳。

但院长必须承认,对于他的事迹,我知之而不深知。

因此电影于我而言,第一重意义就在于填补认知空白,让我对焦裕禄有更全面和深刻的了解。

比如开篇剧情——

上世纪50年代,焦裕禄在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担任车间主任。

在洛阳这片热土上,工人们斗志昂扬,焦裕禄也每天扎根一线,下达计划、解决问题。

一次,工人们发现由驻厂苏联专家设计的车刀出现问题,导致生产卡了壳。

焦裕禄主动找到苏联专家询问交涉,可对方态度傲慢,坚信自己的设计绝不可能出问题。

焦裕禄既无奈又气愤。

于是他找来有经验的中国技术员,对模具和生产环节进行改进——果然,我们的设计不仅有效且效率更高!

这件事,让焦裕禄深深意识到: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不久之后,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定,厂里的苏联专家也纷纷准备回国。

眼前的“烂摊子”,再次证明焦裕禄的想法。

他一边干劲十足,决定带领洛矿职工研发新中国第一台2.5米双筒提升机;另一边又焦躁、迷茫,如何才能掌握技术,迅速提高生产能力?

重中之重就在于人才。

而人才,眼前就有一位——陈继光,一个研究生。

彼时陈继光因为出身问题,只能在厂里负责养猪。

焦裕禄很心痛。

他借遍了能借到的白面、猪肉,让妻子徐俊雅每天做好吃的给陈继光,保证人才的伙食,同时证明自己的诚意。

而后,更是力排众议,拍着胸脯挂保证,坚持把陈继光调到一线工作。

“制造大于一切,我就先斩后奏了……没人敢用他,我用!”

掷地有声。

终于,经过团结一心的拼搏,新中国第一台2.5米双筒提升机在洛矿厂诞生了。

当妻子赶来庆祝这个大好消息时,才发现焦裕禄和诸多工人吃在厂里、住在厂里,已经近2个月的时间。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这台额定使用年限20年的机器,后来一直坚持服役了49年。

在洛矿厂的经历,足以彰显焦裕禄的品质:

敢于担当,甘于牺牲,面对困难和挑战从不退缩,是当之无愧的“最美奋斗者”。

1962年冬,焦裕禄被调至河南兰考县任县委书记。

在那短短的两年,又体现了他深层的动人情怀:

真诚,善良,永远把老百姓放在心上。

当时的兰考,是河南最穷困的县城之一。

“风沙、盐碱、内涝”三害,可把老百姓害苦了。吃不饱穿不暖,甚至想要活命,都得跑出县城讨饭。

焦裕禄深知情势严峻。

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兰考的面貌,改善老百姓的生活。

于是,他带头治“三害”,既动脑子又付出体力,没日没夜地在一线操劳。

造林防沙,排水救灾,种植泡桐……每一步对策都经过收集资料、缜密思考,又自己亲身执行体验。

果然,兰考的变化证明了焦裕禄的能力和努力。

老百姓吃上了热乎饭,生活变得有奔头、有希望。

而焦裕禄这个名字,也成为了老百姓心中闪闪发光的象征。

令人遗憾的是,就在一切都在变好的同时,焦裕禄却因为长期高强度工作,肝病越来越严重。

即使再疼痛难忍,他也勉力支撑,不想在治三害的关键时刻离开岗位。

直到组织安排他去检查身体,诊断出“肝癌后期”,生命只剩下二十多天了……

焦裕禄的事迹,以文字形式出现在小学课本上时,便已经令当时年幼的我印象深刻。

如今在大银幕上看到,更觉立体、鲜活、震撼。

这得益于影片由据焦裕禄二女儿焦守云担当总监制,力求做到最真实还原。

而这种还原,不仅要拍出耳熟能详的大事,还要抓住那些鲜为人知的小细节——越是细微之处,越能见人心。

小细节

焦裕禄到兰考做的第一件事,你猜是什么?

