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梅:律师突破51万名后,律所合并潮更猛?

元旦之后,疫情阻断了一些线下交流,但是我们依然看到法律圈很多规划迫不及待地在展开。

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为律师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的意见》暨律师服务平台上线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目前全国律师已突破51万人,律师事务所3.4万多家。2019年,司法部在《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纲要(2018—2022)》中提出,2022年全国律师总数将达到62万,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到明年,还会有10万律师涌入。(相关阅读:全国律师人数突破51万,律所3.4万多家;浙江律协通报表扬170位律师行业工作者丨律界情报(231期)

这是一个参与法律服务最好的黄金时代。最近很多的宏观信息都在给出一个信号——中国法律服务业需求越来越大。

● 比如《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提出,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形成,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律师参与调解、立法、仲裁、科技信息等多个领域的建设机遇“显而易见”。(相关阅读:大咖解读《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律服务业九大机遇丨律新社观察

● 比如《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2020年,数字经济规模突破40万亿,新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不断释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第13条显示,“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这其中就包括法律服务业。(相关阅读:2020新兴法律服务业创新大盘点!这些公司靠什么逆势增长?丨律新社观察

中国法律服务业前景无量,各个产业板块都在摩拳擦掌。

查理·芒格说:“宏观是我们必须承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

中国律师行业作为现代法律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不断加紧改革,迎头赶上这波机遇。

新人频入律师圈,是好事,对行业而言,是一种壮大,也会促进组织进化,比如律所合并潮。

律新社今年报道了很多律所合并信息,尤其到年底时,各路成果纷纷“放量”。

1月,上海博和汉商所、上海普世万联等上海优质精品所接连合并,从中国精品律所联盟中世联盟孵化出的中联律所,也将总部放在上海,正在酝酿如何翻云覆雨。

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在很多经济发达城市,律所合并已经暗潮涌动。

1月16日

博和汉商所合并仪式上,我们注意到,上海律协会长季诺在发言中表示,上海律协在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上增加了适度规模化和信息化。(相关阅读:博和汉商如何重组优质资源打造上海律师服务品牌?合并仪式首次披露丨律新社在现场

适度规模化,是一个与律师行业特点相匹配的口号,客户需要律所规模化,但是律所不能盲目追求规模化,不可为规模而规模,这背后是对发展战略和管理的极高要求。

与此同时,上海普陀三家以往非常优秀也非常低调的律所正式官宣合并为上海普世万联律师事务所,准备开启全新的发展浪潮。(相关阅读:沪上三所联姻共建百年强所!看普世万联的“适度规模化+精品化”发展之道丨律新社专访

海派律所不断发力,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稳步扩张,北京分所建设再次夯实,多年文化积淀引得人才汇集,合力展业。(相关阅读:不只是合并,更是再造!解密这家千人大所用怎样的文化聚人才、留人才丨律新社专访

中国第一个跨国律师事务所联盟——SGLA(中世律所联盟)已经从各地精品所中孵化出一个强强联合的中联所,也将总所设在上海,一番翻云覆雨也可以预见。

上海之外,全国多个城市的律所合并潮涌动。加入大所或合并成大所,成为律所主任的战略思考。

规模化发展中,基因不同,呈现了各自风格。与此同时,大家都有一个感受——合并潮之后,必然要推进管理一体化。

1月23日

北京道可特所举行了第五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服务创新高峰论坛,发布了新五年发展规划,并上线了道可特学院。作为一家一体化管理风格的律所,积蓄18年,积淀了可协同的资源、制度以及文化等,厚积薄发,蓄力未来千人所发展目标,可喜可贺,为中国律所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一个鲜活样本。(相关阅读:3000+人观看,十多位大咖见证,道可特五年规划及道可特学院推出引关注!丨律新社在现场

四川发现所发布了“五五规划”,剑指千人大所。这家全国首家推出律师文化书院的律所,文化积淀深厚,战略清晰,要将文化之魂,渗入在全国布局中,成为律所核心的文化驱动力,这种以文化融合为基础的律所后续力量很深厚。(相关阅读:内求定力,外求生长!发现所罗毅主任发布“五五规划”剑指千人大所)只有有灵魂的组织才会更确定“内求定力,外求生长”的长期主义。

一体化越来越成为律师行业的重要课题。这是一个当律师最好的时代,每家发展中的规模所都会优先服务好律师。这自然倒逼律所管理者充分考虑发展战略,尤其是为青年律师发展提供良性平台。未来几年,青年律师的数量还会大增,选择一个有成长空间的平台成为大家的共同目标。正在努力规模化和品牌化的大所,一定是他们的优选。

推进一体化管理过程中,有诸多要协同的事项,比如如何服务好律师和客户,如何把律所做成一个平台组织,将各类人才和各种资源要素集合起来,形成背靠背的利益共享平台,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律新社看到各家都在纷纷探索新制度,如设立公共基金或者第三方运营平台等,形式多样的经营模式正在百花齐放中,大家都想找到一个可以普遍适用并复制的模式。

在诸多协同深化的事项中,有一项工作必须启动,就是品牌化,不会有任何问题,且只会给所有工作加分。合并潮前中后,品牌化的意义不言而喻。必须在行业内先成为“头牌”,在律师中间有口碑,在专业人群之间有口碑,大家才能更好了解、协同,也为客户提供更多了解渠道。现在是律所的合并规模期,也是品牌化的黄金期,品牌何时做都不会错,多做多得,早做早受益。品牌化,既可以带来行业内的关注,形成行业人才聚集,同时可以为客户导航和提供指南,是一本万利的好事。

但是,我们注意到,律所组织的品牌化决策依然会有犹疑,这是因为:

第一,对品牌的战略认识不够。不理解发展战略如何匹配品牌战略。
第二,对品牌的专业认识不够。律所品牌建设是有方法和路径的,有专门指标。
第三,对品牌的落地执行不够。有了认识但没有执行方案,那也是白说。

以前,我们会很委婉地提醒律师行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现在则会很直接地说,如果你想建立一个组织,必须马上做品牌。认为做品牌就是光付出,马上带来销售和案源的想法,事实证明这都是一种短见。就目前市场上规模所和大所而言,在品牌的投入上,都不是一蹴而就,且在影响力上已经有分晓。这些既成事实,也是成功经验。

尤其要指出的是,品牌不是光靠榜单就可以完成的。品牌建设还需要很多全面的因素,专业服务和制度建设之外,文化和公益的元素,也非常有价值,这两方面很容易被忽视。看起来是商业主流的边缘,但是离律师行业本质最近,也是一种职业的文化和灵魂所在。

律师行业还是一个专业化和客户有距离的行业,彼此还需要了解的时间。律师法律服务的社会化进程和品牌化进程,都需要不断完善。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融合出新机会,比如产业律师、更细分的某个领域行业律师,或者更多融合创新领域等等。

总之,随着律所合并潮和规模潮启动后,律师行业的品牌建设黄金期已经来临,品牌分化也在进行中。大家都在探索更好的方法,让自己更加名副其实,让客户更容易找到。无论是在行业内相互找寻,或者客户找寻,都将实现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说它是品牌化,或解读为数据化和信息对称,将有更重要的意义。2021,律新社会也会探讨更多关于品牌运营以及数字化服务的问题,欢迎一起分享。

责任编辑:Susan  |  版面编辑:Larissa
(0)

相关推荐