不是休息,不是打听,而是——

亲自去看盐碱地。

不光看,他还“吃”。

“又苦,又涩,又咸”的土,他直接抓了一把就放进嘴里尝。

一旁的同事都惊呆了,可焦裕禄却认为理所当然:

真正的感同身受不只是“感”,还要去“受”。

老百姓吃得,他也吃得。

不只土,还有大雁屎——那是最穷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众在闹饥荒时赖以生存的“口粮”。

焦裕禄抓着大雁屎往嘴里塞,边嚼边流泪。

他痛心的是,老百姓竟然就靠吃这个苟延残喘。

这也是为什么,当别人都觉得灾民逃出县讨饭是“丢人”时,焦裕禄却带领干部去车站、路口给大家送行。

在他心里,没有什么比老百姓的生命更重要。只要人活下去,一切就会好起来。

就像他自己说的,“困难是暂时的”,他有信心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希望你们能早日回来”。

有了这两次“吃”,焦裕禄对老百姓打从心底的关爱、怜惜,始终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的形象,便立了起来。

而他艰苦奋战、亲力亲为的劲头,要体现,也靠细节。

比如,刚在一块地上发现活下来的树时,焦裕禄特别兴奋。

为了找种树的肖大爷学习“秘诀”,他三番五次登门造访——不是光靠一张嘴问,而是脱下衣服就帮人干活。

就是这套八岁就开始干活的“童子功”,打动了肖大爷,让焦裕禄收获了改造盐碱地的经验。

又比如,下暴雨闹涝灾。

焦裕禄第一时间叫醒干部们,去转移低洼地的群众。

别人让他先回去休息,他却坚持冲在第一线,而且得挨家挨户进去看。

在看到一位大娘受灾时,他背上大娘就往外走,只说了一句话:

“您就当我是您的儿子。”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盆水。

焦裕禄到兰考县两个月,也埋头苦干了两个月。

妻子徐俊雅来看望他,给他洗头发。

结果,一盆盆清水端过来,一盆盆“黑水”泼出去。

徐俊雅嘴上吐槽:

“哪是给人洗头,简直是洗煤炭呢。”

心里却疼得很。

就是这身上的尘土、脸上的皱纹、手下的活,充分证明了焦裕禄的话——他来兰考,是来服务人民群众的。

还记得当初在课本上看到的一个细节吗?

一个窟窿。

不管身体有多疼痛,焦裕禄始终带病坚持工作。

实在忍不住了,他便用东西顶住自己的肝部,就那么硬撑。

膝盖、钢笔、鸡毛掸子……时间长了,他最常坐的那把藤椅上出现了一个大窟窿。

鞠躬尽瘁这四个字,就这样淋漓尽致又生动直观地呈现在大银幕。

焦裕禄已经离世57年了,可他的事迹我们铭刻于心,这些细节又把他拉得离我们很近,令他更为真实可感。

就像演员郭晓东说的,当去慢慢了解他之后,就会发现一切都合情合理。他就是那样善良朴实,大公无私。

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焦裕禄惦记的还是没完成的工作,还是更需要药物的穷苦百姓。

他希望组织能将他运回兰考,埋在沙滩上。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我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这样的焦裕禄,注定成为一种精神象征,鞭策和感动着一代代人。

人情味

不同于其他传记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拥有一重非常珍贵的视角——“我”。

这个“我”,就是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

从亲人的视角回眸,更能感受到英雄身上的烟火气和人情味,也为大银幕上的人显得更血肉丰满。

有个情节我非常喜欢。

你看——

焦裕禄是那么坚强的人,即使身体疼得干呕,他也能用“疼痛转移法”强撑。

可同时,他也会流泪

在制造出新中国第一台2.5米双筒提升机后,他干了一茶缸的酒,回到家之后还兴奋地像个孩子,搂着妻子跳着错乱的舞步。

一开始是不停地笑。

渐渐地,妻子哭了,焦裕禄窝在妻子的怀里,也哭了。

那一刻,我一边跟着抹眼泪,一边深刻地懂得什么叫苦尽甘来、喜极而泣。

焦裕禄笑的时候也很多。

在沙漠上干了一天活回到住所,原本心情惆怅,一看到妻子带着孩子来探望,立刻满怀欣慰。

妻子担心他吃苦受累,挂了脸,他也连忙好言好语笑着相劝,直说以后不忙了,要把自己养成“大白胖子”。

可事实上,哪来的时间和营养做“大白胖子”?

闺女小梅到了年纪想找工作,妻子希望她做打字员,体面稳当。

但焦裕禄不肯安排。在他看来,干部的孩子同样是普通老百姓,啥活都该能干,上街卖咸菜不也一样是营生嘛!

于是,咸菜是卖了,闺女也不高兴搭理他了。

可焦裕禄有独特的哄闺女方法——亲自帮她干活,还示范吆喝。

几嗓子下来,街上的百姓围了过来,闺女的心也理解了他。

类似的言传身教,还体现在儿子身上。

听说儿子去看戏曲《花木兰》,没给钱,靠着一句“我是焦书记的儿子”就入场了。

焦裕禄急了。

他严厉批评儿子“走后门”的行为,并郑重告诫他:

“干部是群众的服务员,没有资格搞这种特殊化。”

行得端,坐得正。

正因为焦裕禄自己做到了百分之百,他才能够去教育孩子、感染妻子、打动所有人,根本无需过度说教或刻意煽情。

值得一提的是,演员郭晓东的表演也为人物的还原增色不少

站出来处理工作难题时的坚定,看到妻子眼泪时的无措,面对老百姓时的无比真诚和执着……

不同场合的他,眼睛里写满不同的情绪,格外抓人,也格外令人信服。

电影走到尾声,有一场戏十分感人——

焦裕禄回老家探望母亲。

由于他忙于工作,母子俩已经十年未见了。

一见面,他喊了一声“娘”,眼泪便瞬间掉落下来。此后伴着一声声“娘”的叫喊,他百感交集,又哭又笑。

再多年没见,母亲惦记的也是儿的温饱,是他瘦了,“没肉了”。

以及,不忘叮嘱他,一定要做个好人。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要做个好人,成为天上最亮的那颗星。”

第二天,当焦裕禄离去时,也许已经意识到自己将无法尽孝,他转过身,在风雪中跪地磕头。

母子俩泪流满面,而我也忍不住破防了……

焦裕禄一直谨记母亲的教诲,做个好人。

他不仅是母亲心里最亮的那颗星星,也是所有老百姓心中的明灯。

最早看到《我的父亲焦裕禄》的海报时,我就注意到slogan:

“迟到的全家福”

后来查资料才知道,原来,焦裕禄一家并没有一张真正意义上的全家福。

那张摄于1966年的照片,多年后经过央视技术修复变得清晰。

可惜照片在拍摄时,焦裕禄已经撒手人寰。

如今,电影在某种意义上弥补了焦裕禄和家人们的遗憾。

而对于观众来说,它也有特殊的意义——

告知我们当下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更让我们相信,最朴素的道理、最坚定的信仰往往最能打动人心。

当在大银幕上看到那个鲜活的身影,听到“做个好人”的朴实话语,我深知,最好的致敬就是铭记焦裕禄精神。

以掌声,以眼泪,以一颗真挚的心。

(0)

相关推荐

  • 泪目!一张迟到了57年的焦裕禄全家福,让撒贝宁现场哽咽……

    △焦裕禄 1962年,焦裕禄赴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 誓要带几十万受灾群众 摆脱内涝.风沙.盐碱"三害" 为此,焦裕禄鲜少和家人团聚 甚至没有留下一张全家福 这也成为他的二女儿焦守云 ...

  • 散文||兰考行思

    兰考行思 久仰兰考,拜访兰考,回味兰考,皆是因为一首词.一个人.一棵树.一种精神.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 ...

  • 他用一生诠释了一句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亲民爱民,迎难而上, 担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 他,艰苦奋斗,科学求实, 带领群众防风固沙.改造土地: 在兰考工作470天, 他被称为"县委书记的榜样": 一段无私奉献的传奇 ...

  • 一次难忘的瞻仰活动

    (原创首发) 一次难忘的瞻仰活动 原铁一师:潘寿军 笔者退休几年来,每年都会选在春暖花香或秋高气爽的季节,到外地旅游观光,既能开阔眼界.欣赏祖国各地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又能增长见识.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 ...

  • 焦裕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 1962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20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30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10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 ...

  • 狄树强丨榜样(散文)

    构建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是构建党和政府重大战略任务. 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却是随心所欲.各行其是,身边就有一些人,一些事.昨天下午下班回家路上,一个小朋友跟爸爸一 ...

  • 【阅读悦读丨散文】王杰雄《长在百姓心中的树》

    [琴泉·散文]王杰雄<有妈就有家> 文/王杰雄 [作者简介]王杰雄,广东省佛山监狱警官,业余文学爱好者,南蓬耕耘,西樵放歌,吟咏为乐,偶有所感,遂好论文.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l ...

  • 人民公仆焦裕禄:一个葬礼10万人送!百姓以手代铲,为他埋上黄土

    俗话说,郡县治则天下安.那么县委书记作为一方诸侯,百姓对县委书记的期许自然很高.就有这么一位县委书记,虽已离去,但名字和形象一直被世人铭记.他就是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焦裕禄受命于危难之时,在兰考经历风 ...

  • ​2021年7月河南游记之——人民公仆焦裕禄

    "我们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教育成长起来的.几十年来焦裕禄同志的事迹一直在我的脑海中,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的心中.后来,我当知青,上山下乡,参军入伍,当干部.我心中一直有焦裕禄同 ...

  • ASCO 2020丨从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再谈HER2+乳腺癌新辅助治疗

    书接上回,陈老师由柳岩同学找对象的问题联想到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方案的设计,提出高pCR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就像"高富帅"一样,不应刻意追求而忘记了找对象的初衷.陈老师认为柳岩找对象要找男 ...

  • 故事:再婚后的两难选择

    开会时妻子连打20个电话对我怒吼"马上滚过来,不然离 婚!",我连滚带爬赶过去傻眼了,我苦心隐瞒半年的秘密被妻子发现了!为了赔罪我给她买了一个驴包,可半年后因为一个孩子我毫不犹豫地 ...

  • 这个教师节,听听老师讲述自己的故事,再聊聊我们眼里的老师

    教师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理应受到尊敬,要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什么时候,教师节不再收到领导的慰问,祝福,教师节才算正常.在这个荒诞不经 ...

  • 担保比重高、利率展示存疑,乐信轻资本的故事难再讲

    作者 | 洪七公 来源 | 镭射财经(ID:leishecaijing) 伴随中国互联网金融环境变迁,乐信商业故事的叙事逻辑也随机应变,从网贷.校园贷.助贷到金融科技.纯科技助贷服务模式.在乐信CEO ...

  • 乔家路的故事 | 6再说说“药王庙”与“同仁辅元堂”

    药局弄95号是"药王庙"(也称神农殿)与上海中草药商业同仁公所.药业慈善机关"同仁辅元堂"的所在地.庙门前的这条路叫"同仁辅元弄".这条马路 ...

  • 【法库老故事】再访法库县主陵村——听老支书讲述清王陵出土见闻

    法库县公主陵村僧王陵园 2015年10月29日中午,沈阳法库县公主陵村.气温,零下4度,小北风那个吹呀-- 在守陵人白庆荣老哥的陪同下,时隔4年,笔者再次见到了已78岁的马景材.他是当年的见证人之一. ...

  • 【送教故事】再识小慧

    [送教故事]再识小慧 李晨阳 郑州航空港区益智学校 上周,我在上感统课个训的时候对我的上课对象小凡进行了大运动方面的测评,测评结果显示小凡的大运动发展的相对较好,这让我陷入了迷茫:我是否应该继续对小凡 ...

  • 讲不完的海南故事《再访酿酒人家》

    2020年第790期总第1145期 公众号政委    之 洲 公众号主编笔尖芭蕾 ************** 以下所有速写和摄影及视频作品都是笔尖芭蕾画和摄影摄像 这部小纪录片,是2019年录制的. ...

  • 听完这个故事,再跟夏天告别

    Hi,点开这篇推送的朋友们,晚上好.今天是8月的最后一天,人生如一个8字,兜兜转转,循环往复.一如季节,来过,逝去,未来仍至. 每一个夏天都有专属的情感与回忆,今夜,我们邀请屏幕前的你,走进夜读的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